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布衣冬心
标签:
转载 |
爱不释手的,还是那股清气。
题画中,是他不同于常人的语境,是他微妙淡却浓的心境,他出世的特立与他入世的积极缓缓地交织在人生的行程中,金冬心心底的悲悯在他古拙苍秀的书法上一展而去,可题画之肆意与图式之天真,还是让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怀高古天性散淡的“三老朝民”。
那种新,我们惊讶地望不到头。是因为晚明遗留的风气,时代给了金农个性的天地;还是,冬心,他虽布衣,却雄视一切,狂放寂寥中挽住了他无以比拟的纯粹。每每自是景物寥落,却意境高妙。
先是我们熟悉的漆书,往来的书法中还有谁如金农般,浓墨似漆,磅礴浩气,他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融进行草,那魏碑的气势也也飘然而进。技术在此时成了一种人格的再现——真率天成的金农,他怎么一叶小舟行进了扬州,他本深情又刚硬的钱塘性格,在结交缙绅才士以闻达公卿的理想破灭时变得怎样得清高自怜,又深感人生浮脆。
看那梅,疏朗空明中清绝到底;冷香清艳中黯然自失。
金冬心笔下,最是梅花撩人。他的画梅题记更是低吟浅唱中自见诗心:“水边林下两三株,瘦影看来若有无。白白朱朱,数不尽,是花须。” “吾家有耻春亭。亭左右前后种老梅三十本,每当天寒作雪,冻萼一枝,不待东风吹动而吐花也。今侨居邗上,结想江头,漫写横斜小幅。未知亭中窥人明月,比旧如何,须于清梦去时问之。”
此刻,想金冬心曾遍游淮阴、齐鲁、燕赵,但身旁梅树却是他真心寄情之物。他颇有新意的古法中,顿含着清雅、喜悦、美好之情怀,那清风明月般的纤纤素情,贯穿在他无章无法心性自流的绘画中,所有的一切自是不期新而新呢。喜欢,金农的题画记。他闲笔自在中,真性皆然。
他在金牛湖上眼望莲蓬的题跋,读后总是恍若自己,坐在船头,微风拂面,手执团扇,扶光弄影,幻入画中:
“乍凉时候,荷花开了,不晴不雨,吹不动扇底微风。渚宫水殿,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昔年在岩东草堂,见元人画此,余想其意,漫作此作。”
每每,撇开金农“扬州八怪”之首,撇开清初艺术创作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冬心之心,自由率真地令后人仰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