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子枕边书,很有名,网上有很多的电子书,不过,我不爱看电子书,我仍然喜欢传统的纸质图书,喜欢双手触摸到的实在的纸感。只是去图书馆借阅的时候没看到,看到了其他出版社(纺织出版社)的类似图书,就借了一本回来。
或者,看多了实用型育儿书,还没有认真地读过类似的枕边书,一篇篇短小的文章,加上适当的点评,不时让我双眼湿润。说实话,我借的这本,即使读给孩子听他也还是听不懂的,所以亲子阅读比较难实现,它更加适合成人独自安静地去阅读,去反思,不仅对孩子教育有一定的引导意义,对自己的为人处世也是有所裨益的。
内心一定要强大,谁都这么说,但是如何强大呢?也许有一些规则,是在幼儿园时代就学习过了,例如诚实,例如守时,例如自律,例如有爱……但是,面对浮躁和功利的现状,面对压力重重的生活,欲望聚焦之处,是否还能回想起曾经学过的这些基本美德?
像小强那样,想要最简单的幸福——我已经像小明那样度过了前半生,已经不可能成为小强。只是在对待家庭、对待孩子、对待自己的问题上,希望把健康和爱摆在第一位。有了健康才能更好地去爱,有了爱,才会懂得什么是诚实,什么是守信,什么是责任。
有些小故事看到过很多次,看到会知道自己以前读过,只是不看到便不会想起。不知道自己的记忆还能维持多久,希望以后可以在给毛毛的情景教育中,把这些小故事作为对比教材。
很多育儿书都是自己买的,边看边做标注,现在是借阅了,看到不错的,只能做摘抄了:)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不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但是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一定是件好事。
施比受有福,拥有同情心的人,将会比任何人都活得快乐。帮助别人是一种做人必备的修养,是一种生活必需的精神。
看到类似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会有丝丝的无奈,让人想起搀扶老人反被诬的车主。不过,善良、同情,在各种文字的宗教里,能够被认同,并能够以此感化无数教徒,其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想起前几日跟一个爸带着孩子们一起晚饭,在一家清真小馆门外的大排档,恰逢一位讨饭者跟服务员要客人剩下的面条,服务员用塑料袋装好了给他。于是我们讨论起了讨饭的问题。那爸跟多数人一样,对这样的乞讨者已经没法同情了,因为假乞讨者太多,即便是真的乞讨者,也很难引起大家的关注。而我,看着那位乞讨者,心里异常酸楚。以前在老家时遇到的讨饭者,真是只是来讨饭,大家都会很平和地找些家里的吃的、穿的给那些讨饭者。而如今,讨饭成了某些人赚钱的工具,甚至还有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利用暑假讨钱挣钱的……所以,我跟那爸说,要钱的乞讨者,多半是假的,但是要饭的乞讨者,尤其是要剩饭的乞讨者,绝对是有着不为他人所知的苦楚的,是需要帮助的。
那爸不信,我跟他说了我自己的故事。或者有时候,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在大学时看到民工们只吃两个馒头喝免费汤时会难过地想流泪,为什么冬天去坐地铁时看到五道口自行车停车场管理员住的棚子连个暖气都没有会有心痛的感觉……其实回想起来,或者都是因为自己的母亲。
生完我,母亲抑郁症严重,曾经离家出走过不止一次,因为那时年幼,我并不确切地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知道大家都在找她,后来她也很快回来了,这事儿就很快过去了。但等我成年后,在远离父母的异乡,一个人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此时看到路边孤独无助的老人,内心是异常容易被牵动,有时不禁就想起父母,想起曾经出走过的母亲:饿了,有没有好心人给她口饭吃?渴了,有没有好心人给她口水喝?冷了,有没有好心人给她件衣穿?……
说到这,可能也让听者小小难过了一下。我们再看那位讨饭者时,他已经走了。或者我们的讨论,他也是不愿听到的,他一定有他自己难言的苦楚,所以需要剩饭来解决问题,可能还不止他一个人的问题。我本应该去给他一些钱的,不会多,但至少能够让他吃一天饱饭,只可惜,光顾着跟人争论了,人已经走了。
小小难过了一下。
想起另一件难过的事情。刚结婚的那个新年,我在西单广场地下通道等他,看到一个老妇人,她正在捡瓶子。她看起来不像乞讨的,因为面对来往人流,她丝毫没有乞求的意思;她看起来也不像是来回收废品的,捡瓶子卖钱的人一般只盯周围哪里有瓶子,看到后很快就捡走,继续麻利地寻找下一个瓶子;但是她,看起来动作很慢,看不出来她究竟捡瓶子做什么,也在找瓶子,但是似乎对瓶子里的东西的兴趣超过瓶子的本身,捡到一个就晃晃看瓶子里还有什么……终于,她拧开了一个废弃的可乐瓶子,扬起脖把剩下的一些可乐给喝掉了——
当时我真的非常震惊,我想,她一定是饥渴难耐,所以会有这么一个举动。在临近新年的一天,在繁华的西单广场地下通道中,这个老妇人将会如何度过她的新年呢?想到这,我很难过,也不知道怎么办,于是,掏出50元钱,递给了这个老妇人,她很真心地感谢了我,正好我等的人来了,就离开了这个通道。我知道50元太少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但是,05年的50元,至少可以让她买几瓶水喝买两顿饭吃。
可是,当我把这事告诉他的时候,得到的,更多的是蔑视和嘲笑……现在想起来,或者他是无意的,因为他原本也是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如果事情往前推三年,态度应该完全不一样。
要善于爱孩子,教育的真谛是爱,爱的真谛,就是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温暖、关怀、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我们现在都在竭尽所能地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满足,吃喝穿用样样不愁,从会用触摸屏开始就给孩子用ipad,会打游戏了就配备psp、wil……诸如此类。对我们而言,爱他,所以别人有的,他也要有。
我一直也是这样想和做的,我忍受不了自己的孩子未曾拥有时望着别人的东西而散放的渴盼的目光。记得孩子才一两岁时,在饭桌上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的这种观点遭到了某男同事的沉默反对,对于自己没有而用超级羡慕与渴望的目光望着别人玩具的孩子的描述,他说了句:那样的孩子,才会成为伟大的人!
或者当时,我完全不同意他的观点,现在,我也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但是,至少我不再害怕孩子那羡慕和期盼的目光。
其实,只要说起孩子的教育,我就有难言的焦虑,不知道在这样的社会里,自己一个人应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好的方式。这种焦虑,缘于总想要找个最好的方式。或者,放下“最好”这个目标,放下“竭尽所能”的方式,心境会轻松很多。
爱会温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看到那些政治家之间的外交伎俩是多么的无知和可耻……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起到支点和杠杆的作用,从而使力量达到平衡——而这正是用暴力永远无法达到,甚至是无法想象的境界。
想起一个路人,他有着严重的抑郁症,因为父亲突然遭遇车祸去世,其后母亲一直精神崩溃,影响了他,他上了大学后坚持扛了两年,最终没能扛过抑郁症,退学了。当时我正在一家民办自考大学里头打工,他看到了这所学校的招生广告,走了半个北京城来到了招生处,正好是我接待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来这里,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就算学校再怎么想招人,也不可能招收他这种情况的。对于这样一个比我只小两三岁但却像个孩子般的他,我只能像个姐姐一样地开导他,希望他能够慢慢克服抑郁的困扰……一个多小时候,他从低头一直盯着地,最终能够抬头看着我,我心里很开心。那个时候我也正遭遇经济危机,打工挣学费生活费,还要往家里寄钱,很紧张,只能给他塞了10元钱,让他坐车回家。后来,听说他又去招生处找我了,不过我正好不在……这样的一个孩子,如果身边有爱,他可能会正常地活着;如果身边没有爱的支持,会变成什么样,谁都没法想象。“铸造工厂男孩协会”这样的善事,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很难做到;而我一个人,也没有能力做到。
想起一个老师,初中老师。我们初三的时候,班主任突然撤了,我们成了一群没人管的野孩子,成绩最好的几个和最差的几个混在一起,不过,大家也不会做太出格的事情,顶多点着蜡烛在自习教室里玩游戏,或者周末到同学家聚餐喝酒。有个特捣蛋的男生,所谓不爱学习的差生,表现牵强,甚至晚上喝醉酒后出去打架,被那个老师碰到了。她不是我们班的老师,但是从此关照上了那个男生,给予了一个学生最大程度的关爱和尊重。每每想起她,就觉得很温暖,还依稀记得在广播室里她拍我屁股的模样,只是就在当年,她去世了,让大家异常悲痛。
想起一个师姐,她平时总是带着和善有爱的微笑,对身边的人非常关照。参加了她入党的评议会,她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说,希望用自己的小小的有爱的行动,感化周围小小的一批人——这让我很是震动,也成为了我最终愿意入党的原因。
……
或者,人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的困扰而遗忘掉给予他人爱和宽容的快乐,但,不管怎样,我相信,只要有爱,路,就不会走得太远。
为了满足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将一座亭子拆建两次,一般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但是福克斯的父亲却这样做了,此举绝不仅仅是为了完善自我的道德标准,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心里重建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就是一个信念——对诚信的信念。
真诚做人,保持一种本然人品。率真是做人的起点,是人品的极致。一个人的思想、品格、言行,都要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不加修饰、由内而外散发的美,才是最吸引人的、光彩夺目的美。
对谎言和欺骗的痛恨,经历过的才会更加体会深刻。所以,对于孩子,诚实、守信,这些最基本的品德,必须具备。
有的时候也在考虑事实是否需要美化,以及自己无法做到时是否应该用相应的理由来推脱。当自己责难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也学会了责难;当自己主动低头认错的时候,发现孩子也学会了认错……其实品德,不需要说教,我们做了,自在孩子心中逐渐成型。
想到今天还在跟毛毛讨论一个问题:他怕自己做了我不同意的事情被我看到而受到责罚,所以,就会偷偷地去做那些事情,比如生病的时候躲在门背后吃糖,比如关上门对他的拼搭作品及车模胡乱涂色……一般他让我走开的时候,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想到这些,我便哑然失笑,只能怪我自己做得不够好,因为自己的心情而对孩子过于严苛,所以,便告诉毛毛:不管做什么事,我在与不在,并没有影响,只是你要记得,你背后要给自己安装上一双眼睛,不应该做的事情,就算没别人看到,你也要用你背后的这双眼睛来监督自己不要做。有些事情,如果妈妈不同意你那么做,你要思考理由是什么,如果你不能接受,那么要想办法来说服我,而不是偷偷地去做。
这也让我想起金桢勋,那是我喜欢了很多年的一个韩流明星,因为他的聪颖,因为他的率真坦荡,看起来他是让母亲们骄傲的儿子的榜样。只不过,光辉的形象要维持延续很难,要毁灭很容易,他的一个醉驾事件,立马让我非常难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