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末,女儿打来电话,哭着腔:“老妈,开导开导我吧!”
心下一紧:“宝贝,怎么了?”
“没考好。”
“哦,没考好。什么没有考好啊?”
“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没考好,有点难受?”
“很难受。”
“哦,现代文学没考好,所以心里很难受,是吗?”
“是啊,没考好,G点会受影响,保研会受影响的。”
“你很在乎G点和保研?”
“是啊。”
“宝贝,我记得的是你这个学期把《鲁迅全集》都读了,对吗?”
“嗯。”
“我觉得这点很重要,最近你回家我总听到你引用鲁迅的观点来评论时事,你不觉得这些比那个G点重要啊?而且,我知道你这个学期还读了许多现代文学方面的书。我分明看到了你现在写的文章比一年前上大学前深刻了不是一星半点。我好像更看重这些呢。”
“那倒是,可是我还是难受……”
“那你觉得就算你不能保研的话,你可不可以去考研?就算你考不上研究生,你觉得你有这些积淀可以找到好的工作吗?”
“肯定能找到好工作的,这一点我还是有信心的。”
“那我再问你,就算这次你的成绩不太好,那么在整个中文系的同学中,会有人看低你吗?”
“怎么会呢。”
“马上要高中同学聚会,你觉得高中同学会在意你这次的考试成绩,而看低你吗?”
“呵呵,当然不会了。”
“宝贝,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啊?我今天包了饺子,要不今晚回家吃饭,吃完再回学校去?”
“不去吃了。我赶紧去复习了,还有后面的考试呢。” 临挂电话前,特意说了句:“老妈,还是你的话管用。谢谢哦!”她明显地已经放松了,我也放下了一颗心。
看到了吗?其实大学生也还会有自己的困惑的,像中学一样,孩子也会被考试这样的事情所困扰。这段话对孩子之所以产生了效果,我觉得是因为:一,我更加看重她这个人,不以她考试成绩来认定她的好坏。也让她明白别人也看重的是她的人品,而非学习学习成绩。二,我看重她努力的那个过程,让孩子知道自己努力了,而且通过努力,她是有很大的收获的,这个收获无关考试结果。三,我告诉孩子,同样的事情其实是有多种选择的,让孩子觉得就算考试不好,也不是死路一条。当孩子看到还有别的希望的时候,就会从卡着自己的那个情绪里出来,从而阴转晴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