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连载(九)校园派VS经典派
(2014-09-25 10:09:00)
标签:
校园小说初中阅读刘称莲 |
分类: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 |
校园派VS经典派
对中学生来说,阅读的确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但现在中学生的阅读也有让人担忧的地方,那便是不少孩子虽然也在读书,却读了大量没有营养的书。
女儿初中时候,书包里时不时便会装一本校园言情小说,一有空就读,而且读得如痴如醉,如果被书里的情节感动,还会哭得稀里哗啦。我没事的时候,也会翻一翻她看的那些书,其中有的就是她的同龄人写的。书里虽然没有深刻的思想,但写的是他们正在经历的校园生活,往往是讲述一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从女儿的口中得知,她班里很多女生都在阅读这些小说。据了解,现在初高中的女孩子依然热衷于这种校园小说。
大概女孩子们喜欢这类校园文学的原因可能是容易有共鸣。到了初中阶段,女孩们对“爱情”非常向往却又欲说还休,这些文学作品描述的正好是她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这好像给了她们认同感,让她们欲罢不能。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好多女同学也是一本接一本地读琼瑶的小说,读得哭了笑了,还暗暗在心中锁定了自己的“白马王子”。
跟女生喜欢缠绵悱恻的爱情小说不同,男孩子则喜欢另外类型的作品。
我曾经跟一个厌学的男孩讨论阅读的问题,他告诉我他每天都读书,我问他都读了哪些书,结果人家报上的书名我却一个都不知道。我让他给我讲了其中一本书的故事情节,他讲得如仙如幻,从他的嘴里冒出了许多“尊”“魔”“仙”等字眼,直听得我云里雾里的。原来这些书都是如今非常流行的“玄幻小说”和“穿越小说”,男孩说他的许多同学都在争相传阅。我跟男孩求证读这些书的感受,他说就是读的时候觉得非常好玩、刺激,放下书后便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了,而且读过这些书以后,会觉得现实生活了无趣味。
男孩子讲的事情,让我想起在广州的一次经历。那次是我去一个书城做讲座,讲座内容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主持人就示意我停下来。一开始我还有些纳闷,走出讲堂,看到门外挤了好多中学生模样的孩子,每人手里拿着一本书。原来是一位玄幻小说的作者来签售,许多孩子慕名而来索要签名。相比而言,其他的图书包括那些经典文学名著都“门前冷落鞍马稀”了。
有的家长诉苦,孩子为了这些书,晚上躲在被窝里整宿整宿地不睡觉,有的甚至就用手机在看。读这些没有营养的书,耽误学习不说,视力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孩子们喜欢这类书籍一定是有原因的。如今,许多孩子的生活单调,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而且学习的目的只为考试。那些考试成绩好的孩子还能找到点乐趣和成就感。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在学习上觉得没有希望,又没有别的事情可做,情绪便比较压抑。在寻找宣泄出口的时候不是找到网络游戏便是找到这样的玄幻小说,就像那个男孩说的,在读这些书的时候会觉得刺激、好玩,暂时可以缓解一下情绪。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青春期的孩子喜欢跟风,特别渴望同伴的认同。如果同学们都在看这些书,他不看的话在学校里跟同学就没有共同语言,甚至有的孩子还会被同学讥笑。所以就算有的好学生,为了能跟同学们保持步调一致,也会读一些这类书。
其实,在我们的中学里,老师们每年都会给孩子们推荐阅读书目。女儿上中学的那几年,每年都会拿回来老师列出的阅读书目,我都会照单买给她,我想其他家长也会给孩子买。孩子们之所以不读经典而热衷于那些快餐式的文字,我想跟我们的引导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关系的。
曾经读过一位台湾语文老师写的文章,他提到台湾的中学也有类似的情况,孩子们喜欢阅读快餐式的校园文学而觉得经典著作没有意思。他分享了他在教学中的做法,我觉得非常值得借鉴。他不去限制孩子们读他们喜欢的那些书,但他会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把经典书籍用讲故事的办法讲给孩子们,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用这一招他让学生们阅读了很多经典著作。他为了让孩子们读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特意播放台湾著名歌手伍佰演唱的《挪威的森林》,告诉孩子们这首歌其实来自一部著名的小说。
我的一个好朋友是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初中语文老师,她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经典著作,就在她的语文课堂上每天读一段书,被她的学生们戏称为“长篇小说连播”。她给学生读的第一本书就是曹文轩的《草房子》。她说,因为她的进度比较慢,所以往往读过几天以后,学生们便纷纷去借书或者买书看了。当孩子们都看完第一本书,她便会接着“连播”第二本书。她不无骄傲地说,她的学生因为读书比较多,在学校的同一年级里,语文成绩相对会高一些。
非常欣赏两位老师对孩子们的用心和付出,做他们的学生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么幸运,能够遇上这么好的老师,那我们家长就要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了。
女儿喜欢校园言情小说的那一段时间,我虽然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也有些担心,就怕她读那类书太多,反而不喜欢阅读名著了。但我并没有阻止她,而是她看的书我有空也读一读。读过她的书以后,我会跟她探讨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读她的书,聊她的书,我的目的就是能够跟她有共同语言,和她拉近关系。我感觉只有和孩子的关系搞好了,我说的话她才愿意听。
时不时地,我便把我的看法告诉她,也说明我希望她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去读老师推荐的书。而且,我依然像她小时候一样,在家里到处都放上我认为好的书籍和报刊。同时,我自己读书的时候,除了专业书籍之外,坚持读经典。就我的观察,一般来说,我放在家里的那些书,女儿只要拿起来看进去了,她就会一直读下去的,毕竟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是经得住考验也自有其魅力的。
孩子上了中学,读什么样的书,多半时候同伴比老师和家长的影响要大。而且,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家长强行地指导或者不停地唠叨孩子多半会有逆反心理。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大人不妨先允许孩子读他们喜欢的书,毕竟开卷有益,读总比不读好。能够读书,说明孩子是有阅读兴趣的,这一点就值得肯定。从孩子的归属感考虑,让他们适当读一读同伴们都读的书,对孩子来说也算是一种支持。
除了校园言情小说和玄幻、穿越小说之外,要让孩子接触到经典的著作。大城市的孩子还好,学校老师会推荐书目或者家长会买书给孩子。有些地方的孩子除了课本之外接触到的只有这类流行书籍,根本看不到好书。这也许跟地方书商追逐利益有关,为了利益最大化,他们会大量销售市面上流行的书籍,而流行的不一定是好的。这一点,我们家长一定要留意。当孩子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的时候,他就不会沉迷于一种作品而不能自拔了。
另外,家长要在孩子学习之余,引导孩子多从事积极而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现实生活原本的样子。比如让孩子去运动,让孩子帮助家长做家务,甚至可以帮助家长料理生意,当孩子活得真实的时候,他就不需要到那些虚幻的小说里去寻找精神上的刺激和寄托,而会渴望用真正的精神食粮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