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从包丽事件说开去:负责任的恋爱关系是彼此成就的

(2020-01-02 10:28:30)
标签:

包丽事件

刘称莲

育儿

恋爱观

分类: 人生感悟

再从包丽事件说开去:负责任的恋爱关系是彼此成就的


刘称莲


 

在网上传出来的包丽和男友韩某的微信聊天记录里,可以看到男方是控制和伤害的,女方则表现的是恐惧和退缩,而看不出任何爱的联结。这种感情无论刚开始是怎样的甜蜜,有一天发展成这样其实反应的是内在的匮乏。

 

作为女人和女孩的妈妈,我看到男方那些文字,愤怒得真想骂人:去你的怀孕,去你的流产,去你的割输卵管,你才该被千刀万剐!!!

 

就在我的这篇文章完成的过程中,又看到一则新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位20岁女孩提出分手,被男友李某某不断辱骂、骚扰、纠缠,最后不忍其辱,选择跳楼自杀,再次让人唏嘘。

 

回到一个教育工作者这里,我又特别想分享我的恋爱观,更多是说给自己的。我觉得负责任的关系应该是彼此成就的,这些成就包括内在情感的滋养和外在成就的互补,以及对双方家庭的了解和融入。只有负责任的关系才有资格谈论幸福,否则你总是会感觉到缺失和遗憾。 

 

负责任的关系建立在价值平等基础上

 

恋爱除了荷尔蒙的分泌而有性和身体上的亲密需求之外,更多要基于人的内心渴望。伴侣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有亲密的渴望,满足的是爱、连接、存在感等等深层的需求,并且可以真实地做自己。建立在这些深层渴望基础上的爱才是靠谱的爱。这些渴望人人都有,我们是平等的,彼此是为了这些渴望的满足而结合在一起。

 

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人常被看作低人一等。在伴侣关系里常是为了满足男人的欲望而存在,是为了传宗接代而存在。在这样的关系里女人的价值不被尊重和爱护,也体验不到尊严,只是被物化的一个存在。这是非常不健康的两性关系模式。

 

就算到了这个时代,很多中国男人骨子里还装有这样的规条,认为自己就是比女人高一等,不自觉地把这个规条带入关系中。或者女性虽然意识里已经懂得这是糟粕,潜意识里也还认可这样的规条,也会不自觉把自己看低。那么很可能就会建立等级模式的两性关系,要么控制要么服从,究其根源不是爱而是恐惧。

 

我隐约觉得包丽事件中的双方就是这种“男尊女卑”规条的受害者。之所以成为这样要么就是家庭里长辈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家里的男人总是高高在上而女人是附属,要么就是大人总是要求孩子凡事听话。

 

健康的两性关系需要打破这种男尊女卑的规条,彼此因为价值平等、两情相悦而相爱。

 

爱的高境界是“因为爱,所以我需要你”,而非“因为需要,所以我爱你。”

 

基础是爱,那么就会愿意为对方付出,为对方做的事情也是因为爱而愿意贡献而不是牺牲自己。同时,当我有付出的时候可以被对方看到并可以收到温馨的回应和感谢。这样,在关系里就会体验到价值感和归属感,而不是感觉到匮乏和委屈。

 

就我所看到的情形,我觉得如今大学生中的很多恋爱是基于需要而非真正的爱。有些年轻人是跟别人做比较,看到别人都在谈恋爱,自己不谈恋爱觉得丢人,就随便找一个人在一起。或者有的人就是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性需求而找一个恋爱对象。这些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恋爱。

 

很多地区也还存在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以及“传宗接代”的思想,因此,很多年轻人走在一起是因为到了恋爱和结婚的年纪,是受这些传统思想影响而走在了一起,或者说也是为了满足需要而被硬拼在一起的,并不是因为真心相爱而在一起。

 

这些都不是建立在价值平等基础上的爱,因此也不是负责任的爱。

 

真正的爱是“发乎,止于”的。

 

 

负责任的关系是在各方面彼此成就的

 

我说的成就一方面就是上面说的满足内心深处的渴望,这是最重要的也是关系维系的根本。因为内心渴望的满足,彼此之间会持续感觉到情绪上的愉悦,帮助关系的和谐。

 

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志趣上可以互相补充,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志同道合。有心理学家指出,在智力、社交、审美、娱乐、灵性等等方面有相同且愿意彼此补充,也可以拥有良好的伴侣关系。

 

写到这里就想到了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他们之间就是有很多相投的志趣,又愿意为了爱而彼此贡献自己。

 

他们相爱是因为彼此倾慕才学,后来双双成为顶级的作家和译者,有很多相同的志向和爱好。杨绛先生在书里写道,他们在英国居住期间,钟书先生会把做好的早餐端到她的床上给她吃。而回国后她一次住院,家里的水龙头坏了,她也会安慰钟书先生“没事的,我会修。”

 

钱钟书先生对太太的珍视和爱护,把“最才的女”同时也打造成了“最贤的妻”。

 

爱情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在关系的旅程中,彼此润泽,又彼此成就。钱先生和杨先生正是如此,才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对令人艳羡的神仙眷侣。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因为有远大的抱负在一起,几十年革命生涯,他们爬雪山过草地,经历长征,一直相濡以沫,彼此支持,也是爱的极好榜样。

 

我也认识年轻的小伴侣,他们因为相同的爱好相识相知,日久生情发展为恋爱关系,在学业上虽然不是相同的专业,却能在心理上互相支持,帮助彼此很好地完成学业,最后步入婚姻殿堂,感情一直很甜蜜。

 

长长久久的爱情一定是彼此成就而非彼此利用的。

 

负责任的关系需要把双方的家庭涵盖进去

 

不得不说到“门当户对”,过去我的父辈们这样讲给我听的时候,我很不屑的。如今我再积极地看这个说法,觉得恋爱或者结为伴侣考虑门户当对,也是一种对关系负责任的态度。

 

两个人恋爱、结婚,男主女主只是前景,背景则是两个家族。

 

一个人成长的历史影响着这个人的三观和行为处事方式。尤其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被父母控制的孩子,要么学会了控制和暴力,要么学会了凡事妥协没有主见;被溺爱的孩子要么变成“妈宝”,什么事都有“问我妈”,要么就十分霸道,不考虑伴侣的感受……

 

在谈恋爱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到对方的家庭出身,果断地取舍,那么很多矛盾就可以规避在开始之前了。当然了,这是极其考验年轻人的理智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感情是冲动的。

 

就算已经开始,当你感觉到被控制、被伤害的时候,你就要知道这不是真的爱,就要选择勇敢地离开。

 

心理学家约翰·贝曼博士说,婚姻关系有四种:好的婚姻,不好的婚姻,好的离婚,不好的离婚。拓展到恋爱上,也是可以有好坏四种结果的。如果不能幸福地爱下去就要和平分手,彼此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而不要在糟糕的关系里耗竭自己的生命。

 

因为相同联结在一起又可以因为不同而成长的话,是负责;实在难以相处分手也是负责任的做法,这两种结果其实都在彼此成就。

 

男主、女主一旦在一起,意味着要进入两个大家族,也就意味着需要带着自己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另外一个家族文化体系中。伴侣关系的很大一部分混乱是来自这个融入,需要接纳、包容和融入。

 

我和先生的家庭都是农村家庭,按理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可我结婚后就发现有太多差异。我的父母喜欢早睡早起,每天早上早早就把一家人的早餐准备好,我们一起来就可以吃到饭。而我第一次常驻婆家的那个新年,每天的早餐都要饿着肚子直到10点才会有吃到饭,怀孕的我饿得团团转。

 

我父母的习惯也养成了我的习惯,我一直早睡早起,而先生一直晚睡晚起,俩人的作息时间总是错开的。多年过去我们彼此适应和包容了很多,依然多多少少会影响关系。

 

不过我们两家的价值观真的差别不大,因此我们融入两个大家庭是很顺利的。

 

见过一对夫妻,太太是北京人,先生是南方农村出来在北京工作。双方结婚20多年,太太就跟着先生回了一次婆家,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回去了。试想,他们的关系能不受影响吗?也见过因此离婚的夫妻。

 

认同“门当户对”,也许偏颇,却的确是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体验得来的。理想的门当户对除了双方的家庭条件,也应该包括双方的学历、学识,就像钱钟书和杨绛似的。

 

这么多年看下来,深深知道伴侣关系才是世界上最难相处的关系,需要花心思去经营。无论是谈恋爱还是在婚姻关系里,都需要带着觉知,不断调整,在一起或分手都在彼此成就着。果真如此,方为负责任的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