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念佛的功德超过一切

(2025-10-28 11:53:44)
分类: 净土故园
念佛的功德超过一切

《涅槃经》言:“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较量。”假如把全国的金库宝库打开,布施一切众生一个月,所得的功德极大。但是还不如念一句佛号,念佛的功德超过布施功德无数倍。
 《大品般若经》云:“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一声佛号,其福胜彼!”太阳所照到的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卢洲,这就是「一四天下」,就是一个太阳系。「七宝」,这里泛指种种珍宝。将整个太阳系装满种种珍宝,供养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这个功德是非常非常的大,然而,却不如劝人念佛一声的功德。  
   如果你不深入了解念佛的奥妙,会觉得这些比喻太夸大。当你明白念佛的殊胜利益,你会理解事实就是这样,毫不夸张。如果不专念弥陀名号,真是太遗憾,谁能有机缘遇到佛菩萨?谁能有四天下的金银七宝供养佛菩萨、声闻、缘觉?不可能。但即使你做到了,福报也比不上念佛;即使劝人念佛一声,功德远超过此。

《增一阿含经》言:“以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若有称佛名号,如构牛乳顷,功德过上,不可思议!” 
 “四事供养”是指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就是生活必需品。以此供养地球上的一切众生,不仅仅是人类,而是所有的生命都是你来供养的,这功德大不大?当然很大!但是,如果有人用挤牛奶的时间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其功德要远比你大得多,念佛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因为布施修行是有为、有漏的,不是出离三界之因,故不能解脱。而“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真实、无为、无漏,是成佛的功德!这句名号凝聚力阿弥陀佛因地以清净心、经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所修行的功德。一切有为法怎能与之相比呢?
  《大智度论》云:“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末世,称念一声阿弥陀佛,其福胜彼!”假如有人一生下来就能日行千里,足足走了一千年,共计三亿六千五百万里!用方圆这么大的宝库,装满七宝全部供养佛陀,其功德与福报之大难以想象,但是也不如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 ”的功德福报大!你敢相信吗?
  说实话,我是用了20年的时间才彻底相信的!如善导大师云:“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全非比较!”
  庆文大师云:“专称一佛名号,则是具称诸佛名号;功德无量,能灭罪障,能生净土,何必生疑乎!”(只要你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遍称十方诸佛,能获得无量功德,能消灭一切罪障,能往生净土,何必怀疑呢?)
  圆照律师云:“一乘极唱,终归咸指于乐邦;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号。”
   “一乘极唱”指佛的一乘教法,一切教法归结到最后都是指归净土,《华严经》是诸经之王,华严海会全是登地菩萨,但末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诸大菩萨全部求生极乐净土。《华严经》是八地菩萨的境界,到最后,普贤菩萨劝所有的四十二个阶位大菩萨,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法门真的难信,唯佛与佛乃能究尽。权乘菩萨都做不到深信,何况我们博地凡夫呢? 
    所以,念佛法门又叫果地法门,因地法门就是在因中修行,一点点慢慢积累;果地法门,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把成佛的功德储存在六字名号里边,把这个佛果直接赐予我们享用,所以叫“果地法门”。由于六字名号包含阿弥陀佛所有一切功德,“持佛名号,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蕅益大师说:“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印光大师说:“能于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犹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虽其才德未立,而仗王力故,感如此报。修净土人,亦复如是!” 
   若能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二十五位大菩萨,不请自来,二六时中,令念佛人,常得安稳,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一心念佛的名号,即具足无上功德,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不知净土之悲哀

爱不重不会生到娑婆世界,念不专一不能生到极乐世界。娑婆世界是秽土啊,极乐世界是净土啊。娑婆世界的寿命有限量,极乐世界的寿命却没有限量了。娑婆世界有各种苦,极乐世界却是安养无苦了。娑婆世界随业轮转生死,极乐世界一往生就永证无生法忍。如果愿意度众生,就任意自在,不被诸业缚住了。那净与秽,长寿与限量,苦与乐,生与死,有这样的差别,而众生昏沉不知,可不悲哀吗?阿弥陀佛,是净土摄受众生的主人啊。释迦如来,是指导净土的导师啊。观音势至,是助佛宏扬教化的啊。所以如来一代教典,处处都在叮咛劝往生啊。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乘大愿船,渡过生死海。不固守这边岸,不停留那边岸,不止住在中流,只是把救度作为佛事。因此《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又经上说:“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忆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所以祇桓精舍无常院,让病人面向西方,作往生净土的想念。因为弥陀的光明,遍照法界念佛的众生,摄受众生不放弃。圣凡本是一体,所以机感相应。诸佛心内的众生,尘尘都是极乐。众生心中的净土,念念都是弥陀。我因此观察到,智慧的容易往生,因为能断疑;禅定的容易往生,因为不散乱;持戒的容易往生,因远离种种污染;布施的容易往生,因为不执我有;忍辱的容易往生,因为不瞋恚;精进的容易往生,因为不退转;不造善不作恶的容易往生,因为念能专一;诸恶已经造作业报已经现前的容易往生,因为实在惭愧害怕。虽然有众多的善,如果没有诚信心没有深心没有回向发愿心的,就不能上上品往生了。
   噫!弥陀很容易持念,净土很容易往生。众生不能持念,不能往生,佛对众生能怎么办呢?那造恶业,落入苦难,念弥陀,往生极乐,二者都是佛说的啊。世人担忧堕入地狱而怀疑往生极乐,不是也太惑乱吗?晋朝的慧远法师与当时的高士刘遗民等人,在庐山缔结白莲社,因为精诚在这里。以后七百年,僧俗信众的修持,得到感应的不止一个,都在净土传记上,难道是虚假的吗?然而赞叹辅助弥陀教观的,那书堆积如山。只有天台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最为第一,引用圣人的话,开启决断众生的疑惑。万年的暗室,太阳一来顿时就有余光;千里的水路,有船乘坐而不用自己费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