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称莲
刘称莲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25
  • 关注人气:7,5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关系不问对错需要双方一起来照料和维护!

(2018-11-16 11:04:19)
标签:

刘称莲

亲密关系

沟通

分类: 夫妻关系

幸福关系不问对错 需要双方一起来照料和维护!


刘称莲

 

似乎谁都希望自己的亲密关系是幸福美好的,似乎谁都觉得自己曾经有过幸福美好的体验,可是似乎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目前的关系是不幸福的。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加拿大著名的心理学家黄焕祥和麦基卓在他们的《关系花园》一书中把亲密关系分为几个阶段也即浪漫期、权力争夺期、整合期、承诺期和共同创造期。

 

在浪漫期,伴侣之间会觉得对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他偶尔冲你给小脾气你都会觉得那是酷的表现,是嫉恶如仇的好品质。总之你觉得你们的关系无论是阴雨绵绵还是艳阳高照都可以带给你幸福的感觉。

 

可是激情过后,你会发现你们彼此之间是那么的不同,原来那小子身上有那么多你不能忍受的东西,你突然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于是关系进入了权力争夺期。在权力争夺期,都想控制对方,谁都想说了算。争执不断、冲突不断,此刻你觉得好多的失望沮丧。

 

权力争夺期,如果不能正视彼此之间呈现出来的问题,好好去经营关系,就会出现几种偏离的结果:

第一种,虽然生活在一起,却关系冷漠,彼此之间没有亲密的联结。

第二种,其中有人去向灵性逃避,在宗教等领域寻求心灵的安静,事实上现实的关系依然不和谐。

第三种,分离。也就是直接分手,结束关系。

 

权力争夺期看上去比较危险,实际上正是创造幸福的机会。因为很多问题浮出水面,我们正好就此机会去看看彼此之间的差异,共同寻求差异中平衡,通过整合、承诺,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幸福关系不问对错需要双方一起来照料和维护!
 

我特别喜欢麦基卓和黄焕祥说的一起来做“关系花园”的照料者和维护者。果真如此,我们双方就都是花园的主人和园丁了。如果说照料和维护是付出的话,那也是是为自己付出,最后的收获,也是自己来享受。

 

这样,主人翁的意识就建立了。那么到底如何做才能达成幸福的目标呢?

 

第一接纳对方、拥抱差异、放下期待、活在当下。

茫茫人海中,全世界几十亿人,偏偏你和这个人认识了结合了,这个机率多么小,这个缘分多么深,所以,好好认识一下对方,看看可否接纳他的独特和完整。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没有一个人会完全符合你心目中白马王子的所有品质的,不如好好打造一下已经在你面前的这个人。

萨提亚说:“我们因为相同而链接,我们因为不同而成长。”两个人能够一见钟情或者能够牵手,一定是因为我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让我们互相吸引。而差异毋庸置疑也会存在的,正是这些差异我们可以互补,让日子过得更加圆融饱满,所以,拥抱和欣赏差异也是我们可以做的。

所谓放下期待,指的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比如有的女人希望自己的先生像爸爸一样疼爱她。这个就不是一个成熟的女性该有的期望,伴侣之间要的就是平等,大家互相支持彼此成就才是最好的。男人是娶妻子绝对不是娶女儿的,何况很多男人还想找一个女人像妈妈一样照顾自己呢,这同样也是不健康的期待。对关系是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的,被当作爸爸或者妈妈来期望的一方,总有一天受不了,就会逃离的。因此放下不合理的期待是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要明白彼此之间的成长影响,在当下处理关系,我在我的另外一篇《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写了原生家庭对关系的影响,你可以去看。

 

第二,欣赏和感谢对方。

对方虽然是我们的伴侣,但也不是为我们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在收到对方的关爱的时候表达对人家的欣赏和感谢。让人家付出后感觉心里暖暖的,而不是人家付出了一点回应都没有。

看到对方身上的美好品质,也要常常表达赏识,总之就是让对方感觉美滋滋的,这看上去是滋养对方,实际上是在滋养托关系。

 

第三,跟对方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中的有些人要么暗自伤心,要么大发脾气,令对方狐疑和抓狂,因为也许对方压根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让你那样的。

在关系里彼此分享自己的内心让对方知道很重要,因为对方了解了你的感受、想法和需求,才知道在哪里支持你,如何来支持你。

比如对方说了一句话,让你感觉有些受伤,你要直接告诉TA:“你说话的时候不看着我的眼睛,我感觉不被重视,我特别希望你以后说话的时候能够看着我说。”那对方就知道原来你很在意这个,他可能就会改变。或者你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不习惯看着对方的眼睛,你也可以告诉他:“我小的时候会盯着别人的眼睛说话,被别人骂过,所以后来我就不看着别人说话了,觉得看着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彼此之间可以告诉对方自己的软肋,就可以互相照顾了。因为每个人的行为都一定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呈现,而对方并不知道,也很难猜测,为自己负责任的做法就是主动分享自己。

彼此懂得,才能够彼此照顾!

 

第四,直接提出自己的需求

我和我的先生结婚20多年了,按道理说他应该记住我的生日了,可是他总是记不住。有一年他看到自己的手机备注了那天有事情,却愣是没有想起来那天到底是什么日子。如果就这件事情生气的话,我就得每年都跟他生气。如果我生气的话可能的原因就会是觉得他不在意我或者不重视我,甚至会觉得他不爱我才那么轻视我的。后来我发现他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忘记,不是光我的生日,我就不再纠缠这件事了,但我依然想要他在重要的日子表示一下。于是,我就在那天之前提醒他,我想要什么礼物,让他买给我。就会发现,我提醒了他之后,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他也不内疚了,关系反而亲近了。

就像我们常说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别人,能够改变的只有我自己。老话还有“人挪活,树挪死”的说法,在关系里也是这样的,一方做出改变就会带动关系的挪动,平衡呈现了、流动起来了,和谐自然也就来了。

 

第五,好奇、核对   

人和人太不同了,而且每个人都太复杂了。看一个人的脸,你可能几次就能知道他的头发密不密,他的脸上有没有斑等等,但是内心世界可是太难看明白了。因此需要对一个人始终保持好奇的态度,并要核对他的想法。但我们往往少了好奇和核对,直接去向了“我以为”,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对方的言行进行解读,赋予一个意义后,给一个自动化的反应。殊不知很多误会就是这样的产生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对夫妻,妻子早晨穿了一件很久没有穿过的衣服准备出门上班,先生看到后说了一句:“你怎么想起来穿这件衣服!”妻子立刻感觉到很委屈,但因为时间来不及了,没有吭气就出门了。可是先生这句话却影响了妻子心情一个白天,晚上回去还咄咄逼人地问先生:“你今天早晨为啥那样说我!”先生早忘记这件事情,当明白妻子说的是哪句话的时候,他哈哈大笑说:“你那件衣服是我认识你的时候你穿的,我当时好喜欢你穿那件衣服的样子,后来你好久不穿,今天看你又穿上了,我想起了我们当时很多美好的事情,感觉很开心啊!”妻子听到先生这样说,才释然了。可是你知道妻子为什么会感觉委屈呢,是她听到的是她青春期的时候妈妈的声音。原来她青春期的时候有一天出去找同学玩,穿了一件衣服,妈妈当时非常不客气地说了和先生同样的话,并让她脱下,说那衣服太招人了。所以当先生那么说的时候,她自动化地认为先生觉得她穿那衣服太招人了。

看到了吗?这中间就是少了一个好奇和核对的过程,如果妻子听到先生说那句话的时候,问一句“你的意思是?”先生可能就会说“我喜欢你穿这件衣服!”那不就是皆大欢喜吗!

这样的家庭故事比比皆是,谁家都在上演。事实上,我们以为的事实和真正的事实往往相距甚远,在夫妻沟通中很多冲突和矛盾也正是如此产生的。所以,减少误会的做法就是多一点好奇和核对,而这两个步骤的添加会让我们彼此可以更加看明白对方的所作所为,并调整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家庭中练习多了,到了其他的关系里,也会有很多帮助的。

 

第六,调频爱的语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爱的语言,每个人也都有自己表达爱的语言。这两个部分都需要我们去了解。有一本书叫做《爱的五种语言》,书中介绍的爱的语言包括肯定的言辞、礼物、高品质的时光、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

关系里的双方需要了解对方需要的爱语是什么,愿意从对方的角度考虑,给到对方真正需要的爱,就会滋养到关系,如果反其道而行就有可能破坏关系。比如先生的爱语是高品质的时光,他特别希望可以在闲暇时间两个人一起出去玩玩或者一起看看电影听听音乐会等等,如果太太可以明白先生的这个需求,并且满足到他,那么先生就会感觉很幸福,会比较满意自己的婚姻。如果太太不能了解先生的这个需求,每天就是给先生做好吃的,并把他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把家收拾得一尘不染,结果先生还不太开心。也许太太的需要的爱语是服务,她便以为先生也需要这个,这个就是双方的爱的语言不在一个频道上。

为了关系的和谐,伴侣双方需要了解对方的爱的语言的需求,调频到一致的状态是最好的,就算不能时刻调频,也可以照顾到对方的需求。

那同时,也要了解对方表达爱的方式。有些人就是用指责的方式来表达爱,用挑剔来表示我的心疼。比如有的先生本来是心疼太太干活太多了,却不用温和肯定的言辞来表达,而是指责:“说不让你干那么多,你偏要干那么多,看,把你累病了吧!”那么太太就要透过这些挑剔的言辞看到他其实是表达的一份关心。

如果太太的需要是礼物,而先生总是想着带你出去玩,那么太太要表达这个错位,一起来调频爱的语言。

 

总之,亲密的关系每天锅碗瓢盆磕打着,就是会有很多扯不清、理还乱的东西时刻纠缠在一起,如果总想弄明白对错的话,你往往就会处在失望的痛苦中。因此,不如做点什么,不为别人,就是为自己而做,因为你值得幸福,你们的关系也值得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