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题的研究计划和保障条件
(一)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13至2016),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课题的启动阶段 (2013.3至2014.3)
主要工作包括课题方案的设计、课题组的成立、有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研究方案的制定、子课题、小专题的设计和申报、有关人员的培训、课题的开题、小专题的初步研究等。
第二阶段为课题的全面实施阶段(2014.4至2015.4)
主要工作是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全面开展子课题和小专题的具体研究,通过理论研讨、指导与培训,展开对各子课题和小专题的实践研究,注意收集资料,形成阶段性经验总结等。
第三阶段为课题的深化和总结阶段(2015.5至2016.5年)
上半年主要是深化各小专题的研究,验收子课题,总结和评定研究成果;下半年,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整理结题资料,申请专家组对课题的验收。
预期成果:
1、学生在校生活,能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调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形成一套教师优秀论文集。
3、形成一套学生成长记录袋。
4、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办法。
5、形成优秀学生、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工作者经验材料。
(二)保障条件
人员保障:
本课题成员有校长、政教主任、团书记、教研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所有参与人员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经验丰富,有很高的科研和实践能力。完全有信心、有决心圆满完成此课题的研究。
资料保障:
1、查阅有关图书资料,网络下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资料。
2、创建调查表、整理座谈会记录、访谈记录。
3、相关论文、著作。
科研保障:
1、调查法:利用“家长学校”、问卷、访问、谈话等形式,收集资料,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找出一般规律。
2、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对象的学生,对他们的突出表现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寻求对策。
3、行动研究法:找出问题,收集信息,交流意见,拟定行动方案,追踪行动成效。
4、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总结、讨论,吸取教训,推广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
经费保障:
1、学校保障研究经费。
2、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部分经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