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有心而无痕---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标签:
转载 |
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书,没有大道理,像唠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讲述了女儿成长过程中诸多实例和细节,正是这些常常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让我们能从中学到许多实用的方法,而且也更清楚地知道原来人家是这么“用心”!
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玩物并不一定丧志。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家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回到家后依然抱着课本和练习册,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家中有基本固定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父母尽可能腾出时间陪孩子走出课本走出家门。相信没有孩子不喜欢这样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以此为出发点,许多父母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孩子的学习或者“特长”上面,而忽视了孩子性格的培养。而拥有健全的人格、阳光快乐、灵活多变、富有创造力等等,这些让孩子受益终生的好的品质正是从课本外、大自然中、从快乐的亲子时光中所获得。而这些优良品质,恰恰反过来促进和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生活。
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要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
有读书氛围、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让孩子方便接触到书。这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三要素。
这一节我最大的收获是,更认识到让孩子接触报刊杂志的重要性。作者做了一个鲜活的比喻:大部头的著作是山珍海味,报刊杂志就是餐桌上的小菜,容易消化而且必不可少。对小学生特别是还没有兴趣看大部头纯文字的小学生来说,这不失为一种让他更爱上阅读的好方法。而且,报刊杂志内容鲜活,涵盖面广,可以更加丰富孩子各方面的知识。
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让孩子渴望和小伙伴交往、期盼与老师见面,喜欢集体生活,持续地喜欢上学。从这一篇中,可以看到作者刘称莲老师如何调动自己的智慧,用心而无痕地做着。如何克服作业磨蹭、如何学好语文和英语、如何防止孩子偏科、如何应对错题、如何对待孩子的特长学习等等,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
品格篇--我们要彼此听话
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品德和学习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负责的人,就要趁早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并尽其所能教给孩子,以防孩子将来变成“啃老族”和“白眼狼”。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独立生活是需要技能的,而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只能在家庭生活中习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孩子的优点或者缺点,都能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或原因。所以说父母一定要以身作责,言传身教最重要。
文中列举了许多具体事例。当女儿私自从家里拿钱乱买东西,父母得知后,并没有像一般的父母那样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呵斥一顿,或者拉孩子到眼前语重心长教育一番,而是爸爸用讲故事的方式从侧面讲述了其中的道理,女儿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这种冷静而巧妙的处理方式当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孩子,但当孩子做了错事,家长采用温和的方式处理,孩子也会理智地思考自己的行为,这样一定比批关盖脸的呵斥要强得多。
心理篇--让天使自己飞翔
如今的孩子同样有非常大的能量,他们完全可以照顾好自己。他们并不比我们脆弱,而是我们比我们的父母脆弱。家长应该从过去指导者的角色变为陪伴者和引导者。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在这个孩子稀缺的年代,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可以说爸爸妈妈祖父祖母都团结在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周围。无形之中包办了许多本该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小的时候,通常家里兄弟姐妹好几个,吃喝拉撒包括学习,只要能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父母没有时间,却因此锻炼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技能。而现在,从生活到学习父母紧紧跟随在孩子的身后,一是监督二是推动。无形当中承制了他们的自我成长,养成了他们依赖父母的习惯。而将来他们真正需要独立的时候,有多少孩子会无所适从?孩子终归要走自己的路,所以要趁早给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
从文中学到了一个新词--“直升机父母”。“直升机父母”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个新词语,意思是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
在学习方面,许多家长都愿意时刻陪在孩子身边,随时提供帮助。比如作者说女儿在遇到不会读写的生字时,总会跑去问父母,当自己成为“活字典”给女儿造成了依赖感时,立刻改变了方法,坚持要女儿自己查字典。而查字典的过程,正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孩子不仅懂得了字的更多含义学到了更多知识,而且更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从吃饭到穿衣到收拾自己的房间、文具,在小学低年级帮孩子包办的家长也不在少数,更别说让孩子主动帮父母承担家务了。
沟通篇--换个方式表达爱
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重要的都不是形式而是要有最终的效果。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可阻挡的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很喜欢这一句话:换个方式表达爱。没有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然而表达爱的方式千姿百态。聊天?谈心?做游戏?讲道理?批评?甚至呵斥指责,都是爱的表现。只是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审视一下自己表达爱的方式,是不是也存在了某些问题?作者家中常用的“邮筒”和“BBS”,都是和孩子沟通很好的渠道。我不禁想到之前有段时间,我常常偷偷往小栋文具盒里写很温馨的提醒留言条,使得他很高兴的同时改掉了一些不良习惯。这也算是“有效沟通”之一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家长只要开动脑筋,总会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而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重要的不是过程而是最终的效果。
序中杨雪扬老师的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老师都只能在某个阶段成为孩子的重要影响者,而血缘关系注定了父母一生都要对孩子负责。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最能提供个性化教育的是家庭。教育无小事,做一个有心、用心的家长,让事事、时时、处处都成为您和孩子沟通,引领孩子成长的契机。在教育孩子上,不要让“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成为自己偷懒的理由,教育孩子的责任,学校和家庭永远都无法互相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