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和法国的孩子这样学美术zz

(2010-12-13 23:02:13)
标签:

幼儿

美术

育儿

分类: 育儿杂谈

[转贴]美国和法国的孩子这样学美术

 

 

□认识不同材料的质感和差别
□了解不同的视觉符号表达的不同内容和含义
□理解视觉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学习思考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知道视觉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美国和法国的孩子们这样学美术


从我所走访的20多个北美的幼儿园和学校,以及10多个欧洲各地的学校的美术教育来看,大多数学校可以做到不把美术课简单地当作一门纯技能的课来教,而是注重通过观察、触摸、实践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许多孩子在幼儿园里就能得到造型元素的教育,得到尝试各种材料的机会。学生可以自由地谈论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多数孩子的作品里,能看到他们对环境表现出的敏感。
我也注意到,许多学校定期请艺术家加入到课堂教学里来,让孩子直接从艺术家那里感受创造思维的多样性。这样一来,艺术教育适当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并且能较好地把艺术教育的內容从音乐、美术,扩展到舞蹈、戏剧和所有其他的视觉艺术。

走进西方的幼儿园,马上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教室的布置和中国的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
这里到处歪歪地挂着或贴着孩子们创作的各种各样的画和手工作品,乍一看上去到处乱糟糟的,但仔细看来却非常有意思,满眼是意外的惊喜:这边挂着一个小折纸,那边摆着一个橡皮泥捏的小动物,还有美丽的树叶串起来的圈。
穿着自己画的古怪服装的孩子不停地跑来跑去,三两个孩子躺在地上热烈地讨论着什么。看起来,很多孩子都非常快乐。
充满艺术浪漫的教室,具备使人感动的空间表情,能在刹那间抓住我们的艺术感觉,从而把精神信息很自然地传递给旁观者。


美国:艺术教育改革

80年代初,美国国会图书馆大厅悬起一块横匾:“一个国家的根基是对青年一代的教育。”1983年,《国家在危机中》一书的出版,引起了全美国的重视。美国的科学家们开始直接参与中小学教育,开始在深层次上改变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状况。
1993年,美国《高教纪事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像候鸟一样》的文章,介绍美国大批自然科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以及艺术家,纷纷走出研究室,像候鸟一样成群结队飞往中小学,去那里研究儿童认识的规律,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学习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新鲜的见解,极大地推动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诞生。标准提出:
我们的儿童教育成功与否,有赖于能否形成一个文明的、富于想象的、有竞争力和富于创造性的社会。这个目标又有赖于是否能够向儿童提供有力的工具,使他们能够理解这个世界,并能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性方式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如果没有艺术来帮助学生,促进他们的感知和想像,我们的儿童就极有可能带着文化上的残疾步入成人社会。我们绝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标准中对幼儿园到四年级的视觉艺术教学要求是:

1.教孩子们懂得不同材料的质感的差别(比如竹木材料和金属材料之间的差别),懂得不同的材料各可以用来表现什么,适合用来表现什么,并且会安全地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来进行创作(比如安全使用剪刀),同时,也能够理解别人用不同的材料创作的作品。

2.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视觉符号(比如不同的造型),了解它们传达的不同内容和含义。比如,知道同样是画虾,写意的虾和写实的虾画法是不同的,知道这两种画法各自有怎样的特点。当孩子们创作的时候,能够自己在不同的画法中进行选择和做决定。

3.让孩子们理解视觉艺术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要求孩子们懂得视觉艺术有自己的发展历史,知道不同国家的艺术发展历史与当地的文化是有关系的,并且知道某个具体的艺术作品(比如徐悲鸿的奔马)产生于哪一个文化、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地方,知道文化、历史和视觉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

4.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让孩子们知道,视觉艺术的创造有多种不同的目的,知道一个人的经验会影响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一个艺术品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5.让孩子们理解视觉艺术与其他艺术(比如音乐艺术)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懂得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比如数学、化学等)之间的联系。

在幼儿园至四年级阶段,美国的视觉艺术教育比较注重孩子对各种材料的尝试,注重孩子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的快乐。创造是教学核心,让孩子在视觉天地的探究中协调双手和头脑,学会抉择,激发自然好奇心。
从幼儿园升至小学低年级后,更注重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解视觉天地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和影响。
对五年级至八年级的学生,则进一步加强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教学,引导孩子主动地对艺术作品作更为深刻的反应,并且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将知识技能应用到个人天地之中的能力。学生尝试的材料非常广泛,能从个人的角度理解历史和文化,从而使创作日趋个体化,领会到对于同一个艺术问题,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多种不同的理解。


法国

幼儿园和中小学的美术教学
在幼儿园阶段,法国的美术教学主要是引导儿童观察和触摸各种形状、物体和材料,引导儿童进行视觉和色彩的探索,并适当培养印制、绘制、着色和拼贴能力。通过展示和讲解不同的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从自然的角度,引导孩子学习空气、土地、水、火、树木、房屋等概念。
到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进一步联想和实践体验,学习在卡纸、粗帆布、石膏模型上用铅笔、炭铅笔、粉笔、色粉笔等各种工具,来进行绘画、雕塑、拼贴、塑造、组合等艺术实践,从而展示各种探索和创造。
法国有丰富的博物馆文化,可以为孩子们提供非常好的了解世界著名艺术作品的条件。我参观卢浮宫和奥塞博物馆的时候,不时有老师带着孩子们在作品前面讨论艺术,让我非常羡慕。
到了中学阶段,教师开始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创造和制作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包括平面作品、立体构成、装置艺术,以及利用印制的绘画和摄影作品、广告、报纸甚至录像进行图像组合等创作。教师注重使学生认识到各种材料的不同特性(如吸收、反射、厚度、透明性等特点),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造型艺术,从而更容易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法国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学历要求
法国有17个大学区,每个学区各设一所大学师范学院。不论是培养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大学师范学院都只招收受过3年高等教育者。而法国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持有艺术学院的毕业证书,然后接受为期2年的教育职业训练。

法国学校的多媒体美术教学
有些法国的学校在教学中运用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给孩子展示各种静态的图像以及动态影像,使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视、听、动觉信号,非常直接地观察和感受,经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过程,然后再让孩子们自己制作各种物件和图像,并说明自己的想法,从而理解空间与时间、智慧与感情之间的联系。

 

另一个转帖,都不知道作者是谁,哎

——————————————————————————

二、法国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大纲

法国的美术教学大纲,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制一直延续到初中。其大纲摘要如下。

幼儿园阶段

为构造艺术作品所必须的各种实践。

引导儿童观察、触摸、制作并完成:

·各种形状、物体和材料的视觉探索。

·各种色彩的视觉探索。

·完成“个人的美术馆”。

·手写、复写、印制、绘制、着色和拼贴,各种实践、塑造,在容器中显现一种颜料。

·分离、颠倒和提取各种元素的能力。

各种知识的获得和发展:

·四种元素(空气、土地、水、火)、树木、房屋等概念。

·各种造型元素的知识,如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等。

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观察各种物体的外表,如色彩、各种材料等。

·评论他启己的作品。

小学阶段

引导学生使用几种工具、材料,并鼓励学生用各种元素结合起来,产生各种联想,作进一步的感受、探究和创造。

实践体验:

·增加对周围环境的审美认识;创建“教室美术馆”;丰富“个人的美术馆”。

·在各种材料上,如纸、卡纸、粗帆布、石膏模型上,练习使用各种工具。

·用几种方法,如铅笔、炭铅笔、粉笔、色粉笔进行绘画练习。

·利用绘画、雕塑、拼贴、塑造、组合进行艺术实践。

·书法练习。

·利用各种材料,人物的图象,经想象按顺序创作一组有故事情节的作品。

·展示证明他自己的各种探索和创造。

进行各种比较、区别与联想。

与艺术修养有关的活动:

·丰富想象中的世界。

·各个时期艺术作品的比较。

·逐渐熟悉和了解世界上的著名艺术作品。

·参观各种博物馆和美术馆。

评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利用他自己创作的图象和作品进行介绍和展示。

·分析和评论他自己的作品和其他人的作品。

中学阶段

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创造和制作艺术品。

艺术品的制作:平面的作品,包括建筑图(平面图、正视图)、摄影、风景画等。立体的作品,包括立体构成、装置艺术等。

图象的组合:利用印刷品的绘画作品、广告、报纸的图象、摄影,甚至录像进行图像的组合。

加深对艺术的认识:艺术作品的具体特征,如各种材料的特性(吸收、反射、厚度、透明性等);色彩的各种特性和配色原理;对作品的评价方法等。

语言:使用艺术上的专门用语,如色彩、材料、形状等,去评价同学的作品,并能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法国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大纲从幼儿园到中学并没有把美术课单纯地作为一门纯技能的课程,而是非常注重通过观察、触摸、实践、创造等手段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其次,大纲从幼儿园开始就注重学生对各种造型元素的认识,尝试各种媒介物的不同性能,这对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造型艺术打下了基础。

第三,大纲从幼儿园开始就逐步培养学生评论自己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和各种物体的审美能力,以此加深学生的艺术修养。

总之,这份大纲虽没有规定美术课的具体内容,看似简单,但它却体现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的精神,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三、法国中小学教师的培养

法国的小学教师负责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2—11岁)的教育,长期以来一直由省级师范学校培养。二次大战后,师范学校的学制和招生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46年,师范学校改变了以往从初中毕业招收学生的作法,,改为从通过高中毕业生会考的学生中录取新生,学制为一年;1969年,其学制延长为2年;1979年,其学制再次延长,改为3年制。师范学校对学业合格的毕业生除授予原来的教学能力证书外,还同时授予大学第一阶段学习(初等教育)文凭。1986年起,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师范学校的新生通过公开考试从持有大学第一阶段学习文凭(受过2年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录取,接受为时2年的专业培训。在培训期间除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外,还特别重视教育实习,规定2年内每个学生必须参加18周的教育实习,促进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更加熟悉和热爱本职工作,适应未来的教师职业的要求。

1989年,法国废除了现行的师范教育制度,包括师范学校和地方教师培训中心,对全国各地教师培训进修机构进行综合改造,使中小学教师的理论培养、现场实习、教育实验结合在一起,统一由所设立的大学师范学院(1nstitute universitaire brmation desmaitres,简称IUFM)承担。法国17个大学区每学区各设一所大学师范学院,不论是培养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大学师范学院都只招收持有受过3年高等教育者,而法国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持有艺术学院的毕业证书,然后接受为期2年的教育职业训练。凡大学师范学院毕业者均获得相当于文学士的学位。过去多层次、多规格的,由不同师范教育机关颁发的文凭、证书、双轨制的不同师范教育从此便消失了。中小学教师教育在学历水平上的完全一致为提高初等教育教师在政治、经济、学术上地位,为法国教育进入21世纪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