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宝宝的血液化验单

(2009-05-25 11:07:05)
标签:

血液化验单

血常规

杂谈

分类: 育儿杂谈

    今天拿到毛毛的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报告,上面写了一些H或者L的标示,有些紧张,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查了些资料,贴在这里一起学习:)

 

    解读宝宝的血液化验单

 

    一、白细胞数目(WBC)

    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旧称白血球,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正常值:

    成人 (4.0~10.0)×109/L
  儿童 (5.0~12.0 )×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2.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1)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2)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3.白细胞分类计数:

    细胞类别        成 人 
  中性粒细胞     法定比例     百分率
  杆状核        0.01~0.05     1~5%
  分叶核        0.50~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0.01       0~1%
  淋巴细胞       0.20~0.40     20~40%
  单核细胞       0.03~0.08     3~8%
   (1) 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创伤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3)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
  (4)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减少多见于传染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5)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减少无意义。

 

    毛毛同学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48.7%),中间细胞百分比偏高(10.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40.4%),看起来跟他目前有些小咳嗽(肺火感觉旺,有痰)、有些小贫血有关。
    二、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生理情况下,人体每天均约有1/120红细胞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红细胞产生,使红细胞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多种原因可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增多。正常值: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儿童:110~160g/L

    三、红细胞

    在所有的脊椎动物及若干无脊椎动物,其血红素(无脊椎动物也有时是蚯蚓红血朊)包含在特定的细胞中来进行其机能活动,这种血球称为红细胞,或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其它的血细胞,如白血球,则是免疫细胞。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毛毛同学的红细胞压积偏低(34.1%)、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73.6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偏低(24.3pg),虽然血红蛋白数量正常,但是看起来还是有些小贫血。

 

    四、血小板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MPV减少可见于脾亢、化疗后、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等。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MPV与PLT(血小板)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MPV越小。

 

    毛毛同学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6.6fL),哎。

 

    准备明天早上带着化验单给大夫看看,分析一下具体是咋回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