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期一开学,女儿都会给自己买一个很小巧的活页本,她叫做“记事本”。她在本子上除了每天记下老师安排的作业和自己想着要做的事情之外,还在每天做事前列一个计划,然后照着小本上写的去做。
这种做法非常不错,也让女儿在高中阶段受益匪浅。
这一点,女儿是从她爸爸那里学来的。我先生喜欢用笔记本记事,工作多年,他用了好多个笔记本。他的笔记本里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各种计划。一年开始,列一年的大计划;月初,列一个月的中计划;周一,列一周的小计划。除了这种笼统的计划外,每做一件事,他也有详细的完成计划,每个环节都周到细致。
一次,女儿翻看爸爸的本子,觉得爸爸的办法很好,就照着去做了。起初,她每天晚上写作业前,先大概列出写每科作业需要的时间和先后顺序,然后再把课本和练习本按照列出的顺序放在书桌一角,每完成一科作业,就把该科的书本收到书包里。她所列的时间里,每两科之间都有几分钟的休息时间。在做某科作业的时候,不做任何别的事情,包括上厕所,争取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刚开始的时候,她往往不能按计划完成,慢慢地,她就掌握了节奏,会在时间规划和做事速度上做一些调整。到后来,她基本都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所有作业。
在整个做事过程中,如果不在她的休息时间,她拒绝我们的打扰,不允许进她房间,不允许给她送水、送水果。
这是女儿高中阶段养成的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因为这个好习惯,女儿每天做事非常有序而且高效;也是因为这个好习惯,女儿高中三年很少因为作业写不完而熬夜。这些都让我非常欣慰。
高一高二阶段,因为喜欢读书,她在计划里常常会有阅读课外书的条目,时不时硬性规定自己读一会儿书。而一般周末休息两天,时间很充裕,她就不怎么做详细的计划了。
高三复习阶段,女儿针对自己学习的强项和弱项,开始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然后细化到日计划。周一到周六去学校上课,女儿只能跟着老师的进度进行复习。周日,自己上自习的时候,她会有一个详细的计划。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半,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
看到这页纸,我就明白她为什么每个周日还是像平日上学一样那么急急忙忙出门了。以前我心疼她周日还那么辛苦,总是跟她说,上自习是自己掌控时间,晚一会早一会并没有关系,她不买账,还是早早就要出门。原来,是她计划安排的时间要求自己必须在早8点的时候就进入学习状态,要不就会完不成任务。难怪她老说,晚一点就会有连锁反应,搞得她一整天都忙乱。
离高考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女儿一天晚上临睡前对我说:“妈妈,我把这十几天的时间又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这个计划实施完大概离高考还有两天的时间。”我没有说什么,只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以上文字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一书
那么作为家长,在孩子有计划做事方面能够做些什么呢?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做个有计划的人。
我的先生是一个做事严谨,很有计划性的人,女儿正是从他的身上学到了这一点。我本身虽然不像先生那么细致地做计划,但是我做事也会提前安排好,并根据安排去行事。我想女儿还是从我们的身上学到了。
因为家长本身就是计划性很强的人,当我们要求孩子的时候,孩子才会愿意听。女儿高三的时候,有些计划制定的时候,就会向爸爸请教,尽量合理又适合她自己。
第二,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计划,这些计划可以包括学习和生活各方面。
孩子小的时候,性情还没有稳定,做事容易朝秦暮楚,吃着锅里的又想着碗里,也容易丢三落四。因此,越小的时候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对孩子的做事习惯的养成以及性情的培养都有好处。
既然是为孩子制定计划,就要根据孩子的特征,考虑年龄和性格特征,和孩子一起制定适合他的计划。比如,我女儿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每天晚上写作业的时候,就规定让她写20-30分钟作业,然后休息一会。6、7岁的孩子一次能够专注的时间会比较短,所以规定的时间也要配合这个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跟孩子商量适当调整时间,跟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很有必要,毕竟最终我们是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时间的。
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孩子会出现不能够按时完成计划的现象,这也算正常,要根据情况帮助孩子调整到适合他的程度。
因为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所以一定要以孩子为主体,而不是从家长的主观愿望出发。也要让孩子在顺利完成任务后,有成就感。孩子在完成任务以后,要给孩子及时地夸奖和鼓励。
养成了习惯,孩子就会主动为自己的事情做计划了。我的女儿上了中学以后,基本上都是自己计划生活和学业上的事情。
每次假期,她也不会急急忙忙把所有的作业都写完再去玩,而是每天玩和学习都要做。反正,到开学的时候,总是能把老师给的任务都完成了。我一开始还有些着急,后来就发现,她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第三,要有些检验,看孩子按照计划做事后,效果怎么样。
比如孩子重新制定了计划,过了一段时间,看看生活是否更加规律,学习效率和效果是否更好了。在学习上,比如孩子在学习某单元以前,做了一份计划,那么在孩子学完该单元以后,就检验一下知识掌握得如何。如果家长帮助孩子的话,不妨看着孩子的课本的目录,向孩子有些提问,考察孩子的效果。市场上有不少课外书籍,就会对单元或者一个学期的知识的总结,家长不妨对照着考考孩子。这项工作我觉得也是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比较好帮助孩子。当孩子大一些,比如上了中学,就要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非常好,才能一起去做的。
总而言之,有计划地学习,有计划地做事,无论对孩子的中小学还是以后,都会有好处的。
女儿也有一篇《生活需要规划》,写的也是关于她自己善于做计划对她有什么好处的,非常好的一篇文字,大家可以一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