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日谈”--朱哲琴归来

(2006-08-20 21:17:00)
分类: 精彩视听
 
   睽违乐坛10年之后,1995年以“阿姐鼓”震撼世界乐坛的音乐奇才朱哲琴、何训田,终于在高度期盼下推出新作。“七日谈”打破地域风格,以七首乐曲表达七种思想,何训田让所有乐器在平等位置交织进行,氛围和谐,所有声音与乐器,均衡地编织了音乐的锦绸,境况魔幻、迷朦;朱哲琴的声音表现比10年前更为自然,没有戏剧性的大喜大悲,轻巧、婉转、魔幻式的演唱方式,创造出另一个全新的朱哲琴式唱法,像开启音乐的灵钥,走入更为纯粹的音乐境界。
    伽南香婆罗树、三托历、诺亚方舟……《七日谈》从内容到旋律都呈现出浓郁的东方色彩,但是,与《阿姐鼓》、《央金玛》具有较为鲜明的西部特色不同的是,《七日谈》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地方。何训田说:“当然不能老是写西藏的东西,我自己的思维也是很广的。大家认为的所有区域都不在这张专辑范围内,可以说,那只是心中的一个区域。”
  何训田在唱片上解释了《七日谈》这一命名的缘由:“觉悟之城,七天里,每天开启一个觉悟,当你获得,苦难离你而去。”
  “这七天就像任由轻风翻书一样,风吹到哪页,就读哪页。”话虽这么说,可这7首歌曲的排列并非随心所欲———不同风格的乐曲有所交错,内容上也有所兼顾,比如第一首歌的主题是“有”,第二首的主题就是“无”。
  《七日谈》中最早开始创作的歌曲是写于1996年的《不翼而飞》,当时《阿姐鼓》刚获成功,最后完成的是专辑中的最后一首《第七天》,时间是2003年。
  2004年冬,《七日谈》在上海完成录音;最近,创作历时10年的《七日谈》已在内地和台湾正式发行。
  《七日谈》中的7首作品全部由作曲家本人作词作曲,主唱还是合作多年的老搭档朱哲琴。
  《七日谈》朱哲琴的歌声仍有《阿姐鼓》,甚至《黄孩子》的影子,但是何训田要求朱哲琴平静,不能有太多“人间气息”,在较为平缓的调子中表现出感情的跌宕起伏。
  尽管《七日谈》几乎所有的歌词都充满了伤感之情,但是曲调却极尽欢快。何训田说:“歌词是现实,音乐是我对待现实的态度。痛苦是有深度的,然而欢悦于生命更有深度。真正的解脱是欢喜。”
  第一首《不翼而飞》试图表明在人生的历程中,其实什么都没有,抓到这样,那样跑了;抓到那样,这样又飞了。不翼而飞说的就是不断得而复失的过程。
  第五首《三托历》,歌词里这样写道:“爱一个人/你应孤独的爱”,歌中说的是去爱一个人的时候,就是不要让她知道,因为她还要活下去,我最后是要走的,我走了,她该怎么办?对爱太依赖了,就会成为负担。
  长达7分19秒的《走过地球》是专辑中最长,也是最复杂的一首歌曲。打击乐、弦乐、人声纠结缠绕,繁华中透露着哀伤和无奈。“这一首歌说的其实是三个时间,过去、现在、将来交错在一起,追随美的东西,然而时间的交替是虚幻的……”作曲家在这首歌中还“秀”了一把嗓子,为女声担任了一小段伴唱,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就好像是背景上的一个影子,出现和消失完全毫无规律可循。
  第二首《伽南香婆罗树》在专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何训田认为,《七日谈》所有的内容都和这首歌曲有关:“万物都自有其自身轨迹,我们在刹那之间与其平行,其实都是无意的。比如《伽南香婆罗树》,我们闻到浓厚的香味,但是这个香味是不忠实的,它可以到我这里来,也会到其他方面去,实际上那是风和香味的嬉戏,与我们完全无关;我们以为自己可以藏在树影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树影不见了,其实那是光和树影的嬉戏,也和我们无关。我们自以为所有的事情都为我们而存在,其实不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又见程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