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仁达方略王吉鹏
仁达方略王吉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353
  • 关注人气:8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姚明收购上海东方,是做产业还是做投资?

(2009-07-16 14:18:22)
标签:

姚明

nba

斯特恩

莫雷

体育

上海东方

发展战略

分类: 社会热点

 

据媒体报道,7月中旬姚明授权的姚之队已经和上海东方大鲨鱼俱乐部达成一致,双方已经正式签约了股权转让框架协议。姚明收购上海东方大鲨鱼俱乐部事宜即将尘埃落定,姚明最终将成为曾经的母队的老板。

     毫无疑问,姚明是中国现役体育运动员中最财大气粗的一个,早在几年前,就有经济学家用数字来衡量姚明的商业价值,称姚明是中国最大的单个出口商品。如果姚明在NBA打球打到38岁,他可以有2.7美元亿至2.9亿美元的收入,除去所得税和NBA球员基金,姚明的实际收入约为1.8亿美元。这一收入还不包括姚明获得的场外赞助、广告等巨额商业收入。这一价值按目前的国际商品价格,相当于中国出口了102万吨大米,或46万吨钢材,或239万台电视机,或630万辆自行车,或98万吨原油……在2008年的“胡润百富榜”中,姚明的身家更是达到了七亿人民币。三十而立,生于80年的姚明自然要为自己规划出路,再加上姚明早早在上赛季季后赛中折戟受伤,并且爆出可能休赛09-10整个赛季,颇具商业头脑的姚明及其背后的姚之队向陷入困境的上海东方抛出橄榄枝,一方面有喝水不忘挖井人拯救母队于水火之中的大义,另一方面对于维护自身品牌的保值甚至增值也大有裨益。通过国内翻江倒海维系人气足以弥补在NBA中的时运不佳,斯特恩、莫雷、广告商都得对低谷期的姚明高看一眼。姚明及姚之队的这一步棋是走对了。然而,不同于先前在休斯敦经营的两家姚餐厅,姚明收购上海东方面临更为复杂的商业问题,摆在其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上海东方,姚明究竟是做产业还是做投资?

    这同样是国内很多企业掌门人面临的问题,很多企业家有了钱之后,对怎么用这些钱伤透了脑筋。是开厂做实业呢,还是纯粹的投资呢?很多企业在不了解企业自身资源能力的情况下,盲目地去投资或是去做实业,最终陷入了发展中的困惑。

我就碰到过这样一个企业的例子。这是一家涉及能源和矿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高档物业、物流等行业的民营多元化企业集团,刚开始这家集团是将煤矿等业务整体当作一个产品投资,等增值后就把矿产卖掉来获取收益。后来集团老总看到矿山发展得非常好,不但企业本身在增值,而且投资的金属矿、煤矿等产品也在增值,于是转而去经营矿山,做矿产的开采和销售等业务。虽然集团也在赚钱,但老总却觉得手下的人越来越不好使了。而手下的人都是跟着自己工作多年的老部下,工作也和原来一样卖力。对此,这位老总百思不得其解。

    我觉得其过不在他的部下,而是他没有搞清楚做投资和做产业的差异。二者在概念上是不同的。若只是购买不同产业内企业的股票或是企业债券,成为这些企业的投资人或是债权人,但是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只是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这种方式形成的企业集团,我们称之为投资。另一种方式是一家企业集团选择好投资的产业后,投入资金,建造厂房,购置设备、原材料等,从事生产、流通活动,自己来经营管理,我们就称之为做产业。

做产业和作投资存在很大的差别,包括投资的目的、战略选择的思路、对员工队伍的要求等等。就如那家民营多元化企业集团,原来是一种投资集团的运作模式,跟着老总的都是些金融、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人才,使用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而现在经营矿山,所需要的是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原来的那帮人当然就力不从心了,这无异于让秀才去种地,能长出庄稼才是怪事。集团运作的不同模式带来了人才配备的要求,难怪那位老总要郁闷了。

姚明是球场上的超级巨星,姚之队也是出色的运作团队,既然选择收购上海东方,相信其有相对清晰的发展战略规划,就看是否能够将姚明的品牌影响力延伸至这支球队上,创造辉煌的业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