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之所以那么对孩子 跟自己内心的缺失有关

(2018-01-07 22:03:29)
标签:

刘称莲

家庭教育

育儿

心理坑洞

分类: 家庭教育

我们之所以那么对孩子 跟自己内心的缺失有关

 刘称莲

 

我们对孩子做的某些事情,在外人看来甚至连自己都会觉得奇怪,却总是会自动化地那么做。发生这样的情况,往往跟过往的经历有关系。

 (一)

 一位曾经是学霸如今是优秀企业家的爸爸,他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做到第一,当孩子不能达到要求的时候,他就会有情绪。这导致孩子的压力特别大,夫妻之间也因此产生了矛盾。太太觉得孩子只要努力了,第几名并没有那么重要。自己也知道这样要求孩子并不合理,但就是放不下。

这位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第一名才可以得到所有的资源,其他人则不行!”

原来这位爸爸上高中时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却感觉一直被第一名压着。他发现第一名总是被光环照着,不仅可以拿到高额的奖学金,还可以获得老师们的关照。他虽然一直努力,始终也没有做成第一名,整整压抑了三年。虽然高考也考上了国内顶尖的大学,现在事业也做得很成功,内心却总觉得憋了一口气。

当他看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跟自己过往的这段经历有关的时候,才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孩子也慢慢变得轻松了。

“做第一名的的荣耀”是这位爸爸少年时没能被满足的一个渴望,他今生已无法实现,便不自觉地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也影响了亲子关系。

每个人都会加工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从而“偷偷”地做出决定。这位爸爸在高中时期可能就已经暗下决心,日后要在事业上做第一,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做第一。在事业上他成功了,在对儿子的期待上却失落了。好在及时有了觉察,孩子没有被爸爸的高期待压垮,也算是万幸了。

我想说的是,当我们对孩子有要求的时候,可以在内心给自己提几个问题: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什么让我们这么做的?这么做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所谓带着觉知育儿,便是如此。 

(二) 

在我的家乡,多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对夫妇生了好几个孩子都夭折了,后来终于保住了一个儿子。对于宝贝儿子,这对夫妇对疼爱有加,便商量好绝不让孩子离开他们的视线半步。如果一个人出门,另一个人也一定要看好孩子。

就这样过了9年,这个孩子被父母看得死死的,不让他出院门,不让他跟别的孩子玩。

有一次,家里实在没有吃的和用的东西了,丈夫就去集市上去买,妻子在家看着孩子。因为时间太久了,妻子实在尿憋得不行了,必须要上厕所。

妻子上厕所前跟儿子说:“你好好在炕上呆着,妈妈马上回来。”

儿子答应了。

结果,妻子从厕所回来后儿子从炕上掉到了地上摔死了。

家乡人都说这是真是,还可以说出那对父母的名姓。过去我当故事听,如今从教育的角度考虑,这对夫妇对孩子的控制让孩子完全丧失了生活的能力,9岁连炕都下不了。就算他不摔死,长大了也什么都不会做,这对夫妇也会失落的。

有丧子经历的家庭因为对死亡和安全的恐惧,往往会做出对后来孩子成长不利的事情来,最常见的就是把孩子拴在身边,不让他们从事冒险的事情。无疑,家长的恐惧变成了孩子成长的桎梏!

孩子需要在不断接受挑战的过程中学习本领,帮助他们成年后独立应对各种挑战,再说了,充满挑战的成长才可圈可点丰富多彩啊。

我在东北见过一个15岁女孩的妈妈,从孩子上学就一直骑着电动骑行车接送孩子上下学。上中学后,女孩特别羡慕其他同学可以自己乘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上下学。这一点,女儿也被同学嘲笑。女孩求了妈妈很多次,希望自己一个人上下学,都被妈妈拒绝。终于有一天女孩大爆发,警告妈妈如果再接送她就不再去学校。妈妈很伤心,因为女孩三岁的时候在马路上被车撞险些丧命。此事之后妈妈总担心女儿再出事故,所以多年来对女孩保护有加,坚决不让她独自上马路,极大地束缚了孩子的成长。

未来有太多的不可预知性,家长不可能永远呆在孩子身边保护他们的。无论之前经历了什么,都要先处理好自己被伤害到的安全感,处理自己对死亡和分离的恐惧。做好了自己的功课,家长才可以负责任地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教导孩子怎么做,并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来,真正为孩子日后的独立做准备。 

(三) 

有位父亲上大学的儿子失恋了。为了挽回和女孩子的感情,儿子不顾一切地跑到女孩家恳求对方再给他一次机会。父亲听说儿子的举动后勃然大怒,竟然对已经成年的儿子大打出手。从来没有打过儿子的父亲被自己的行为惊呆了,儿子也被老爸打蒙了。

这位父亲之所以如此愤怒,是他年轻的时候做过和儿子同样的事情。结果是不仅没有挽回感情,反而被对方的家人羞辱。当年他从女孩子家出来的时候,羞愤难当,差一点就跳河自尽。如今,当他听到儿子也这样做的时候,脑海里首先出现的就是自己被羞辱的画面,而且想当然的以为儿子也会遭遇和他相同的事情。他表面上责骂儿子不跟他说就做出了这么冒失的事情,简直是在丢他的人,其实他害怕儿子也被羞辱。事实上儿子做的结果却是感动了女孩子的父母,觉得小伙子是条汉子,规劝女儿再给一次机会。

人生总会经历不能满足内心需求的事件,在内心留下深深的“坑洞”。这些“坑洞”就是储存在潜意识里的那些强烈的感觉。就算过去很多年,遇到相同的情境,这些感觉还会被唤醒,左右人的行为。俗语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正是这个。人的很多行为都是被潜意识的这些感觉控制着的。要想变得理智一些,要做的就是时时觉察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了解这些都来自哪里,一旦意识到这是过往经历产生的影响,疗愈便开始发生,“坑洞”也会逐渐被填平,日后再遇到类似情境的时候行为就会发生改变。

 

越多觉察自己的家长,越可以更好地支持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