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恐怕要他自己去体会,比家长苦口婆心的说教来得快得多。看了女儿的一些文字,我便释然,让孩子自己去成长,不要太多的代替和束缚。
告别依赖 走向独立
成长中的我们总有一天要离开家的,就像雏鸟总要自己飞翔。而离开的父母的怀抱,独自在外面的世界闯荡,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逐渐培养独立性,不再一味地依赖父母的关怀。
真正意识到“独立”的含义,是初三的暑假,我参加了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英国游学夏令营。离开之前,信心满满,坚信自己能够很好地处理即将面对的所有问题,拍拍胸脯请父母不必担心。
谁知,刚刚从伦敦机场出来,状况就开始了:在等待取行李时,我在征求了领队的同意后,独自按照指示牌去找洗手间。在一个个清晰的箭头指引下,我通过了一些关卡,七拐八拐地总算找对了地方。但是当我要返回寻找组织时,竟然被拦在了外面,说是已经出关了,不能够再进去。可是我的老师同学们都还在里面!这可怎么办?只能去找这里的负责人员。万幸的是,长官是位华人,听懂我的解释后便通过安检进去帮我找人,而我只能在出口焦急地等待。还好,不一会儿,老师同学们就都出来了,我歉意地接过行李,加入了大部队。
这还不算惊险的,最令人后怕的经历,莫过于“半夜迷路事件”。那天是我的生日,大家在学校举行了一个小型派对,我们住在一起的三个女孩子开始返回寄宿家庭时已经十点多了。虽然已经是在当地的第三天,可是尚未熟悉这里公共交通的我们还是迷了路,在一个陌生的公共汽车站不知所措。晚上的街道冷冷清清,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昏黄的路灯照着湿漉漉的马路和路旁古老的房屋。我们三个人真的吓坏了,掏出手机给寄宿家庭打电话,女主人却由于我们无法辨认所处的具体位置而没办法来接我们,而领队的老师也是束手无策。情急之下,我打了报警电话999,也没有得到帮助……这时,开过来一辆公交车,车上下来一个面无表情的黑人,瞧了瞧我们,走开了。在这样冷清的街道上,只有我们三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孩子,要是有坏人……越想越害怕,三个人吓得哭了起来。泪眼朦胧中,看到一辆警车刚好停在路中间等红灯,我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不管不顾地跑到了路上,拦住警车,断断续续地告诉开车的警察,我们迷路了,并给了他寄宿家庭的地址。警察点了点头招呼我们上车,然后一路鸣着警笛将我们送回了家。
那次在英国期间,类似的让人或尴尬或无助、头疼的事情还发生了不少,一会儿要自己搭乘错综复杂的地铁到城中心购物,险些做错了车;一会儿满怀期待地到了“伦敦眼”却因为年龄不够无法坐上这仰慕已久的摩天轮,苦口婆心地与工作人员交涉后也没能如愿;一会儿又在街上丢了钱包,一下子断了“口粮”……许多考虑之外的麻烦接踵而至,逼得我不断开动脑筋,解决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
平安地回到祖国大地,回到家里,我不禁松了一口气。被扔到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生活,没有了父母丰满羽翼的照料,才真真正正的明白了,独自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样轻松自在,而是艰辛的,需要面对的是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原来父母讲的“生活的艰辛”并不是吓唬人!
虽然辛苦,但是在英国的那段时间也极好的培养了我的独立性,让我在面对问题时开动脑筋,随机应变,靠自己的力量化解危机,而不是等待别人来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经历让我增强了独自生活的能力,也增强了担当重任的信心。瞧,我在外面丢了水瓶丢了钱包丢了墨镜,险些连自己都丢了,但最终不还是渡过了难关么?
安逸舒适的生活是令人满足的,但是如果习惯了躲在父母建筑的“象牙塔”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有朝一日需要我们冲上一线打拼时,怎么能够快速地适应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呢?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勇敢地打磨自己,寻找锻炼独立性的机会。或许不一定要独自到遥远的异乡旅行,学会自己处理身边的事情,也是走向独立的第一步。比如接过父母为你洗衣洗袜的手,自己购置需要的物品,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自己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关心家里的大小事,认真思考后给出自己的见解,加入重大事务的讨论,尝试着为这个家多做一些贡献;比如在学校参加一次班长的竞选,培养自己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再比如管理好自己的收支,看好自己的东西,不再胡乱花钱,东西乱放……
我们都渴望着长大,而长大又岂止是拥有高大健硕的身体、画着成熟的彩妆的脸庞那样简单直接?长大需要勇气,去面对脱离父母之后的挑战;长大需要能力,去为自己打拼出生存的空间;长大更需要担当,需要作为一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告别依赖,走向独立,使我们在成长路上必须要过的坎。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可以骄傲地地告诉世界“我已经长大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