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蘸酱菜
(2023-03-31 07:33:27)分类: 散文画廊 |
东北蘸酱菜
说到东北的蘸酱菜,就会想到小时候,我家在院子里吃饭。榨点儿鸡蛋酱,去园子里摘几根黄瓜,加点儿葱叶儿,揪几个辣椒,再来上一碗水饭。那时候不懂,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长大以后才知道,好多南方人不吃生的菜,到东北吃饭非常费解,为什么桌子上放个盆,盆里一把小葱、几根黄瓜、几个辣椒、甚至还有几片白菜帮子,然后东北人虎超超用手抓起来蘸着黄酱,咔咔咔地吃得津津有味。喂喂,还没做成菜就吃?什么,明明是未加工的食材,这也算道菜?
其实啊,这就是东北地道的蘸酱菜。不仅仅刚才提到的那几种,菜园子里、大野地里除了豆类,能入口的青菜几乎都可以成为我们东北人嘴里的蘸酱菜。南方人说东北人吃蘸酱菜,有点儿野蛮。我觉得这个词儿有点儿过。吃蘸酱菜只不过是东北人的一种饮食习惯而已。
有位南方哥们儿来我这边儿吃饭,饭店赠送了一盘儿蘸酱菜,里边儿有几根婆婆丁,他问我这是啥,我说就是课本儿里的蒲公英。他笑着问我:“为啥你东北人管他叫婆婆丁?”我说你先尝一口,我再告诉你是咋回事儿。
以前,有个村庄叫丁家窝棚,有这样一户人家,这女人中年丧夫,带着儿子儿媳妇儿过日子,儿媳妇儿非常地孝顺,但是却得不到这个丁婆婆的喜欢。
有一次,婆婆要吃“亲妈菜”,她便上山去挖,找不到这个“亲妈菜”,漫山遍野只有这种叶子上带有锯齿的菜,她觉得两样菜很像,于是便挖了一些回家给婆婆。谁知道婆婆吃完之后身上起了红点儿,最后变成了水泡,这个婆婆便将儿媳妇告到衙门,说要害其性命。这县太爷请来名医诊断,最后真相大白,说丁婆婆思念儿子,上火成瘾,这病和这野菜没啥关系,反而告诉百姓,这野菜的学名叫蒲公英,能吃,能清热解毒,如果大家记不住名字,就记住今天这个教训,我们就叫它婆婆丁。
现在这东北人,也像这婆婆丁一样,随风飘摇,落地生根。有人说了,你东北人到哪儿嘎达都是俗。您扔掉您的键盘,用手写一下这个字,一个单人旁加上一个谷,人吃五谷杂粮,吃喝拉撒,哪有一个不俗?您不是吃粮食长大的?那蔬菜沙拉里放着沙拉酱,东北蘸酱菜里放着大酱,为啥吃蘸酱菜的人就野蛮?吃蔬菜沙拉的人就高端?你见过好多南方主播试吃东北的各种菜系,您啥时候看见北方的主播在试吃南方的特色?因为东北的妈妈从来都告诉孩子:笑话人不如人。
这黑土地赐予咱们最新鲜绿色的蔬菜,是养育咱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呐。这婆婆丁蘸酱,吃的是又咸又苦,但是孩子你记住了,没有苦就没有甜?无论你把这个菜煎炒烹炸,做出什么样的味道,最终吃的还是菜的本身。这菜长得好不好看,就看它有没有根;人活着明不明白,要看他有没有灵魂。
这东北蘸酱菜,虽然比不上山珍海味,但是我总明白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五月天,是吃野菜蘸酱的最好时机,大家可以结伴去野外,吹着口哨寻找婆婆丁、“亲妈菜”等等,回家洗干净,就是一盘地道的东北蘸酱菜。特别是婆婆丁,入口生涩清苦,可越嚼越沁香甘美,仿佛咀嚼到了所有的岁月和光阴,咀嚼到了东北的过往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