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小小书吧find-wisdom |
马惠娣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休闲研究中心
2006年7月15日
一、户外运动休闲(Outdoor Recreation)
户外运动是休闲的方式之一。户外运动是在户外进行的娱乐、运动、游憩等活动。一般涉及:骑自行车、攀岩、爬山、探穴、野炊、宿营、跑步、散步、滑雪、徒步旅行、背包旅行、划船、在自然水体中游泳、网球、足球、骑马、航海、垂钓、高尔夫、室外音乐会和娱乐活动等等项目。
二、 西方户外运动休闲兴起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户外运动休闲在西方是一个新兴概念,参与的人数十分有限。真正兴起来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其社会背景:
(一)社会经济:
1、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较高的阶段,人均收入近万美元。
2、工业化程度较高,人力劳动的付出在全社会范围内明显降低。公众有闲时间普遍增加。
3、社会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服务业所占比重达50%。
(二)家庭:
1、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性解放的泛滥,家庭被支解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付出10-20年的代价后,整合家庭的愿望成为普遍的社会思潮。户外休闲在整合家庭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户外休闲是家庭生活合理规划的组成部分。
3、在家庭收入中,三分之一的收入被列入户外休闲运动的支出。
(三)教育:
1、休闲教育传统在西方虽然有很长的历史,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堂、社区学校普遍开展,即休闲教育的渠道更趋于多元化。
2、户外休闲运动成为休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相关的教育科目、师资、书籍、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应运而生。
(四)政府:
1、政府成立相应的机构,诸如:国家户外运动指导委员会、联邦政府户外运动与游憩联盟、总统户外运动特别委员会等等。
2、政府通过立法形式规范户外休闲运动的立项与开发。
3、财富的第三次分配主要服务于国民的公共游乐设施的建设。
(五)企业:
1、企业成为发展户外运动休闲的主体。
2、户外运动促进休闲产业全面发展,促进相关产业与产品的诞生,促进技术向生活领域的倾斜,促进新技术的发展。
3、企业创新前景广阔。
(六)健康
1、标志医药模式的衰退。
2、健康概念发生变化——身体、生理、心理、精神、情绪和谐发展。
3、户外健身
(七)电视
1、对电视的反思:取消孩子直接参与自然的可能性,导致人的不运动,人的思考能动性降低。
2、发起“不看电视运动”,呼吁人们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增加户外运动量。
3、抵制电视消费广告
(八)学术成果
1、哲学家呼唤“回归人本的生活”。
2、社会学家呼唤“减少压力、整合社会”。
3、心理学家呼唤“到大自然中寻求帮助”。
4、健康专家呼唤“运动休闲促进长寿”。
5、等等。
三、 户外运动休闲的价值
1、休闲活动多样化
2、休闲产业多元化
3、个体生命得到锤炼——身心、脑体、张弛、动静、劳闲
4、减轻旅游带给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
5、改善人的健康状况
6、降低维护健康的成本
7、自我支配的自由时间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8、工作、休闲、创造和谐统一
9、个人创造力得到提升
10、社会和谐度、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
四、启示
1、休闲形式的多元化是人类提升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2、中国旅游、休闲、度假需要赋予新的内涵和开拓新的项目。
3、户外运动休闲考验政府的人文关怀的能力、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法制能力。
4、户外运动休闲考验企业的创新能力。
5、户外运动休闲必须有整体、宏观、整体、系统的规划,有效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但是必须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文化历史遗迹的存留。
6、健全项目开发的法律法规。
7、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完善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
8、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国民健康
五、武夷山的再定位
1、从旅游胜地向户外运动休闲地的转变:策划大型运动项目等
2、确立“保护世界自然遗产”新理念
3、赋予武夷山文化内涵(新口号)
4、有与2008年奥运会相呼应的活动
5、走特色化、个性化之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