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电视节目创新引擎
电视节目创新引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85
  • 关注人气: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策划娱乐的脑袋,你们的原创力逃遁到了哪里?

(2013-11-12 16:00:53)
标签:

杂谈

《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节目成功落幕之后,《全能星战》等多档全新综艺娱乐节目的出现又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不难发现最近大火的几档节目中,大多都有着外来血统。然而,如此多的国外节目蜂拥而来,让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令人担忧。与此同时,央视原创节目《梦想星搭档》让观众看到了本土节目的希望。

据统计,今年各大电视台引进的娱乐节目已经超过60档,而本土创新的节目却寥寥无几。虽然观众们对这些“舶来品”看的津津有味,但如此不假思索的大规模引进,却让中国的电视节目走入了一个死胡同。日前,人民日报也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直指《中国梦之声》、《中国好声音》等引进节目“抄近道”的行为不是长久之计,并且揭露某些节目的引进显现出了从业者的惰性。文章中指出:“我们的电视节目制作领域是多么不需要创新,有钱的可以买国外成熟的节目形态,没有门路的只需在现成模式中拼拼凑凑。”

随着广电总局“加强版限娱令”的发布,各电视台上星频道每年播出的引进境外版权节目不得超过1个,回归本土也成了各大电视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随后记者了解到,本土节目在中国的电视银屏上并非边缘角色,一些电视台也都为打造优秀原创节目而努力。例如近日关注度较高的央视音乐公益类节目《梦想星搭档》,其播出第一期获得了1.54亿的收视人群,并获得央视三套同时段节目收视率最高点,这也让国内电视人看到了本土原创节目的希望。

中国电视节目较国外起步晚,而观众对节目的需求却日渐增大。借鉴外国的经验甚至引进节目来模仿,虽然能够短时间内满足市场需求,但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将会造成人才和物质资源的堆积倾斜,抑制自主原创的动力,最终不利于国内电视产业环境的发展。如何在外国版权节目的冲击下,保持国内电视节目自主研发的生命力和热情,寻求原创能力与收视效果的双赢,仍是摆在中国电视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报记者杜鹏 (转自:三秦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