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于少平(愚公)先生谈中国书画(下)

(2014-04-08 15:03:33)
标签:

转载

[转载]于少平(愚公)先生谈中国书画(下)

于少平(愚公)先生谈中国书画(下)

 9,有人说笔墨等于零,其实这是错误的。笔墨是语言,谁能说语言等于零呢,笔墨是中国画家表达思想的一种语言,它需要锤炼的,雨果说过:语言是为思想而铸造的。我们不锤炼语言,怎么能够表达思想呢。其实语言和思想是不可分割的,我们讲一句话的时候,它背后一定有意思,语言本身就含有意思,所以锤炼语言的同时,就是在学艺术的思想,或者在训练艺术的感觉,艺术的品位。

10,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文化是属于用头脑用智比较多,智是用头脑的东西;中国文化它强调的是用慧,用慧比较多是用心,修炼内在状态。所以中国的绘画需要很长时间的修炼,西方艺术家一般是在三十岁以前成功,没成功,你就没有机会了;如果一个中国的画家,他二十岁,三十岁,说是大师,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可相信的,因为他修炼没有到位。修炼的文化,强调的是修炼一个人的常态,常态就是一个人最平常的状态,比如说充满激情的艺术,你可以有,但是不作为中国主流文化提倡的东西,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作为一种主流。你不能时时刻刻保持充满激情的情绪,中国人不强调这种东西,说齐白石、黄宾虹,如果他在50多岁,像我这么大年纪的时候,如果充分去发挥在创造的时候,不会达到像后来的高度。他不断地修炼自己内心和底蕴不断加厚,自然形成了一种风格,这里强调了一点,他不是创造风格,是形成风格,慢慢有的,所以你骨子里有的,自己慢慢带出来,这个风格才是你,它不是用头脑设计出来一个风格。所以中国艺术家不强调设计风格,而要修炼到高度,才会有,不修炼到这个程度,你想出来的这是假的风格。

11,古人云:“作画之病者众矣,惟俗病最大。”, “画忌六气:一曰俗气,如村女涂脂;三曰匠气,工而无韵;三曰火气,有笔仗而锋芒太露;四曰草气,粗率过甚,绝少文雅;五曰闺阁气,描条软弱,全无骨力;六曰蹴黑气,无知妄作,恶不可耐。” 书画者必避之。

12,养“心”,需静神,戒躁;调养情绪,制怒,愉悦,心静自然凉,心平气和,自然流畅 ,明心见性,无所求,无所不求;无所悟,无所不悟。书画亦以此为目的,不仅在表现,更多在调养自身。“唯是平常心,方能清净心;唯是清净心,方可自悟禅机”。   淡淡是心态,而从容自信飘逸,尝之无味,却不可缺。淡者,谓之大彻大悟,若有若无,若即若离。若是书画,淡淡是心境,遒劲是笔墨,透纸背是功夫。
13,心灵才能手巧,人的修炼其实是在修心,练字学画是在修心养性。中国的文化很有意思,听惯了的一句话,你细细的分析,它告诉了你真理的所在。中国对书绘画艺术的要求是修心养性,修和养是个过程,而且不是一个短的时间可以完成的。我觉得西方讲的是“艺术天才说”,那么,我们中国讲的应该是“艺术是修养说”。成不成家都能修身养性,只要你从内心的修养出发,不成功也能成仁,何况,成仁比成功更重要[成仁是善其身,成功能施天下]。身似孤飞鹤,身其实是心,孤飞是要从心不从俗,也就是我说的:让心真正自由的去旅行。

14,从人外在笔墨的“形质”去窥探人物的内心、精神、品味、情性、才智、品质。这种对人物精神的考研,必由外在的笔墨去体现。晋人书风,飘逸飞扬,绝俗,“潇散、简远、超逸、恬淡、平和、自然、蕴藉”,自有它的笔墨“形质”。而我们的笔墨“形质”则是我们的精神,这是“技”与“道”的关系,“技进乎道”,王僧虔《笔意赞》中说的“心忘于手,手忘于书,心手达情”,这个“情”是得“道”人的情。王僧虔又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即所谓“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转载]于少平(愚公)先生谈中国书画(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