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晚会文本 |
荡气回肠唐宋篇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
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流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眼望“国破山河在”老泪纵横的杜甫;这一边有听一曲琵琶泪洒青衫的白居易,那一边有登楼远望心忧天下的范仲淹;苏东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辛弃疾挑灯看剑,夜夜梦里沙场秋点兵;柳永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吟咏歌唱,李清照则为“梧桐更兼细雨”黯然神伤。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唐宋文学又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捧出这部宝典,我们能感觉到它的分量:刻写历史,它刀刀见血,鞭笞黑暗,它字字带泪,思索人生,它笔笔入理,憧憬光明,它声声不倦。含英咀华,我们也能体味到它的博大:它是历史的凝固,也是现实的观照,是文人的妙笔,也是哲人的沉思;是千里莺啼的锦绣江山卷,也是宫廷王朝的血雨腥风图;它的大漠孤烟,它的塞外鼓角,它的新坟旧鬼,它的金风玉露,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界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今天晚上,在这个古来圣贤千百次吟咏过的新年之夜,让我们共同举起唐宋名篇这樽美酒,邀明月至花前,引诗情到九重,在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中,开启一次美的旅程。
《爱 莲 说》
周敦颐
为一种非人类的东西赋予人的品格和情感,最能见出人的境界和格调。北宋的哲学家周敦颐写下的《爱莲说》以其超凡脱俗的风骨赢得了世人不绝的赞叹。
作者激赏莲花,在于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这种对花中君子的赞美,正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和想往。在高洁的精神王国,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哪怕象牡丹般的绚烂,最终仍要归于平淡,人格、气节、精神的完善与丰富,才是自身修养的最高追求。
作曲:金 湘 朗诵:濮存昕
《阿房宫赋》
杜 牧
一篇《阿房宫赋》把封建王朝的奢糜腐朽撕破给世世代代看。
其实,杜牧在《阿房宫赋》里不过是揭露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逶迤三百里的雕梁画栋正是劳苦大众的累累白骨;余音袅袅的朝歌夜弦正是穷困百姓啼饥号寒的变奏;金碧辉煌的阿房宫正是秦皇自掘的坟墓。
前车之鉴,留予后人。一篇《阿房宫》,即是挽歌,又是警策。
朗诵:陈铎 (无配乐)
《兵 车 行》
杜 甫
一首《兵车行》,伴随着隆隆兵车,嘶嘶战马。碾过了几个世纪,永远凝固在历史的画廊上。杜甫用他那枝神奇的笔,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战乱时代生离死别的长卷,展开这轴画卷,悲切惨烈的场景扑面而来:一阵阵捶胸顿足的哭号,一声声依恋心酸的叮嘱,一双双紧紧扯住亲人衣襟的手,一团团兵车疾驶扬起的尘上,还有那边塞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家园满目凋敝,民不聊生,激愤哀怨都从诗人的笔下喷涌而出,直刺穷兵黩武的黑暗王朝。这是带血的控诉。这是对历史的拷问。
作 曲:顾冠仁 朗 诵:孙道临
《贺 新 郎》
辛弃疾
亲朋相聚,把酒话桑麻,把酒论英雄,把酒说天下,都是不同的人生境界,辛弃疾的《把酒长亭说》就是一番心忧天下的大气象。
本来是朋友小酌,但辛弃疾端起的这杯酒里,却不仅盛满了惜别之情和有约不来的微怨,更多的是关注危亡的时局、破碎的山河。他借眼前鹊踏松技、雪落破帽、疏梅孤雁、残山剩水的一片萧瑟冬景,感叹大势将去、报国无门的忧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如果没有苏轼,中国的词坛不知要失色多少,《念奴娇
大江东去》可以作证。
这首千古绝唱,以它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大开大阖的历史纵深感,倾倒过无数的爱国志士、骚人墨客,直到今日,它依旧余音绕梁。
捧读这篇力透纸背的传世经典,我们看到了把酒临风的苏东坡,听到了他穿越时空的感叹。一面是流淌着的现实: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江水涛涛,壁立千仞;一面是逝去的历史:烽烟滚滚,战旗猎猎,曹操周瑜诸葛亮,一一从眼前闪过。字字声声,都是对
锦绣河山的赞美,对历史豪杰的钦佩和报国壮志的抒发。
这首激越雄浑的英雄交响曲,鼓荡过前人的心扉,也点燃了今人爱国报国的热情,这是一颗要永远保留的火种。
作曲:瞿小松 朗诵:杨小勇
《琵 琶 行》
白居易
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清脆美妙,白居易的《琵琶行》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弹奏了一千多年,它和它的姊妹篇《长恨歌》一道,
成为奉献给千秋万代艺术精品,人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这是同情的泪,表现了诗人对被压在最下层的艺伎的理解和同情。这也是伤感的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灵呼应,使白居易不能不联想起他自己遭贬流落的命运,然而,这首传世绝唱的奇妙在于,作者对自己命运经历的描绘,在诗中却是淡入淡出,只把一怀愁绪倾泄在琵琶曲的美妙和歌女的凄凉身世中。《琵琶行》所以能响彻千年,大概正是这种悲剧美的力量。
作曲:顾冠仁 朗诵:孙道临
《破 阵 子》
辛弃疾
一曲《破阵子》,一股英雄气。辛弃疾以他掷地有声的笔触,简捷而雄健地勾勒出一幅豪杰长啸的素描。
矢志报国而又壮志难酬,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最大冲突。一柄寒光四射的利剑,在灯下看了又看;催征的鼓角,嘶鸣的战马,夜夜进入难圆的英雄梦。腐朽的王朝无情地粉碎了他的英雄畅想,在空荡荡的历史长廊,只留下诗人“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苍白呐喊。
作曲:何少英 朗诵:濮存昕
《水调歌头》
苏 轼
高天上一轮明月,阅尽了古今变迁,人世纷扰悲欢离合。因此,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出,技冠群芳,成为领衔之作。
明月如明镜,映照环宇,也映照心灵。苏东坡心寄明月,把自然、神话和人生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他振起想象的双翅,巡视天宫,叩问上苍,俯瞰人间。在唏嘘感慨之中,不由得发出了“不如归去”的喟叹。但这种归隐决不是对现实的逃逸和回避,苏轼旷达的胸怀和人文关怀情愫使他禁不住发出期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吟咏着它,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与离恨。
作 曲:陈其钢 集体朗诵
李 白
李白,中国诗坛上最为辉煌的一座雕像。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而在不朽名篇《蜀道难》中,他凭借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和超凡脱俗的生花妙笔,向世人诠释了“浪漫”和“境界”的最高层次。在这幅描绘蜀国古道的泼墨大写意里,李白以他神鬼莫测的笔法,不仅写出了蜀道的雄奇,逶迤,险峻和峥嵘,写出了神功鬼斧的大自然对人心灵的震撼,还寄情山水,状物抒情,把想象、夸张、神话和现实了无痕迹地融和在一起。从五丁开山写到六龙回日,从黄鹤难飞写到猿猴愁渡,又以猛虎长蛇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影射唐朝天宝初年所谓太平盛世一片歌舞升平背后潜伏的重重社会危机。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千年前的古人面对大自然发出的咏叹。
作曲:郭文景 朗诵:乔榛
《声 声 慢》
李清照
讲离愁,讲孤寂,讲悲秋,李清照的《声声慢》当推榜首。
孤独与思念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是人本能的思维联想。能把这种心理感受透彻明白的传达出来,激起他人的精神共振,自然是文字妙手。在此,李清照可谓大家。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柄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声声慢》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节奏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
作曲:王西麟 朗诵:吕中
《望 海 潮》
柳 永
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钱塘大潮,西湖美景,更叫人心醉神迷,而一经柳永《望海潮》的点染,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异邦,也起了“投鞭渡江”、入主江南之心。
展开《望海潮》,满眼一派商肆繁盛的承平气象。商贾云集的古杭州,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沉浸在“夜夜歌声,户户管弦”的歌舞升平之中,然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
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
作曲:莫凡 朗诵:陈铎
《雨 霖 铃》
柳 永
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谁能一语道破?请领略一回词坛妙手柳永的《雨霖铃》。
阵阵寒蝉,悠悠斜阳,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侧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
一片残柳,一弯晓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可这一份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我们要永远珍重在心头。
作 曲:何少英 朗 诵:吕中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文以人传,人以文传,一篇《岳阳楼记》使范仲淹不朽。
自古以来,为楼写记多难脱俗,一篇《岳阳楼记》却如春风拂面。四百字短文,叙事、写景、论理融为一炉,交相辉映,了无痕迹。叙事,扼要清晰;写景,变幻莫测;论理,警策世人。岳阳楼的几落几起,洞庭湖的波息波兴,与人世间的王朝更替、宦海风涛、
人生旅途何其相似。范仲淹虽身处逆境,却心怀天下,他登临巍巍岳阳楼,放眼八百里洞庭,道出了震憾古今的心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曲:王西麟 朗诵:童自荣
《赠卫八处士》
杜 甫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这本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在干戈离乱的年代,故交相见却要带上深深的酸楚,这种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在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面对一别二十年的老友,杜甫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感慨和唏嘘。他们感慨人生如梦,韶华易逝;感慨天道无常,死生难料;感慨世道纷乱,狼烟四起。然而,这番慨叹却是在频频举杯的家常便饭中进行的。乍看起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弥漫的是一派老友重逢的相见欢气氛。可事实上,这场烛光下的家宴是在一道朦胧的幕布前举行的。这道幕布就是动荡的年代,纷扰的时局。所以说它朦胧,是因为杜甫在诗中对战争不着一字,但对“访旧半为鬼”的惊恐,对“世事两茫茫”的哀叹,却抑制不住地渗透出诗人对人生、人情的珍视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想往。
作曲;刘长远 朗诵:姚锡娟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晚秋,残阳,孤帆,旧地,最能激起一怀愁绪。为亲人忧,为前程忧,为金钱忧,为国家忧,为天下忧,忧之不同,境界自现。王安石在金陵胜地登高远眺,千古得失,时事风烟,一起奔来心底。耳听滔滔江流,亡国之声《后庭花》音尤在耳;凝望古都遗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警策之语历历如新。
赏秋色,伤晚景,叹兴替,舒胸臆,好一首千古无双的《桂枝香》!
作 曲:徐振民 朗 诵:濮存昕
《无题·相见时难》
李商隐
聚散离合,人生一大主题,也是一樽混合着酸甜苦辣的鸡尾酒。端起这杯酒,我们为朋友接风洗尘,端起这杯酒,我们送亲人上路远行。离别、思念、等待,这是聚少离多的人们无法逃避的三步曲。李商隐把一个“别”字写得惊天地、泣鬼神,不仅震撼了天下旷夫怨妇的内心世界,“春蚕到死”、“蜡炬成灰”也成了人们对感情、事业至死不渝、孜孜追求的誓言。
作曲:陈晓勇 朗诵:肖雄
《定 风 波》
苏 轼
世人激赏苏东坡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这一人生境界在《定风波》中表现得酣畅淋漓。
途中遇雨,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与眼前这场猝不及防的山雨何其相似,苏轼一样等闲视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眼前虽然风狂雨骤,电闪雷呜,不过是历史的一瞬,人生的插曲。身居庙堂,要上报国家,下为黎民;身处江湖,则要甘守清贫,耐住寂寞,追求难能可贵的心灵宁静。
乐观,积极,这观,超脱,笑对人生,这似乎就是苏东坡暗示给我们的画外音。
作曲:瞿小松 朗诵:杨小勇
《陋 室 铭》
刘禹锡
身居陋室,心忧天下,自古以来就是仁人志士推崇的高风亮节。刘禹锡凭借《陋室铭》这篇传世之作发表了他响亮的人生宣言。
在这篇只有八十一个字的短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解读出这样达观而又充满哲理的人生态度:生活的清贫绝不妨碍精神的富有,拥有高尚的情操与宽广的胸襟,就拥有了丰富多采的精神广场,清贫的物质世界顿时会对你绽开异样的色彩,一片青苔,一抹草色,一缕清风,一阵蛙鸣,都有了几分圣洁的意味。达到了这层境界,我们尽可以坦然反问: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何陋之有”?
作曲:陈晓勇 朗诵:肖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