[北京]叶延滨
http://app.yzinter.com/d/file/news/bzxc/2016-05-19/35e19a148786ded37a1418310834a8d2.jpg
在挑战极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提醒人们,人的能力总有极限。
最近常看一个电视节目,这节目叫《挑战不可能》。参与节目的人,都是平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凡人。但他们走上节目演播厅,都带上了常人认为不可能的“高招”,向人们认知的极限挑战。比方说,主持人从200支点燃的蜡烛中,拿出一支,让蒙上双眼的美术家打开眼罩,观察一会儿,然后把这支燃烧的蜡烛放回那两百支中。美术家转身走近观察200支烛火,在30秒的时间内,居然准确无误地挑出了这支烛火。这里没有特异功能,就靠美术家对微小火焰和灯芯精细观察,便能从中发现它们的差别。还有开着直升机,用支架开啤酒瓶盖的飞行员。舞台上开着吊车,用抓斗在篮球场投出三分球的女司机。特别是一个社区女民警,能从十五个打扮一样蒙面行走的孩子中,找出其中的四胞胎兄弟,连国际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都感叹:“我不行,做不到。”这个节目是对那些热爱本身职业的普通人的赞扬,也是让我们见识,人的能力可以达到的极限边界。
http://app.yzinter.com/d/file/news/bzxc/2016-05-19/61fe323b3537f0bab64a50c6baca05f7.jpg
这些极限挑战,其实也是在提醒人们,人的能力总有极限。不是“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凡是那种超越极限的话,都是骗人的话。最近几年,几位诗人出乎人意料地去世,让我感到,与“挑战不可能”展示的生命张力相反,生命的另一种特征,那就是脆弱和不堪一击。诗人刘希全,是位性情豪爽的山东人,正值中年,调到我所在的单位工作,有望一年后担任主编。到任不足百日,孰料突发心脏病,英年早逝。随后几位诗坛熟悉的诗人,相继逝世。有一位头一天还说要出国访问,自己上医院去拿药,进了医院就没出来。有一位刚与我在会上分手,再听到的就是离世的消息……
如果说生命是一根弓弦,《挑战不可能》里的主人公们,其绷紧的生命之弦,则奏出了美妙的高音。现实生活中,从我们身边离去的那些人,他们在某一个节点上,这根弦绷断了。常说“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谁能知道那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也许每个逝去的生命,最后那一根稻草不同。因为不同,所以古人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无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是洞悉生命奥秘的大师。他说,生命是有限的,天下的知识和学问是无尽头的,什么都要想得到,那就活得太累了。庄子真是辩证法大师。人可以在某一专门技艺上精益求精,创造出奇迹;同时人更要明白不可能什么都得到,要舍得放弃。懂得这个道理,“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讲得真好:愿意去做大家认可的善事,但不要为名声而去做;敢于做大家认为的错事,但不要触及法律底线,遵循常理和中道,这样就可以享受人生。
庄子帮我找到了那一根要命的稻草。人生有追求,术业有专攻,就能做出成绩,甚至“挑战不可能”;人生有得失,生有涯而知无涯,善待生命,要学会放弃和舍得。在你放弃的许多“舍不得”里,必有一根将会是“压垮骆驼的稻草”。
叶延滨,现任《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48年11月17日生于哈尔滨,1982年分配到四川作家协会《星星》诗刊任编辑、副主编、主编共12年整。1994年调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任系主任、教授。1995年调中国作家协会任《诗刊》主编等职。曾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中青年诗人诗歌奖(1979—1980)、第三届中国新诗集奖(1985—1986)以及十月文学奖、四川文学奖、北京文学奖、郭沫若文学奖等40余种全国及省以上的文学艺术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