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漂刘称莲 |
分类: 人生感悟 |
我之前说过,我们住进大院子里的时候把房顶掉下来的顶棚用白报纸糊好了。这样,躺在床上倒是看不到屋脊了,晚上却听到了老鼠们在纸棚上你追我赶的声音。
我和先生是在山西农村的窑洞里长大的,从小就和老鼠共处一室,粮缸如果没有盖好,粮食就会被老鼠偷吃;馒头笼如果忘记封上了,老鼠也会把馒头咬几口。所以,老鼠们在房顶过它们的日子,跟我们各不相扰,我俩也没有大惊小怪。
有一个冬天的晚上,我正给女儿讲睡前故事,先生在我们旁边看书。我感觉到地上有什么东西在动,就把眼睛从书上移到地面,看到一只老鼠妈妈领着几只小老鼠在地上走,老鼠妈妈一边走一边东看看西看看,小老鼠们则亦步亦趋地跟着妈妈。
我们三个屏住呼吸趴在床边上看。那些小老鼠简直太可爱了,女儿眼睛瞪得大大的,喜欢得不得了。在地上溜达了一会,老鼠妈妈领着它的孩子们从窗户下面的一个洞里钻进去了。
第二天晚上,它们又来了一次,同样是溜达了一会,又钻进了洞里。
我们的屋子小,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地上放着,尤其是买回来的菜什么的。我觉得老鼠不卫生,就在早市买了些老鼠药放在了洞口。
有一天接女儿回来,看见地上有一只被药死的小老鼠。女儿大哭,不让我扔掉小老鼠的尸体。结果那只小老鼠的尸体在我们屋子里多放了一天,第二天下午回来的时候,我才和女儿一起把它装在塑料袋里埋在了院子外面的地里。
后来,房顶上的老鼠依然在又跑又跳,地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老鼠。
小孩子对小动物的爱非常纯粹,他们没有分别心。我女儿对那群小老鼠的喜爱跟她喜爱房东家的小猫没有任何区别。在她的认知里,小猫和小老鼠都是可爱的小动物,甚至毛绒玩具她都会觉得那是跟她自己一样的生灵。她那么喜欢小老鼠,看到它们离开自然非常伤心。
孩子活在灵性的生命能量里,大人则活在求生存的现实生活里。在孩子那里没有饭菜被老鼠吃掉自己饿肚子的担忧,大人则要保护一家人的健康,同时还要保护自己的口粮。
写到这里,想起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的画面,地板之上是一家人的生活,地板下则是老鼠一家的生活。
后来女儿养过仓鼠,也生过几窝小仓鼠。但因为小仓鼠一直养在笼子里,愣是找不到当年老鼠妈妈领着小老鼠在地上走来走去的那种可爱样子。
住在大杂院里三年,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是在北京做北漂和在小县城工作的不同,一切都是跳跃式的。上个世纪90年代,在小城市吃财政,旱涝保丰收,压力不大,收入的变化也小,生活相对也比较平淡。因为那个时候的互联网没有兴起,人们的旅游意识也没有那么强,活动范围相对来说也就比较小。而在高压力下的北漂,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的环境,能力必须要尽快提高,所以,就要拼命学习提高自我来胜任工作。一旦工作能力提高了,就会升职或者跳槽,收入也就会跳跃式的提高。
我的一个表姐夫送孩子来北京上学,来我家坐了一会,看着我们一家住的破房子,感叹说:“你看你为了挣几个钱,住在这破房子里,恓惶的!”我当时笑笑啥也没说,其实我想跟表姐夫说:“我不单纯是为了钱。”现在回头,我的答案是为了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98年的春节,有个好朋友也想来北京发展。不过他来后看到我们住的地方,立刻打了退堂鼓。因为关系比较好,他直接跟我们说他觉得我们住的就是贫民窟,压根看不到尽头!第二年他又来北京办事,我们再邀请他来我们家的时候,他吃了一惊,因为我们已经搬进了清华大学里的一套单元房,各方面的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其实依照那个朋友的条件,他在北京找个不错的工作会很容易,只要肯干,一定也会发展得不错。现在看来,他当年就是少了勇气和冒险精神,也许还少了有点吃苦的精神。
我一直觉得,人生需要冒险,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可如果不为自己想要的冒险的话,那个想要的就只能是梦想或者理想。冒险一搏,无论结果如何,最起码无怨无悔。
最初改善生活的方式,就是有点钱就往家买一件实用的电器。
我说过,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用手洗衣服,有了点钱我们买了一台旧洗衣机;再后来我们又去信托公司花700块钱买了一台17寸的旧电视机。
头两年,因为没有冰箱,我们春夏秋三季是不怎么吃肉的,特别想吃的时候就在周末买一顿,当天吃完。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我们才会买些肉,放在塑料袋里挂在窗户外面冻起来,以便多吃几顿。
98年,我们又买了个新冰箱,开始了在北京想吃肉就可以天天吃肉的日子。
我之前说过,房东是一大家子人,掌事的则是家里的老太太,我们房客都叫她阿姨。房东阿姨60多岁,是个胖乎乎的老太太。她每天像个巡视员似的,下午大家都回来的时候,她会背着手在每个房客的房门口“巡视”,看看这家做什么饭吃,看看那家来了什么人,顺便拉拉家常。
对于我们时不时往回买大件电器,房东阿姨很在意。因为大件电器会费电。最早我们一家用电就是屋子里的一个灯泡还有我们买的一个小台灯,夏天加一台小电扇。后来,我们每搬回来一台电器,一个月就加10元电费,等我们买回来冰箱的时候,阿姨说冰箱一天到晚都用电要多加一点。后来,阿姨的大儿媳给我出了个主意,告诉我们可以单独装一个电表,这样比较公平。
我管这位大儿媳叫大姐。大姐跟我关系好,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忙,请她帮忙从幼儿园接女儿回家。她十分喜欢女儿,女儿也喜欢这个大妈妈。有一次,大姐跟我聊天说养女儿好,可惜她生了个秃小子。在旁边玩耍的女儿抬头个跟大妈妈说:“大妈妈,还有我呀,我不是女儿吗?”把个大妈妈哄得抱起来亲了好几口。
因此在整个院子里的房客中,只有我们单独装了一个电表,每个月按表示数来交电费。
我们之所以装电表,还有一件事,就是我们早晨出门的时候总忘记关灯。阿姨要是白天巡视到我们家门口看见我们屋里灯还亮着,晚上回来她就会很不客气地训我们。
夏天还好,早晨起来天亮着,就不用开灯。冬天的时候,早晨七点来钟出门往往天还没有亮,而我们又总是急匆匆的,很容易就忘记关灯。这件事搞得我有点战战兢兢,下班回来一看自己家的灯亮着,就需要准备好挨说。有时候回来看到隔壁陪读的妈妈,她也会悄悄跟我说老太太又唠叨了。
装了电表以后,阿姨就再也没有唠叨过我们,而我们缴纳的电费也少了很多。
当年住在大杂院里寄人篱下,我总会想起大学时期看过的台湾电影《原乡人》中的镜头。我们也跟两位主人公似的,虽然苦,却从来没有退缩。
现在再回想那时候的坚持,是能够明白为什么的。一方面,我们那时候年轻,在接受挑战的同时也在快速进步,在从事的工作中也能深刻体验到人生的价值感,从而感觉到了满足。另外一个方面,女儿在北大幼儿园接受的教育和成长也让我们非常欣喜。满足了这些内心深处的渴望之后,那些苦就不是事儿了,更何况我们本来也吃得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