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卓:领导人的选才之眼——四个纬度
(2011-06-02 11:38:52)
选择员工,就像选择市场一样,寻找目标市场、目标客户,那同样企业也需要有目标员工。如果没有目标员工,内部管理就是弱的,没有办法去适应目标客户,没有办法占领目标市场。
目标员工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发现,优秀的公司里面,管理者对员工除了一些技术上的要求之外,还有四个方面的要求,我们称之为四个纬度:
双赢之理念
目标员工要与企业走得紧密,那么首先理念要合。这个理念不能是个人单赢的理念,必须是与企业双赢的理念。一个员工加入到企业的队伍中,如果一心只考虑自身利益,认为占不着便宜就是吃亏,想要自己赢,而不是为企业做考虑,那么,这样一个想赢不想输的单赢员工就不能成为目标员工。在一个组织里,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才有发展的空间,如果企业垮台了,那么员工也就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所以,企业领导者在选择目标员工时,要选择能与老板一起把蛋糕做大的,愿意为企业付出的,有双赢甚至多赢理念的目标员工。
事业之乐趣
员工对事业的乐趣是企业发展的内动力。所以,一个员工有了与企业共赢的理念,还要有对事业的乐趣。
为什么有些人一上班就想着放假?主要是他们在心理上对工作丧失了兴趣。怎么办?孔老先生曾对门下弟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如此,工作也应如此,好之不如乐之。
不如让员工在工作中寻找乐趣,由无奈工作向主动工作的境界转变。其实在这里,高级经理人会是很好的表率。很多经理人在解决了生活温饱问题之后,就是追求远大的理想,于是他们在工作中找乐趣,主动积极去工作,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所以,领导者在选才时要着眼于此,看看目标人才是否对此项事业有真正的乐趣。
互补之能力
人人有才但是人无全才,所以企业领导者苛求全才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有不足才需要弥补,团队要完成任务,员工需要互补的能力。我们打造一支团队不是看重明星员工的多与否,更注重的是团队成员互补的能力。
2006年的世界杯,巨星云集的巴西队输给了老弱的法国队,最终夺冠的是因缺乏球星不被看好的意大利队。连候补队员都是一流球星的巴西队为什么会被淘汰出局?偶然中隐藏着必然。正是巨星云集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完美的个人不一定能组成完美的团队,而且往往无法组成一支完美的团队。完美的团队一定是善于整合资源的团队。
对企业而言,具有互补的能力,扬长避短,共同努力才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如果领导者是急性子的,那么经理人最好是慢性子的;如果领导者在决策上优柔寡断,那么搭档必须是一个果断的人;如果领导者没有幽默感,就要找一个风趣的下属,等等。比方说,比尔?盖茨和鲍尔默,一个是微软的“魂”,一个是微软的“神”。的确如此,在他们二人之中,盖茨认为自身亲和力不够,鲍尔默的亲和力和超人的煽动力很令他欣赏,所以他选择了鲍尔默,形成性格的互补。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既然不能苛求全才,那么就要善于选择各种“偏才”,使其在能力上形成互补,相得益彰,共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不断地创造价值。
成长之潜力
员工成长的潜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一个人的能力代表的是现况,而潜力表明的是未来发展的状况。很多时候,人才不是挑选出来的,也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伴随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能够激发自己潜力的。一个人能够持续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领导者经常会发现,在挑选人才时,一个有经验有学历有能力的候选人,上岗后确实为企业做出不小贡献,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却慢慢退隐下去了;而一个当时很不起眼却很有学习能力、有发展潜力的候选人,在企业发展中却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每个人的“长”和“短”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领导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要赏识具备发展潜力的员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激发员工潜能,使其拉长短腿,变短为长,方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所以,有成长潜力的员工,能够与企业共发展的员工,才是企业梦之队的目标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