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李老师说|永远满怀期望,对每一个孩子

(2018-04-27 11:24:05)
标签:

刘称莲

李若辰

中小学教育

分类: 美文分享

“你要做老师?你确定?”

从我三年前开始决定要出国读教育、毕业后做老师,就有很多人问过我一样的问题。

的确,对于一个北大毕业、美国留学回国的人来说,到公立学校做老师,似乎不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情。

我想,今天的小故事正是我心里的答案。


今天不是什么节日,小李老师却收到了一份很特别的礼物——学生录的一段视频,主题是“我最喜欢的老师”。


前几天这个孩子风风火火地跑过来说要采访我的时候,心里高兴了一下,虽然教了一个学期就换年级了,但这小子好歹算没白教。


做好的视频昨天发到我的手机上,今天我才闲下来看,没想到意外被戳中。


在这个三分多钟的视频里,小男孩说:“I never sleep in her class, because I really think she isn’t a teacher, and more like an angel. I really like her. ” 屏幕后面一张黝黑的小脸嘿嘿地乐了,屏幕这边的我嘿嘿地笑着哭了。


我何德何能呢?


作为一个教书不到一年的新老师,常常还挣扎于该选什么材料、怎样把课设计好、怎么给出有效的教学反馈等等每一个老师都需要做好的事情上,经常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


没成想,在自己心里如此狼狈的李老师,在学生眼中,是这样特别的一个存在。


想了想,或许是因为我真正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男同学和女同学”;我愿意听他们每个人的故事,也愿意带他们从这些故事里,找到力量与方向。


比如做视频的小男孩。

这是一个很多老师眼中的“问题少年”:有着时好时坏的火爆脾气,倔强不服管的性格,作业有一搭没一搭地交着,让人头疼不已。


在我眼里,他却是个外表大大咧咧、实际心思敏感细腻的很可爱的小男孩儿。

他很要强,却也贪玩;宣称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军人,可是,转过头去最爱耍赖、偷懒的也是他;他爱打篮球、很幽默、擅长表演又爱出风头,有着青春期的朝气与烦恼——就像每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男生一样。


从课上零星的回答里我看出他的英语基础很好,便让他做了课代表,每每用交接作业的零碎时间督促他的学习、肯定他的进步,有时也聊聊人生和理想、聊聊家庭和感情、聊聊现在的困境和可能的未来。

这样,我看到了他万事无所谓的伪装下一颗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心。

阻碍他前进的、更多的是落下太多知识不知从哪儿下手的茫然无措,和一次次小小努力之后换来的巨大沮丧,甚至还有不该属于这个年龄的孩子的、来自生活的压力。


于是,我倾听他的痛苦,陪伴他的情绪,安抚他的沮丧,鼓励他前进,用亦师亦友的身份引导他往更加积极的方向思考和努力。

大概他也能感受到我的用心,才有了今天这份特别的视频。


在我的学生中,这样的“他”和“她”有很多。


青春期,真的不是一个轻松的年纪。


想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也想在每个当下活得有乐趣;想要思想独立、个性鲜明,也想要融入群体、成为被同龄人喜爱的popular kid;依然需要依赖和支持,却也想要快点成长为一个大人,主宰自己的人生。


许多的选择与期待,带来的便是许多的挣扎与迷茫。


正因为如此,我对眼前的这帮孩子们有着近乎无限的耐心,办公室也是一个时常向学生敞开的地方。他们随时可以敲门、走进来,坐下来和我聊一聊天,和学习有关也好,无关也罢,我都会听,然后慢慢回应。


这些走心的交谈,让我看到,除了英语课上那一张张或积极或茫然的小脸、一本本或整齐或潦草的作业、一个个或高或低的分数之外,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正是这些有故事的男孩、女孩,给了我作为一个老师最大的乐趣与幸福感。


比如每天八百米开外的那一声声“Rua秋!”的呼唤,比如在课上读到喜欢的内容、做喜欢的活动时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比如带学生跳shape of you群魔乱舞被偷拍发到票圈,比如楼道里女孩们的熊抱、男孩子们的恶作剧,还有没吃早饭时递过来的牛奶、巧克力,和直接塞到嘴里的奶酪威化。


当然,我的教室里也时常备着零食供分享,纸巾随便用、课外书随时借,课后来听听歌、看看小猪佩奇甚至游戏直播视频(英文版哦),聊聊八卦、看看明星instagram、从该不该纹身谈到上什么大学,也是完全ok的。


我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若若”、“小姐姐”、“若辰姐”。

是一个和他们一样有血有肉、会马虎犯错误、会疲惫会哀伤、偶尔偷懒放纵的,活生生的人。


更重要的,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带些许榜样光环的友伴,而非一个需要服从的权威;

我希望学生相信我的指引会带他们去往他们想要到达的方向,从而愿意倾听与跟随,并根据自己的目标来调整、做计划而非盲目完成任务、敷衍过关。


正因为如此,我从来不凶,因为我不相信“凶”的力量。


学生开玩笑说我的口头禅是 “也行”,我想了想,应该还有 “没关系”和“慢慢来”。

学习不就是这样的吗?

现在不会没关系,学就好;现在不熟悉没关系,我们慢慢来。


当然,我也有说“不行”的时候,因为我对他们有要求,更因为我对每一个孩子都有期待。


我知道自己带的这一拨学生不是齐刷刷的尖子生,甚至有很多挣扎在高中毕业边缘的孩子。

他们有的人连also、even、where都不认识,会跟我抱怨太多生词记不住、句子看不懂、题目不理解,但是看到他们着急的样子我却是开心的,因为他们在不满、也在努力。


记得有一次,上课批评了一个基础很不好、还不听讲也没记笔记的男生。

下课我拉住他,告诉他英语要怎么学、从什么单词背起、如何做积累等等。

临走前他说:“老师我落下得太多了……”  

我说了一句:“就这么学,都来得及”。

他瞪大了眼睛问我:“啊?真的来得及吗?”

我被他的反应惊到,一点也不迟疑地说:“你没问题。”

他于是笑盈盈地走了,我的课上便多了一个拼命记笔记、开始主动提问题的孩子。


瞧啊,他们需要的是多么简单的鼓励和信任。

他们现在也许不够好,但是他们以后一定会很好,至少比现在更好。

这是我作为一个老师的信念,也是我想传达给每一个孩子的信心。


回到文章开头的小男孩——一个学期过后,他改变了吗?

啊,他还是那个调皮、贪玩、叛逆、让老师头疼的男孩子。可是我也依然看得到他蠢蠢欲动想要努力追上的心。

我还记得让他做课代表的那天,小脸上满是惊讶掺着故作而出的不屑,还有嘴角掩饰不住的一丝笑意;也记得他从刚开始总是忘记收作业被我一催再催,到冒着雨把全班同学的本子揣在衣服里面像个孕妇一样跑上四楼,气喘吁吁地邀功请赏;我记得期末考试前他和我约定要考上60分,最后真的做到了,那意气风发的样子。


我相信,他一定会努力,成长为一个认真、负责、勇敢、坚强的,了不起的男子汉。


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不,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和他一样的。

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时候只需要一个鼓励,一份耐心,和很多很多的相信与爱。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KRbicm6WcXtoIqib67jou9R6js9kOC52dqS0eJfK795TK1TDicUzkwLGmpuMm0mTaUqkJRzaKXZyUicUsEWD790B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从北大中文系走出来的小李老师,永远记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使命。

只是这肩上未必担得住道义,却一定扛得起我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初心:

永远满怀期望,对每一个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