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连载(七)家教这样请才靠谱

标签:
初中生请家教刘称莲复习 |
在补课这件事情上,最明白漏洞在哪里的是孩子本人,因此让孩子把握补课的主动权,找到自己没有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让老师有针对性地辅导,效果才会比较好。
还有几个月就要中考了,有一天,女儿对我说:“妈妈,给我找个家教吧,我想加强一下数理化的学习。”
于是,我们一家便商量找什么样的家教。离中考的时间已经不远,这个时候再去培训机构听大课,显然不合适,因此我们决定找一对一的家教来家里上课。我咨询了许多已经请了家教的朋友,也上网查了许多资料,并对家教市场的从业人员做了认真的分析。当下,一对一家教的从业人员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第一类是中学任课教师。这类老师的优点是对教材熟悉,有教学经验,也能很快抓住孩子的学习特点,但是,往往过于严肃,孩子在这样的老师面前很难轻松自如地质疑和探究。
第二类是从事非教育类工作的高素质人员。这部分人教学不受课本约束,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并帮孩子提高思维能力,但针对性不强,对于应试的效果不是特别好。
第三类是高校大学生。这是家教领域的生力军,他们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由于离开中学不久,对各科知识仍记忆犹新,也容易跟孩子充分交流学习的体会。还有,高校学生跟孩子的年龄差别不大,沟通起来几乎没有障碍。
通过分析比较,女儿锁定了高校学生,而且明确要一个姐姐。我和先生也认为这样比较好,找个高校的女生来给女儿做家教,不仅可以教她学习,还可以让她多一个同伴,同时家教带来的高校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信息对她也是一种吸引和鞭策。
目标定下来后,我们就到几个高校的家教中心登记了寻求老师的信息。后来的几天,女儿就一个接一个地面试有意愿做她家教老师的大学生们。最初我们以为女儿会选北大或者清华的学生,这也是我们希望的,我们总觉得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一定会有超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女儿见了一圈,经过了一番筛选,最后却选定了中国农业大学一个大三的女孩。
我起初有些奇怪,便问女儿为什么选这个姐姐,女儿便说她觉得跟这个姐姐更能够谈得来。看女儿挺喜欢这个姐姐,我们便尊重了她的选择。
我觉得给孩子请家教,尤其是给已经有自己主张的中学生请家教,要让孩子做主,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毕竟家教老师要跟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孩子喜欢这个老师,效果便会好得多,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事实上,女儿和家教姐姐配合得非常好,每次姐姐来到家里,女儿都很兴奋,只要门铃一响,她就跑去开门,热情地拉着姐姐的手进屋。课程结束后,她们俩总要多聊半个小时,聊到高兴处哈哈大笑,家教课总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在初三紧张的复习阶段,家教课帮助女儿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变成了缓解压力的很好手段。几个月下来,女儿和家教老师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后来这个姐姐考上了北大的硕博连读,没有时间做家教了,但是女儿和她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女儿上高中后,这个姐姐周末会买好北大百年讲堂的电影票带女儿去看电影,女儿上了北大以后,她们俩有时也会一起吃饭聊天。几年来,有这么一个大姐姐带着女儿,对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帮助都非常大。我的感觉是,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找一个在读的高校学生来做家教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少孩子也有请家教的经历,但往往是家长找了一个自己认为好的老师,硬“塞”给孩子,结果效果并不好。我亲眼看到有的朋友家三天两头换老师,而且请的都是名师,孩子的学习却总也不见起色。家长还纳闷,费尽心机找的老师在别的孩子那里效果非常好,怎么到了自家孩子这里就不灵了。
孩子跟孩子不同,适合别的孩子不见得适合我家的孩子。而适合不适合孩子,家长说了不算,要孩子说了算。
家教老师定了以后,为了能很好地利用这个资源,我先分别和女儿的数、理、化老师进行了沟通。她的化学其实没有太大问题,因为是新科目,内容也简单,几次考试成绩都在班里前几名,也拿过满分。数学和物理则是她的弱项,课堂上的内容虽然大部分她能掌握,但因为有些欠账,学起来越来越吃力。
考虑到这些情况,我和先生商量了一个办法,也征得了女儿的同意,就是要女儿每周五晚上把本周学习的数理化内容梳理一下,掌握了的放一边,没有掌握的内容记下来,然后跟家教姐姐电话或者短信联系,告知自己不懂的地方,让姐姐有的放矢地备课,以取得最佳效果。每次家教课,不求老师讲得多,只求讲课的质量高,争取把课堂上没有掌握的或者一知半解的问题都弄明白。
跟女儿达成共识后,我们把这个想法也告诉了家教姐姐,她欣然接受了我们的方案。于是,我们给她买了一套教材,方便她备课。
如此学习一个月过后的那次考试,女儿的数理化成绩就有了明显的提高,可见我们的方案对女儿来说是比较有效的。
家教和课外辅导还有一种叫法,就是“补课”。所谓“补”,就是要查缺补漏,把孩子没掌握的漏洞补起来。学习再不好的孩子,他也不可能所有的知识点都不会,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就没有必要再补,应该把精力放在那些没有学会的部分。在补课这件事情上,最明白漏洞在哪里的是孩子本人,因此让孩子把握补课的主动权,找到自己没有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让老师有针对性地辅导,效果才会比较好。
请家教要想取得好效果,针对性补课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请家教的深切体会。
还有一点,我觉得给孩子请家教也不能太急功近利了。有些孩子的学习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出来的,补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请了老师以后,家长可以耐心一点,也许过一段时间孩子才会有所进步。毕竟老师和孩子要有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等老师摸清孩子的问题,孩子也适应了老师讲课的方式,也许几个星期就过去了。
如果频繁更换老师,学习成绩提升不提升暂且不说,给孩子的心理暗示也许会是“我不够好,哪个老师给我讲课我都不能进步,我大概就是这么差了”,于是便有几种结果,要么孩子破罐子破摔,不再在学习上努力;要么孩子情绪低落,对父母有内疚感;要么有的孩子开始对抗家长,不再接受任何老师的辅导……无论哪种结果都是孩子自信心受到影响的一种表现。
因此,我们需要允许孩子慢慢进步,如果觉得需要换老师,也要先征得孩子的同意,让孩子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需要帮助,而我们家长又不能帮助孩子的时候,有条件的家庭请个家庭教师辅导孩子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我觉得作为初中生的家长,需要把决定权交给孩子,无论是选老师、换老师还是选择补习的方式,都要征得孩子的同意,这不光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关乎孩子为自己人生负责的大课题。
作者简介:
刘称莲,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师。被新浪教育评为2013年度中国榜样家长,其家庭荣获中国首届“书香家庭”称号。重点关注家庭教育、亲子关系、青少年心理等研究,常年奔走全国各地的学校及社区,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倡导“和谐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的理念,并用于自己的育儿实践中。培养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儿,高考时被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同时录取。目前在第二书房长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沟通工作坊,出版畅销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和《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刘称莲“陪伴教育系列”最新作品
百所学校校长联名推荐,系列图书畅销近百万册
【简要目录】
学习篇
1.小升初,我们来了
2.给孩子一双求知的翅膀
3.学得巧才学得好
4.生活是最牛的教材
5.老师,我们去哪里呀
关系篇
1.爱孩子,需要调整频道
2.爱要这样说出口
3.用时间构筑爱的城堡
4.“听话”源于好的亲子关系
青春篇
1.爱上了“独处”的孩子
2.14岁和41岁的斗争
3.孩子那么恋旧为哪般
4.青春可以这么酷
生活篇
1.教育大餐,菜要配齐
2.友谊万万岁
3.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4.谁懂寸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