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连载(十二)爱要这样说出口
(2014-10-20 13:28:20)
标签:
刘称莲家庭教育工作坊 |
分类: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 |
谢谢大家一路的支持!
女儿是她班里的宣传委员,为班里出板报做展板总要搭上学习以外的时间,每次出板报的时候中午都不能休息,晚上做完作业还要到网上下载资料。
有天晚上都已经11点了,女儿还在书房里的电脑上忙乎着。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知道女儿搜集完资料总要打印好带到学校去用,所以我到书房,想帮她把打印机的电源插好,给她节约点时间,结果却不小心把电脑的电源动了,导致电脑断电关机。就要接近尾声的女儿一下子傻了眼,她下载下来制作的文档没有存盘,辛苦劳动了半天的成果眼看就全泡汤了。女儿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我接上去就说:“你怎么不存盘?”
她说:“我刚把U盘插上,准备直接存到U盘里的,结果……”
我又说:“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在电脑里做文件,一定要随时保存的,怎么老是犯同样的错误。”
女儿没有说话,委屈地大哭了起来。再重新整理这些文件又得花一个小时的时间,那样的话女儿就要熬到12点以后才能睡觉了。
幸好重新开机后,文件基本恢复,女儿没有多花多少时间就把文件打印好了。后来我意识到自己有些过分,赶紧跟女儿道了歉。
把东西都收拾完以后,女儿睡了,我却老半天也睡不着,为自己刚才对女儿说的话懊恼不已。这件事明明是我“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操作失误帮了人家倒忙,把人家的文件丢掉的,却不去安慰人家,反而“理直气壮”地指责人家。而且我本来是知道word文档重新开机是会恢复的,却不第一时间把这个信息告诉孩子。
那一刻,我真是觉得自己可恨,恨不得给自己几巴掌。我读了那么多家庭教育的书,也听了那么多家庭教育的课,脑子里关于如何跟孩子沟通的理论也是满满的,在关键的时刻却像一个失去理智的疯婆子一样伤害了我的女儿。
躺在床上还原那一刻的情境,我知道我其实应该如此跟女儿互动:
第一步,我该先跟女儿道歉,毕竟错误的确在我这里,“哎呀,宝贝,对不起,是我误操作了”,这样先把责任归到我这里,孩子就不至于那么自责了。因为她确实没有存盘,也是用电脑制作文件一个致命的错误,而且我以前确实跟她讲过要及时存盘的。
第二,认同孩子的感受,“亲爱的,伤心死了吧!费了那么半天劲,好不容易整理好的文档,却丢掉了”,这会让孩子觉得妈妈是了解她的感受的,有这种同理心,孩子的内心会好过很多。
第三,想出解决方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我知道word文档在意外死机后,重新开机是可以恢复大部分的。赶紧开机看看怎么样?”给孩子希望,孩子会立刻恢复热情,不至于无助无奈,甚至手足无措。如果不能恢复,再想别的办法。
当孩子把文档都打印好,然后提出我的希望,“以后还是要记得及时存盘哦!”孩子已经有了教训,再这样叮嘱她,她一定会欣然接受的。同样的关于存盘的事情,而我第一次的质问和指责,只能让孩子感觉自己无能、没用。
如果像我反思过后的那样沟通,女儿一开始虽然也哭鼻子,因为实在是太晚了,她已经很累,突然出现状况,伤心也是正常的,但最终的结果要好得多,最起码,她的自我价值不会受到影响。
有了那次状况之后,我再遇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便停止了过去习惯性的即时反应,而是试着慢下来,想一想怎么对孩子说话效果比较好。时间久了,跟孩子沟通就越来越好。女儿上高中以后,我跟女儿的“有效沟通”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构筑了我们母女之间美好的亲子关系。因为关系非常好,我会即时把我的想法传达给她,她也愿意听我的。这感觉,对我来说真是非常好!
孩子遇到问题,家长的支持很重要。认同孩子的感受,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往往就会顺利渡过难关。切忌动不动就指责孩子,去挑孩子的刺。每个孩子都愿意把事情做好,正向的鼓励才有利于他的进步。
我有个朋友,她的儿子上初中以后,死活不愿意写作业。孩子的老师就这个事情找了朋友好多次,朋友也跟儿子讲了好多次写作业的好处,但她的儿子依然故我。
后来,我这个朋友就跟儿子说:“儿子,写作业是你的事情,我也觉得你可以不写作业,可是你的老师总是来找我,找得我都有些烦了。你说这事怎么办呢?”
那个儿子便说:“老妈,你就别管了,我来处理。”
于是,那个儿子找到各科老师,向老师陈述他不写作业的原因,并向各个老师承诺自己不写作业,但是一定好好学习,并且保证如果有一次考试成绩排在班里多少名之后便开始写作业,绝不食言。老师们看他说得有理,便允许了他可以不写作业。
结果那个儿子每次考试都能考进他向老师承诺的那个名次之前,整整两年的时间都是这样。初三一开学,他竟然开始写作业了。当妈妈问他怎么回事的时候,他说想试着再学得好一点。初三那一年,他的成绩越来越好,到最后中考的时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许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可以说是跟孩子斗智斗勇,有的甚至斗得筋疲力尽,也没有什么效果。这个朋友的办法真可以说是“非典型”的,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觉得她的智慧就在于她试过几次正常手段之后没有效果,就及时转换策略,把球踢给了孩子,给了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机会。当一个孩子愿意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便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家长反而做得轻松了。
本来,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见得非要千人一方,我们的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孩子每天都要写很多作业,学习成绩也是参差不齐的。朋友说,她的儿子因为不用每天花很长时间写作业,就能干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反而学习的兴趣一直保持得非常好。当然了,这么“另类”的孩子首先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支持,才能够很好地发展。
有效的就是最好的,适合咱家孩子的也是最好的。做了父母,我们便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了,毕竟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需要不断地摸索、学习和进步。
女儿小时候,我家曾经建立“家庭邮箱”,通过写信的方式与女儿沟通。我买了一个有三个口袋的布艺挂件,每个口袋的外面分别写上先生、女儿和我的名字,作为各自的信箱。有话想对某人讲,就写信投递到他(她)的邮箱里。后来,我们也通过发电子邮件的方式跟孩子沟通。
我们家还创建过一个只有我们一家三口人参与的“BBS”。这个“BBS”是我们准备的一个精美的笔记本,三个人都在本上写文字。比如爸爸对某件事情有看法,就写一段话,妈妈和女儿可以在爸爸的话下面发表评论。如同网络论坛一样,通过“建楼”和“回复”来解决亲子之间甚至夫妻之间的问题。女儿时常用绘画来表达她的情绪,比如很伤心,就画一个大哭的小女孩,如果很开心,就会画一个手舞足蹈的小姑娘。到现在我们家这个笔记本都保存着,变成了非常温馨的回忆。
事实证明,我家采用的这些方法都挺有效的。很多时候,尖锐的矛盾通过这种理智的文字表达或幽默的倾诉方式就可以很轻松地化解。
总之,家长需要一点点智慧,当我们觉察到过去管教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或者对孩子无效的时候,就一定要换一种方式;当我们试过很多方法不管用的时候,也要敢于冒险变换方法。相信总有一款适合您和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