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目标早确立 提高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2017-10-29 18:57:27)
标签:

刘称莲

育儿

家庭教育

目标设定

分类: 教育视点

目标早确立 提高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刘称莲

 

确定目标的重要性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测试哪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智商水平、学习成绩等情况都差不多。测试的题目有两个:第一,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第二,你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是什么?

测试结果有3%的人写出了情绪的目标、详细的计划;有13的人写出了大概目标和计划;还有84%的人没有想过这两个问题。10年后,那3%的人的收入是那些没有目标和计划的人的10倍;写出了大概目标和计划的人,其收入是没有目标计划的人的两倍。

从这个实验就可以看出,有明确目标和周祥计划的人更容易成功。

或者我们再拿旅游来说说目标的重要。如果我居住在北京,要去西藏旅游,我首先需要设定我的目的地是西藏,以及要去西藏的哪些地方。然后我再确定旅行的路线,或者直接飞到拉萨,或者是先飞到成都,然后再坐火车到拉萨。算自驾游,我也一定要先标定最终的目的地,每天要开车到哪个地方又是一个个小的目标。这些小的目标又都是通往西藏的一部分,最终这些小目标都实现了,西藏游这个大目标才会圆满地达成。

3.人生也是这样的,重要的是先有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前进。对于孩子来说,大到人生的规划,小的每天的小目标,如果都很明确的话,孩子就会有一个前进的方向,就算有时候会偏航,绕一绕,还是会又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的。

 

家长心里的秤是什么?

 

小孩子的特点:常立志,志常不能立。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各方面都在波动中。身体和心智的快速变动,情绪也在常常不受自己控制。这一切都导致孩子前几天发现自己可以做这个,过一阵子则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而转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就算在变化之中,家长也是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TA人生的长远目标和当下的小目标的,只是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跟着带,也就是顺应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去带领他逐渐清晰。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家长心里就都有一杆秤的。对于我来说,作为家长,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非只有学习成绩好别的方面不及格的人。

我希望我的孩子在身体、智力、精神、人际、情绪、感觉等等方面都可以全面发展,而且每个方面不一定做到最好,却都是健全的。然后再和孩子一起探讨她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在每个她需要我支持的时候支持她。

 

 

如何帮助孩子确定目标?

 

1. 让孩子做事多多体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点

 

 让孩子多做事,也就是除学习之外的时间,要允许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做事的过程孩子可以通过体验了解到什么对自己来说做起来是感兴趣的并且他擅长做,重要的是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存在感,他才能对生活充满热情,做事的积极性也才能被调动起来。

 

我曾经遇到一个孩子,这是个很懂事的男生。男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的单亲妈妈很辛苦,想帮助妈妈做些事情,但妈妈总也不让他帮忙,说自己可以搞定一切,让他做好自己的事情。可是孩子一直觉得妈妈不快乐,因为她的眉头总是皱着的,似乎从来不舒展。为了让妈妈开心,孩子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那就是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中考取得了极好的成绩,进入了当地一所重点高中。妈妈为他高兴,他却一点快乐的感觉都没有。他开始思考人生,变得迷茫,不知道为何而学习。孩子越想越歉疚,觉得是自己让妈妈那么苦和累的,最后他决定辍学去挣钱帮助妈妈脱离苦海。

 

这时候妈妈着急了,找到了我。

 

当我问男孩怎么赚钱时,他却答不出来,显得非常恐惧和迷茫。当我告诉他,如果真要赚钱,不放下学业也是可以的,并给他参考很多可能性的时候,他才有些释然。这个孩子需要学习的是灵活地去看待事情,从小没有被允许为自己做选择,也就没有学到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做改变的话,就算他高中毕业,也不知道自己学什么专业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或做什么可以真正帮助到妈妈。

 

如果妈妈在孩子愿意帮忙的时候给予允许,给孩子机会分担妈妈的辛苦,那会是什么结果呢?也许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帮到了妈妈,那他就可以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在从小分担家庭责任的过程中,他会渐渐明白做什么才可以让生活更好,也会明白自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才能才可以真正改变命运。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的目标才能助步确立并为此而努力。

 

没有人是一出生就有宏图大志,而是在无数次试了、做了、感觉了,才会慢慢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者是渴望得到的那一个目标,从而为此奋斗。

 

2. 不打击孩子的梦想

 

无论孩子的梦想在大人看来是多么不值一提,甚至在大人看来那是没办法实现的,大人都不该打击孩子,相反要鼓励孩子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

 

分享一下我们家的故事。我一直感觉我女儿天生就是个“慈善家”。他非常喜欢小动物,从小的理想就是在若干年后开一家专门照顾穷苦老人的养老院,并在养老院的旁边开一家流浪动物收容所,这个理想直到高中都没有变。她的想法其实非常单纯,之所以在养老院旁开一个动物收容所,就是养老院的老人可以帮助照顾小动物,还不至于寂寞。我和先生感动于女儿的善良,打心底里欣赏女儿的设想,因此一直表示支持她的想法。一次,我们正式帮她分析了如何才能实现她的理想的问题。我们分析,开这样的机构需要先投入资金,而且数目不小,机构建立起来以后平日的支出也会很大。因为并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我们鼓励女儿有空到这样的机构去亲自考察考察,以便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于是女儿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爱心社”,利用休息日和同学们一起去养老院看望那些老人,还让爸爸带她去看了专门收养流浪猫狗的小动物保护中心,对自己的想法有了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认识。

 

后来,我们进行了具体的讨论。无论做什么事情,包括开慈善机构,都不能依靠别人,而要靠自己。我们告诉她,爸爸妈妈目前的收入水平和专业知识看样子帮不了她太大的忙。要实现她的理想,要么她将来自己可以赚好多的钱,要么她有能力发动社会的力量来做这件事。

 

女儿想来想去,把目标锁定在了“发动社会力量”上,因为她觉得等她赚够那么多钱的时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小动物就会等得时间太长了,她心疼。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能力发动社会的力量?我们比较了多个职业。

 

“新闻媒体!”这是女儿最后得出的结论,“我可以做记者,用我的笔写出真实的情形,打动更多有爱心的人,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可不是吗?目前社会上的许多慈善事业都是在媒体的推动下开展起来的。摄影记者解海龙的那幅《大眼睛》不就大大地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发展壮大吗?对女儿的这一目标,我和我先生投了绝对的赞成票。

 

然而新闻专业属于热门专业,无论上哪个大学分数都很高。目标明确以后,女儿的学习便走上了良性的路子。她明白了目前的学习是取得成功的手段,现在学到的知识是将来获取幸福的武器。一个人有了远虑,便没了近忧。女儿不再患得患失,为一时成绩的退步而气馁,也不为一次的高分而沾沾自喜。在高二尤其是到了高三,女儿对学习简直是如饥似渴,非常勤奋。除了学习用功之外,她还善于制订学习计划,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

 

目标明确,女儿内心也变得轻松起来,无论学习多么紧张,她每天照听音乐,每周照看美剧,只是她把时间安排得非常合理,劳逸结合也做到了最好。

 

高三有一次,我看她晚上学到很晚,就心疼地说:“宝贝,别太累了,能学多少就学多少。”

 

她说:“不累啊,我觉得很happy!”

 

事实上,我女儿后来的理想就转到了教育上,而且目前也从事教育工作,不过在当年我们对她梦想的支持的确让她的生活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而是奔着那个目标在努力了。

 

3. 撰写个人使命宣言:

 

我们引导孩子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这是第一步,要锚定孩子心中的目标,可以鼓励孩子撰写个人使命宣言

个人使命宣言出自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写:

第一个部分我们称为宣言,也就是人生信条。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出TA对生活、学习和人生的态度和想法。

史蒂芬·柯维在他的书里呈现了一个年轻人的使命宣言:

关怀:世界、生活、他人、我自己

爱:我自己、我的家人、我的世界、知识、学习、生活

奋斗:捍卫我的信念、发展我的爱好、有所成就、做好事、忠于自己

岩石:象岩石一样坚韧,主动出击

切记!

这个简短的宣言展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是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激励他为自己的这些人生信条而努力。

还可以更加简单一点,但也可以激励人生,比如有个孩子就写了四个字:竭尽全力!

我女儿也曾经有宣言,就是《飘》中思嘉乐的名言:Tomorow is another day!

第二个部分我们称之为制定目标。制定长远的目标,也就是和孩子一起探讨他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愿景。让孩子想想20年后他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认真严肃地探讨,孩子其实是可以有很多惊奇的发现。

    没有什么定法,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不同形式的目标,也可以鼓励孩子用画笔画出他的目标。人体可以是这样一些:

20年后你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20年后的今天,你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如果你在图书馆研究某样东西,你希望你在研究的是什么?

20年后你的周围是什么样的人,如果那时候还有微信朋友圈,你希望你的朋友圈都是些什么人?

20年后,报纸在报道你,你希望那个报纸上写的内容是什么?

如果用一种事物(动物、植物、物体等等都可以)来代表你的话,那会是什么呢?

这个使命宣言,第一部分是可以坚定孩子的信念,第二个部分则可以让孩子发现他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而且会发现他自己擅长做什么。

使命宣言写好后,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也就是孩子每天都可以看到的地方,比如TA的写字桌前面的墙上或者床头,每天回顾,用以激发TA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个目标也许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但孩子有人生的愿景,更容易有动力做当下的事情。

 

4. 制定计划

 

计划就是和孩子探讨TA比较短期的目标或者就某一特定的方面制定TA具体的计划。这是和长远的目标相结合的更加实际的一步。不过我也觉得孩子只有明白了他的人生使命并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有热情他才愿意制定计划并为之付出努力,所以上面的人生使命宣言是一定要先行的。

如果孩子是初二,那么就和他探讨他打算上哪所高中,一起了解这所高中的条件是什么?为了能上这所高中,初二这一年TA要达到什么目标?马上要期中考试了,你想要的目标又是什么?为了期中考试的这个目标,你这个月的目标,这个星期的目标,甚至具体到每一天,你要完成什么目标又是什么呢?

无论这个目标是什么,最好都落实到纸上。

拿日计划来举例,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课,可以跟随老师和学校的活动。课余的时间则可以有一个计划。比如放学后打球多长时间,看电视多长时间,剩下的时间用来的学习的话,每科占用的大约时间又是多久。每天都计划自己的时间,就会发现做事会很有序也能从容完成任务,如果没有计划地做事,有时候会发现孩子往往是碌碌无为的。

做计划要和孩子探讨,商定好了以后家长只是监督并提示孩子,目的是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为TA的将来奠定基础。

也可以就某一个特定的方面来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比如交友方面,和孩子探讨他要交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朋友的特质是什么,然后鼓励孩子照着这个目标去找朋友。一旦制定了目标,就真的发现可以交到这样的朋友。 

人生就好比旅行一样,要提早制定目标。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和教育者,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有规划有目的地生活。前提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融洽,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人生的意义,并和孩子一起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