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对于宝宝的尿便,似乎成为其所操心的一件大事,因为都说婴儿不会说话,其是否健康,尿便是一个指标。
只是,新爸新妈们,对于宝宝的尿便都有些过于重视了。常常见到网上有妈妈着急地问:我的宝宝是否腹泻了?等等。
松田道雄说的好,我们是在养育婴儿,不是在培养大便。所以各位爸妈,放松些,别拿大便太当回事儿:)
——关于把尿
很多育儿书上写着,婴儿二十多天开始,就可以训练把尿了。而现实中,很多宝宝都是从月子里就开始训练把尿了。很多妈妈也会很自豪的说,宝宝现在一把就尿出来,可好了。
新爸新妈们,不要羡慕这些“一把就尿”的宝宝,实际上,宝宝2岁以内,对于尿便是没有明确认识的,训练大小便,只是大人们的把戏。很多宝宝都是二十四小时兜着纸尿裤,直到2岁左右。
当然,如果能够抓住宝宝尿便规律(一般是醒来后尿),及时进行接尿等,可以省去很多尿布,那么尽管尝试吧。这些事情没有错对,只是看大人是否愿意投入精力。
而且,现在的宝宝很聪明,很容易形成各种反射。一般来说,宝宝听到水声、口哨声等,会加重便溺的欲望。如果习惯了尿尿嘘嘘拉臭嗯嗯,宝宝一听到相应的声音,就会形成反射,加大把尿把屎的成功率。偶家宝宝就是这样,以前兜纸尿裤的时候,偶知道他在尿或拉臭时,便在旁边嘘嘘或嗯嗯作声,结果,现在白天不兜纸尿裤而把尿时,一把就有,让大人颇有成就感哪:)
——关于大便形状:消化不良了?腹泻了?
母乳喂养的宝宝,其大便形状往往很怪异。不要以为母乳是最理想的婴儿食物,那么母乳喂养的宝宝就该拉出理想的大便:金黄色的、粘糊状的、均匀有形的大便。理想毕竟是理想,实际上,再没有比母乳喂养的大便更加难看的了:可能是绿色的,可能有白色块状物或者白色的疙瘩(俗称“奶瓣”),也有可能有透明的线条状粘液,等等。吃奶粉的宝宝,一天大便约两三次,而吃母乳的宝宝,一天可能七八次,也可能更多。有些育儿书上写,母乳宝宝大便次数太多,就要去医院,其实也并非完全对。
很多爸妈看到这样并不理想的大便,或者一天很多次大便,就以为是消化不良,或者认为是腹泻了,有老人的,更甚。于是就给宝宝喂妈咪爱,或者干脆带着宝宝去医院。随意给宝宝用药,只能破坏宝宝肠内平衡,而六个月内带宝宝去医院,只能增加交叉感染的几率。那些医生,只会给宝宝开一些消炎药,或者止泻药,或者注射维B等。
这样被折腾的宝宝,只能是可怜地被折腾。其实,婴儿每天排好几次大便,只要体重增加,精神头好,每天带有笑容,就应该是正常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