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称莲育儿 |
我可以无条件接纳你 却坚决不能无条件满足你
刘称莲
跟家长做工作,有家长跟我说:“老师,都说要无条件接纳孩子。我是无条件接纳他了,可是他变得非常蛮横,根本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心疼和孝敬父母。”接着家长就历数孩子的表现,很多的无助和无奈。
我就问家长是如何接纳孩子的。原来这位家长所说的接纳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要做什么,家长就允许他做什么。结果孩子就成了家长说的样子。其实这位家长的做法已经不是接纳了,而是无条件满足孩子。
无条件接纳孩子和无条件满足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另外一个方面的接纳,和人的内在相关:我接纳你有某个想法、愿望和情绪。你因为愤怒有想要打人的想法,这是可以的。被弟弟抓了脸,你很生气或者委屈这些也都是可以被允许的。
这些都是接纳,接纳的人和被接纳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内心的自由。家长接纳孩子,会感觉比较平静,在支持孩子的时候考虑添加。被接纳是人内心非常非赋能的需求,孩子如果被接纳,就不会感觉自己不好,自我价值感比较高,会从容应对困难和挫折。
满足和外显的欲望、行为相关,则不能无条件地满足。比如孩子看见邻居家有个好东西就想要拿来据为己有,这个要求就坚决不能满足。比如家里没钱,孩子却要买几千块钱的一双鞋,这也不能满足。比如孩子14岁,他想和同学一起去K歌,这可以满足;想要夜不归宿,这个行为就不能满足。比如孩子看到有同学吸毒,也想尝试,就要坚决制止。有些行为可以满足,有些行为就是不能满足。满足什么,不满足什么,这是做父母的界线,有些界线必须要严守。
就是要让孩子明确知道:我接纳你有这样的想法和希望,但我不能满足你,有些行为坚决不能有,因为那对你的成长不利。
无条件满足,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就会变成自己只要张口就可以拥有,他便不会自己去创造自己想要的。我感觉如今那么多“啃老”的孩子就是被满足的太多了。他们习惯了无限制被满足的亲子模式,以至于长大了依然没有责任感。
孩子不被满足的当下,很可能会不开心,甚至因为伤心会哭闹,家长也要温柔而坚定地坚持。不满足孩子的某些要求不代表不爱孩子,很多时候,这反而是最常情的爱。然而正是最考验家长的关键点,因为家长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的难过。这个时候,家长就要陪伴孩子,比如你可以跟他说:“我知道你不能买那双鞋很伤心,你要想哭就哭吧!”就是让他流淌那个情绪。然后你可以告诉他:“妈妈为不能给你买那么贵的鞋很遗憾,但是妈妈真的很爱你!”比如你要告诉他:“我知道你特别不想和同学分开,想和他一起过夜,但是你必须回家。”所谓的“温和而坚定”,其中的温和就是我接纳你有这样的想法、希望和情绪,坚定就是我不会无条件满足你,有些规则你必须要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