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于的爸爸找了一辆卡车,带我们去离若羌县城八十公里的三十六团的团部所在地-米兰镇,去看米兰古城遗址。一路上戈壁茫茫,沙丘起伏,满目苍凉,就像一片被凝固的死亡海洋。
图:若羌县的戈壁沙海
远远的出现了一个绿洲,沿着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和一条濒临干枯的河床,三十六团到了。老于带我们来到团部招待所,找到孙所长,将我们的来意告诉了他,这个自称米兰人的汉族所长显得有些为难。他告诉我们,米兰古迹已经被旅游局管理了起来,没有正式对外开放。如果要参观,要到州里去办手续,并交高额的管理费。在我们再三的恳求下,他答应帮我们想办法,争取下午把我们带进去。
换乘了一辆吉普车,孙所长带着两瓶白酒和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不远处的米兰遗址的入口处。只见一辆载乘日本游客的旅游巴士,被截停在门口。孙所长拎着站酒跳下车,进了门旁的管理站,一会儿的功夫,管理人员打开了横在门口的栏杆,将我们的车放行,我们被准许进入了古城遗址区域。
孙所长指着远处的遗迹,向我们介绍:
“这就是米兰古城,它是鄯善古国,伊循古城,当地人叫老米兰,据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米兰是什么意思?”
“这个维语,意思说不上来。意大利有个米兰,中国有个米兰,这是中国米兰。这片遗迹除了城堡外、佛塔外,还包括屯田及用来泻水排洪蓄水大筏,有古树……。”

图:被沙埋的伊循古城遗址
我们下了车,向被沙埋了的古城城堡走去。在城堡边,孙所长蹲在地上拨开上面的泥土,指给我们看:
“瞧,这颗树,好大的树呀,你们不是寻找胡杨吗?这就是胡杨树,这是它的树根。这里还有一颗,这也是,你可以想象这是一颗多大的树呀,……”
“这说明这里原来有水?水源充足呀。”
“诶,是呀。当是这里是一块绿洲……。你用像相机拍一下。”

图:遗址旁,胡杨树的根部,直径30公分。
走上城堡,四面是荒漠,几座佛塔的残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干枯的古河床。
“这就是米兰河的主河道,又叫子母河。早就都没水了……”
“你看这城墙的建造,下面是夯土的地基,中间是白土坯砌成,上面是一层黄土泥,一层红柳堆垒起来的。”

图:米兰遗址的残墙断壁

图:城墙的构造
“
这个城堡有多少年?”
“原来说有两千年,但后来据考古的人说,有三千至四千年的历史了。这一块,据考古学家给我们介绍,这里是原来的皇族的宫殿,以前皇族公主的住处。这些地方原来都被考古的清理开过,一小间一小间的,你看当时古人不需要多大的房子呀……”
“这是什么地方?放柴的地方?”
“柴房吗?不像。中间的两块平地是两个库房,在里挖出燕麦、荞麦、黄豆……。这块是马圈,原来都是用牲畜来运输。”
“上面哪?”
“是部队的守护的地方,这是打仗射箭的,四周的角上士兵放哨的地方,这个角上被破坏了,你们看不到。你看远处的是烽火台、佛塔,四周都是民居和士兵住的地方。”

图:古城鸟瞰
图:沙埋的古城遗迹
下了城堡,他带我来到城墙下面的一块空地,四周是散落在地上的瓦块,他神情十分神秘,小声对我说:
“把录音机关上。就在这,到了!跟着我,按照我的脚印走,……,踏步,……你听!”
四周是呜呜的风声……,伴随着脚步的节奏,地面上发出了咚咚的响声……

图:米兰遗迹
“这地下是什么呀?”
“这,在这……,别的地方没有这种声响了。”
“啥时发现的呀?”
“今年,今年我跑过的时候,发现的,……这里,听到了吗?”
“他们考古所上次挖开过吗?”
“没挖过,从来都没有挖开过,……,”他压低了声音回答我。
这时老于他们也过来,背着手,跟在所长的后面,跺着脚,踏着步走,绕着圆圈,随着脚步,空旷的荒原中,脚步声起此起彼伏。
“这是不是回音呀?”老于带着质疑。
“回音?不是吧。你跟着我,你听,这里就没有了,这里是实的,这一块……。我研究过,如果有回音是有方向性的,这些声音是没有方向性的,……这一块的地下是空的。”他非常自信地说。仍然不甘心的继续踏着重重的脚步,侧着耳朵聆听着,……。
带着地底下埋藏宝藏的种种猜测,我们来到了位于城堡西边的佛塔,佛塔已经坍塌了,但墙壁上仍然可以看到模糊的花纹线条。据说19世纪,英国人斯坦因曾在此地进行发掘,发现了壁画、佛像等大量文物。其中就包括一幅“带翼天使”的壁画,天使形象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它是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印证。
图:佛塔一角
图:壁画“带翼天使”
“这个曾经这麽宏伟的古城为什么会被放弃呀?”我们徘徊在古迹中,向几前年前的古人发出了疑问。
“可能是,战争吧,你看这里烧黑的黄土墙。”我抚摸这那一块断壁,想感受一下它的温度。
“河水改道吧。米兰河曾途径这里,由于河水里的含沙量大,水流走了,沙留了下来,垫高了地面,掩埋了城池。迫使居民弃城迁移?……”在城墙泥土中的白色的螺壳化石和河卵石,似乎印证了这一说法。
“如果是迁移了,不会遗留大量铜币的呀?”
“什么形状的钱币啊?”
“是呀,几十年前,这里是条大道,我们小的时候来这里玩,这里到处都是散落的铜钱,外圆内方,有些有字,有些没字……”
“汉代的?”
“那就不知道了。有些石头上,也有字,一个是正字,……”
“几十年,这里的变化不大?”
“不太大,六十、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还在离这十来里的地方烧石灰,路过这里,上来休息,就是这个样子。你看,这里是条大道,横穿老米兰。……”

图:佛塔余晖
图:夕阳下的米兰遗址
夕阳西下,米兰古城在晚霞的涂抹下,增添了几分生气。我拾起了这一块破碎的瓦片,带走了对这座古城历史的种种猜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