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 要从内心满足孩子

(2016-09-26 00:09:10)
标签:

家庭教育

刘称莲

亲子关系

玩游戏

电子产品

刘称莲

   电子产品因为具有互动功能、内容有趣吸引人、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方便携带、不受时空限制等诸多特点很受现代人的喜爱。很多家长头疼孩子对电子产品的痴迷,担心孩子过度玩电子产品耽误学业。也有些家长没收孩子的手机或者把家里网线撤掉,想通过这样的方式阻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也因此变得很紧张。

    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成年人阻止孩子接触和使用电子产品并不实际也并不可能。其实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没有问题,如果孩子玩电子产品成瘾了那就成了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让孩子对电子产品那么感兴趣的。

首先,是孩子的好奇心使然。小孩子对任何事情都很好奇,在孩子小的时候,他看到身边人都拿着手机看或者在电脑上做这做那,他会很好奇,一定会试着去接触。而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操作会不学自通的。你会发现我们大人用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发现的功能,孩子拿到手机,用不了一会就弄明白里面很多功能。这其实就是因为孩子好奇,拿到新东西不断鼓捣。当他鼓捣到游戏等好玩的软件的时候,很快就被吸引。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引导,孩子便会痴迷。

第二,孩子在电子产品中可以满足他们与人联结的需求。孩子天生渴望和别人的联结,小的时候需要大人的陪伴,长到三四岁的时候,他们就特别希望能够跟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而如今家里的孩子普遍比较少,过去我们国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很多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这两年有些家里生了第二胎,家里两个孩子相对来说好一些,但相对于过去的多子女家庭,孩子还是比较孤单的。如今城市里居住环境和对安全的考虑,放学后家长并不放手让孩子出门去接触更多的小朋友,也让孩子的课余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单调。而电子产品的互动功能正好可以满足孩子希望和小伙伴玩耍的需求。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在电子产品中可以获得内心的滋养,这些内心的滋养就包括被关注、被接纳、被认可、被欣赏等等。

        QQ、微信这些即时通讯工具是孩子热衷的对象,甚至有的孩子还利用这些工具谈恋爱。我就听身边的人说过,有一个中学生女孩在网上认识了另外一个城市的男孩子,周末从学校跑出到男孩子所在的城市找对方。幸运的是对方的父母特别好,招待了女孩,并给她的父母打了电话,才没有出什么乱子。也有孩子在聊天聊了一段时间以后,被人骗了。我想这也是我们家长普遍担心的问题,就是害怕我们的孩子涉世未深,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或者欺骗了。

   为什么孩子们会很快就跟一个陌生人聊得那么嗨?就是因为在QQ、微信上彼此并不见面,双方都靠自己的想象跟对方互动,也就是一上线就跟想象出来的“仙女”或者“王子”对话,而且说的都是赞美和夸奖的语言。在这样的想象中对话,内心深处的被关注、被接纳、被认可、被理解、被欣赏的需求被极大满足。这些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孩子往往不能从父母或者身边人那里得到。尤其对于那些在学校里学习不太好的孩子,平日他们受到的不是批评就是忽略,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理解和支持的话,他们就更容易被这样的滋养冲昏头脑。这可能也是许多孩子,头脑里明明知道这样做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却不能自拔的原因,因为他太需要内心的滋养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在接触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可以满足他的自我价值感。电子游戏的设置,过关或者是战胜了对手的时候,会有奖励,这对孩子来说能够体验到那种力量感和成就感。

   有些孩子在玩一些大型游戏软件的时候,每个月都会赚到一笔钱。这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很棒,可以有所作为。还有的孩子在网络上玩游戏结交各种朋友,比如有十几岁的孩子因为玩游戏可以和一些名人成为朋友,并且常常可以战胜这些名人,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非常有力量。孩子只有在玩游戏的时候才可以感觉到自信,并且在游戏团体中,也可以体验到那种归属感。

   既然孩子通过电子产品可以体验到内心的满足,我们不妨让孩子适当接触,我们要做的是防止孩子对电子产品痴迷甚至上瘾。那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那么多地玩电子产品,或者说我们不想让孩子玩电子产品上瘾,如何做呢?

   家长要做个好榜样。这就对家长有个要求,除非必要在孩子面前少看手机和电脑。建议在家里家长把玩手机和玩电脑的时间改为读书的时间,小一点的孩子改为亲子阅读的时间,又养成了孩子读书的好习惯,同时还和谐了亲子关系。

   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小一点的孩子,要在一开始就设立界限,在家里规定周一到周五不玩手机和电脑,周六和周日玩多长时间,从小养成习惯,孩子大一点后就会好管得多,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这一点上,规矩的设立要不进针对孩子,也要针对家长,大家一起来遵守,效果会更好。

   家长要对孩子有同理心。有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她的儿子眼看要考高中了,他却放不下他的游戏,因为他在自己玩游戏的那个群体里级别非常高,粉丝一大堆,而且粉丝遍布在全国各地。但是,他又想把学习也搞好。又想把学习搞好,又想玩游戏,为此他总是很烦。这位妈妈很智慧,她看到儿子那样,没有去指责他,而是用幽默的方式跟他一起分析内心。

   妈妈好像是在开玩笑说:“儿子,我能感觉得到你内心有多个小人在打架,对吗?”

   儿子问:“什么意思?”

妈妈说:“有一个要学习的人跟你说,你要好好学习呀,要不然就考不上好高中了;还有一个想玩电脑的小人在说,你可以玩电脑啊,玩电脑比学习快乐;还有一个喜欢打球的小人跟你说,去跟同学们打篮球吧,打篮球可以给你一个好身体的……”

结果妈妈的话还没有说完,儿子就激动得给了妈妈一拳头,说:“好妈妈,你怎么那么了解我啊,真的就是这样,好矛盾啊!”

这个妈妈便说:“我知道你现在内心就好比一个多角色的舞会在召开一样,让你不胜其烦。不过你是这些小人的领导,要怎么做是你说了算的哦。”

孩子直点头的时候,妈妈再进一步的引导:“我知道你非常希望自己学习好的,我也知道你自己能够玩游戏,毕竟你有那么高的成就了。那我们看看该如何来协调一下时间呢?”

于是孩子邀请妈妈监督他,当他玩得收不住的时候,就去提醒一下他。他们用这样的办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和支持是多么的重要。而我们不少家长不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看见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讲大道理,甚至去指责孩子,这样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④用爱的方式“赶”孩子离开电子产品。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节目曾经播出过一期节目,讲的是洛阳一个爸爸在玩游戏这件事上跟儿子“斗争”的过程。起初,那位爸爸发现儿子学习成绩严重下滑,原来是天天去网吧玩游戏,非常愤怒,便对儿子又是打又是骂,结果儿子干脆几天不回家,住到了网吧,几天不回家。甚至在一次身体冲突中,儿子竟然还手把爸爸打倒在地。爸爸发现打骂不管用,就断了孩子的经济后路,儿子便去变卖东西换来上网的费用。总之,用各种硬的手段根本把孩子拉不回来。

爸爸经过反思和学习,知道来硬的不行,因为他发现儿子回不到学校不说,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影响。于是他改变了策略,开始主动给孩子上网的钱,跟孩子约定时间,要求儿子上几个小时以后就要回家。当儿子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回家的时候,爸爸没有像以前那样发火,而是给孩子送饭到网吧。给了一段时间的钱,送了一段时间的饭以后,儿子上网的时间越来越短。最后儿子主动告诉爸爸,他再也不去上网了。听到儿子这句话的时候,爸爸哭了。

那位爸爸总结的心得就是,在孩子上网的时候,更要从好的亲子关系做起,从关爱孩子做起。当孩子感受到家长是真正爱自己的时候,他的心就开始变软,向好的方向掉头,迷途而返了。不得不说,那位爸爸起初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才打孩子骂孩子的,但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痛苦。

在生活中给孩子提供更有趣的机会。女儿上初中以后,也玩电脑,但是并不迷恋。我觉得大约并不是因为她不喜欢玩,而是另外有趣的事情占去了她的时间,把她的精力分散了而已。

女儿从小就喜欢读书,上了初中这个习惯也没有丢掉。每次一放长假,我和她都会去书店买一些书回来。这些书籍因为是她挑选的,阅读的兴趣比较高。每次她只要捧起一本书,就会一口气读下去,大把的时间就被占了去,玩电脑的时间相对就少了。大约对于女儿来说,阅读比在电脑上聊天或者玩游戏更加有意思吧,所以她没有迷恋上电脑游戏。

无论是周末还是寒暑假,我们都会带女儿出去玩。周末是郊游、长假则是长途旅行,这样她的假期时间又被占用了不少。

另外,我们家总是允许她做她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她会利用假期做手工,她曾经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制作了好几个玩偶,这些占用的多是时间,而且这些活动都很有意思,并不枯燥,每做成一件成品,她还会很有成就感。

造物主分给每个孩子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如果除了学习之外,孩子有更多的事情去做的话,就不会只迷恋在电脑面前了。不少孩子成天玩电脑,更多是因为除了枯燥的学习之外,他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