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阅读理解
(2020-03-29 08:17:37)分类: 散文画廊 |
《老井》阅读理解
作者:黑龙江安达市老虎岗中学校报编辑室
邮编151426
拟题:福建泉州外国语学校洛江校区
1老井,应该很老。
2据父亲讲,老井是解放前一位曲姓的地主“开荒占草”的杰作。因他个子奇高,都叫他曲大个子,叫什么名字,古稀之年的父亲也不记得了。只记得他人很和善,去挑水的人多了之后,他便把自家高高的院墙扒掉。实际上,这口老井那时就成了大伙的“公用井”。解放后,曲大个子搬往他乡,老井便由生产队管理供村民使用。
3对老井,我倒是有些印象。
4井口上面是木制的辘轳,它架在一个呈梯形对称固定的木头架上,辘轳上围绕着井绳,井绳一头系在辘轳上,另一头拴着柳筐。柳筐大小通常可以装满一水桶,之所以用柳条编制柳筐,就是因为柳条不怕水泡,不存在腐烂问题。
5老井的井口一米见方的样子,井壁的四周都是耐腐的木方子“咬合”而成,斑斑驳驳,井壁上长有青苔,即便是在盛夏,也结有薄冰。实在口渴的时候,孩子们也会缠着大人用长长的铁钎子(也叫冰镩子)镩冰消暑。但当时母亲告诉我,大夏天,老井里的残冰是不能多吃的,也不能天天吃。说是本村一个外号叫大拐拉的,就因整天嚷着“心热”,让人给镩老井的寒冰吃最终死掉了。井壁上的寒冰,在我看来,似乎有一种难以捉摸的力量,它曾为我的童年笼罩上一层迷信的色彩。
6老井的水很清澈。趴在井台上,向下望去,能清楚地见到自己倒映在水中的脸。老井与现在的井比自然属于浅水井。敞开的井口,一到刮风天,水面上也会漂浮着一些杂物,但柳筐提上来的水依然清冽爽口。老井添满了家家户户的水缸,老井是一村人生活的不竭源泉。
7记忆中,上班的父亲很少去老井挑水,我们那时还小,井台上常见到母亲的身影。老井的辘轳把较高,母亲打水时总要提起一只脚,柳筐绳每卷一圈,母亲的脚就要提起一次。担水也有些勉为其难,尽管母亲把扁担上的铁钩卷到最顶端了,可那水桶还是紧贴着地面,稍不留神就磕地或碰后脚跟。母亲挑着满满两桶水,颤颤悠悠,伴随着扁担的“吱嘎”声,右手搭在扁担上,左臂前后摆动,水珠飞花溅玉,润湿了地面,看上去,就像淘气的男孩子,扯着小鸡鸡方便着一路走去……见到母亲挑水回来,我会立即跑出去,母亲也最知道调皮的我,见饭就饿见水就渴,最喜欢喝刚挑回来没倒进缸里的水,她会无奈地放下扁担权当歇口气,让我趴在水桶的边沿上痛快地“咕咚”几口。老舅最体谅我母亲挑水的辛苦,每次来我家,都直奔水缸,看缸里的水不满,会立马抄起扁担,到离家百米开外的老井,把水缸挑满之后,才会进屋坐在炕沿上和我们有说有笑。
8老井,结束自身的使命,都是因为村子里一个疯女人。
9大概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本村一个地主的儿子,因为成份不好,三十多岁才经人撮合娶了一个疯女人为妻。疯女人因生气犯病,当晚便一头扎进了老井里,等闻讯赶来的人们把她捞上来时,疯女人早咽了气。女人也真是苦命,生前母亲早逝,受尽了后妈的虐待。刚满十五岁那年,便在后妈的打骂声中嫁给了一个地主崽子(当年都这么称呼),没享到一点福就跳井了。老井里死了人,犯了天大的忌讳,都说不干净,也都说不吉利。从此,人们便不再饮用老井的水,一些生活条件好的人家便狠下心来打了水泥管井。此后的此后,老井更是无人问津,因为它,一些胆小的人晚上都不敢出门。
10老井最终当然被人们填死。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关于老井的记忆,也就格外沉重。
(原载《绥化日报》副刊)
仔细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辘轳
2句子“老井最终当然被人们填死。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关于老井的记忆,也就格外沉重。”中“沉重”的原因是什么?
3本文独句成段的句子很多,找出序号,并且说说开头和结尾的句子作用
4仔细阅读7段思考插叙母亲担水的内容有何用意?
5本文的题目作用是什么?
6读完全文谈一谈你对老井消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略)
2原因:说是本村一个外号叫大拐拉的,就因整天嚷着“心热”,让人给镩老井的寒冰吃最终死掉了。疯女人因生气犯病,当晚便一头扎进了老井里
3(1)(3)(8)(10)
开头段的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结尾段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深化文章中心,增加了文章的阅读兴趣和思维空间。
4体现了母亲的勤劳,以及老井对当时人们生活的贡献,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怀念。
5本文的标题《老井》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揭示了本文的写作对象。
6提示:可以结合时代背景谈出自己的看法,自圆其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