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末法众生不依印祖文钞修学,则为不依佛教

(2025-09-23 11:47:29)
分类: 人生感悟

依止印光大师文钞的十大理由

印光大师乃近代著名高僧、大势至菩萨应化身,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文钞》三百万言,包罗万象,契机契理,有“小三藏”之美誉,不可不读。弘一大师誉为“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国学大师梁启超赞曰:“古德弘法,皆觑破时节因缘,应机调伏众生。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
末学依止印光法师文钞修学20年来,受益无穷,感恩不尽。每读一遍文钞,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文钞就象无尽的宝藏,只要你去挖掘,就能随时得到财宝并受用。特别是对往生净土的信愿牢不可摧,决定成就!
依止印光法师文钞的十大理由:
一、印光法师文钞,是公认的浓缩的大藏经,被誉为“小三藏”,故当依止;
二、文钞中所有开示,皆本佛说,述而不作,无有已见,故当依止;
三、印光法师教眼圆明,法眼洞彻,见地真实,故当依止;
四、印光法师集净土宗之大成,为一代杰出之祖师,故当依止;
五、印光法师有真修实证,戒行高洁,是过来人,故当依止;
六、印光法师所示修行方法,平实可靠,人人能行,故当依止;
七、印光法师文钞,圆融无碍,圆摄三乘,是由世法入佛法乃至成佛之阶梯,故当依止;
八、印光法师文钞,契机契理,切中时弊,对症下药,所有修行中的疑问皆可从中找到答案,故当依止;
九、印光法师文钞,如大圆宝镜,遍照十方,能照见做人和学佛中的过失和偏差,故当依止;
十、印光法师文钞,注重因果和信愿念佛,如法修行,今生定能往生极乐,了脱生死,故当依止。

末法众生不依印祖文钞修学,则为不依佛教
窃以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是以必须抱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方可出此五浊,登彼九莲。倘妄自尊大,欲仗修自力了生死之禅、教、密种种法门,则多分有因无果。何以故?以纵能彻悟自心,深入经藏,而烦惑不断得净尽,决无了生死分。况未能彻悟,与未能深入者乎?密宗,提倡现身成佛,亦非人人皆能如是。学密宗者,每每著魔,皆由不知自量,妄欲得神通与成佛之所致也。诸位既具有信心,当依光所说之净土法门而修。须知此法,乃诸佛、诸祖、诸大善知识之所宏扬者。光不过承诸佛、诸祖、诸大善知识之语意,而传述之。切勿谓汝何人斯,遂敢令人捨佛所说之禅、教、密法门,而专依汝所说而修乎?若作此议,则为不依佛教。以光之所说,乃十方三世诸佛同说者,何可以光之不才,而遂不信从乎?
现今邪魔外道,不胜其多,彼皆自谓最为第一,诸位莫被此种魔子所惑。若前已经入过其门,则当捨之净尽。切勿谓入时已发咒,恐捨之,或致遭祸。须知捨邪皈正,何得有祸。不但无祸,尚有功德。余详《文钞》,此不备书。——摘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冯偏西郑圆莹居士书》
1.《印光法师文钞》非印光大师臆说,而是转述佛意。
“汝果能领会得文钞义,纵百千外道,亦不能摇动汝心。且勿谓此系光所说,恐不足依据。须知光乃取佛菩萨祖师善知识之意而说,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摘自《印光法师增广文钞卷一·复周智茂居士书》
“光之《文钞》,皆取佛祖所说者,随机变通而说之,实无一句臆说者。”——摘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窦智睿居士书》
2.依文钞修持决定可往生西方净土。
“汝但依我《文钞》,《嘉言录》,所说而修,决定可以与汝父,母,妻,子,同得生为圣贤之徒,没入莲池海会,方知吾言,决不诳汝。”——摘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_复陈慧和居士书二》
“汝能依《文钞》修持,则决定可以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摘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窦智睿居士书》
3.修持《印光法师文钞》不仅如当面聆听印祖开示,而且胜过面见印光大师。
“光之《文钞》,皆取佛祖所说者,随机变通说之,实无一句臆说者。汝能依行,胜于见光多矣。”——摘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窦智睿居士书》
“凡求皈依者,当为彼说,要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不可只知种善根,求来生福报。生西方,即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求来生,则因福造业,因业堕落三恶道。”——《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复胡慧彻居士书一》
4.印祖开示均在文钞内,没有秘法相传,所传皆在文钞。若有口传密授之妙法,即是魔王外道。
“汝言不久与令夫人来苏,窃谓不必。果能至诚恳切念佛,有何所欠。即不见印光,亦绝无所失,即见,又岂于文钞之外,另有所口传密授之妙法乎。若真有口传密授之妙法,其人即是魔王外道,当远避之不暇,又何可欲向彼求此法乎哉!”——摘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吴沧洲居士书三》
“况年老路远,见之何益,不见何损。即使开示,也只是《文钞》中话,岂有另说新话之理。”——摘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窦智睿居士书》
“汝当以《文钞》为所依。何可远涉冒险以见光乎。见光也是说《文钞》中所说之话。佛法中绝无秘密不传,亦非要口传心授之事。”——摘自《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唐陶镕居士书》
5.读文钞对读经的引导作用。
“《文钞》文虽拙朴,义本净土各经论。《文钞》看过,再看净土经论,均可顺流而导,势如破竹矣。切不可加杂禅家意见(最好不要看禅宗书籍)。一经加杂,则禅也非禅,净也非净,二门俱破,两无所益。”——摘自《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吴桂秋居士书》
“且依印光文钞所说而行,待其悉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及信愿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识异说所夺,此后若有余力,不妨兼研诸大乘经论,以开智识,以为宏净土之根据。如是则虽是凡夫,可以随机利生,行菩萨道。且勿妄意高远,恐或于事理不清,则难免著魔。”——摘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袁福球居士书》
6. 末法钝根众生不依文钞修学,则为不依佛教。
“诸位既具有信心,当依光所说之净土法门而修。须知此法,乃诸佛、诸祖、诸大善知识之所宏扬者。光不过承诸佛、诸祖、诸大善知识之语意,而传述之。切勿谓汝何人斯,遂敢令人捨佛所说之禅、教、密法门,而专依汝所说而修乎?若作此议,则为不依佛教。以光之所说,乃十方三世诸佛同说者,何可因光之不才,而遂不信从乎?”——摘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冯偏西郑圆莹居士书》。
综上所述,读《印光法师文钞》当竭诚恭敬,依印祖教诲,信受净土念佛法门,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如此方能真正了脱生死,迅速成佛。


为什么要依止印光大师学佛?

天台宗高僧谛闲大师评价说:“惟我普陀印公,智光雪亮,梵行冰清。具正知见,发大慈悲。烛智炬以破昏衢,挥慧剑而裂见网。阐扬正道,挽教海之狂澜。指示真乘,作法门之保障。虽卅年苦行,与世罕通。而四海传名,问津日众。或航海梯山,而请求开示。或鸿来雁去,而乞赐南针。举凡所说所书之只言片句,莫不奉为明训,宝逾奇珍。”

律宗高僧弘一大师评价大师文钞说:“是阿伽陀,以疗群疚。契理契机,十方宏覆。普愿见闻,欢喜信受。联华萼于西池,等无量之光寿。”“老人之文,如日月历天,普烛群品。”又评价大师说:“朽人于当代善知识中,最服膺者惟光法师。前年尝致书陈情,愿厕弟子之列,法师未许,去岁阿弥陀佛诞,于佛前燃臂香,乞三宝慈力加被,复上书陈请,师又逊谢。逮及岁晚,乃再竭诚哀恳,方承慈悲摄受,欢喜庆幸,得未曾有矣。法师之本,吾人宁可测度,且约迹论,永嘉周孟由尝云,法雨老人,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明蕅益大师)步武资福,(清彻悟禅师)宏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诚不刊之定论也。”

禅宗高僧虚云和尚评价说:“他对教义极深。他虽深通教义。却以一句阿弥陀佛为日常行持。绝不觉得自己深通经教。便轻视念佛法门。”“他体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深理。依之起修。得念佛三昧。依之宏扬净土。利益众生。数十年如一日。不辞劳瘁。在今日确实没有。”“如大师之真实行持,脚踏实地,禅讲兼通,而归宗於净土,昌明**,密护诸宗,常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老实念佛等语教人,不标新,不玄奇,所谓道在平常日用间,其一生之功行事迹,及本身成就,昭昭在人耳目。”

近代著名高僧圆瑛法师说:“能留人之永远纪念者,或道德超著,或学问济世,或功德及人,三者必具其一而后可。惟我印光大师,由儒入释,三者悉备于一身;念佛修心,六字包罗乎万行;故能令人永久纪念也。语其道德,则戒行庄严,念力坚定,三业清净,历证事理一心,一行圆成,深入念佛三昧,如大势至菩萨所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道高德备,洵称末世津梁;腊长年高,堪作众僧矩范!语其学问,则智慧弘深,性情忠直,博通三藏,智日朗耀于天;总持百家,慧炬腾辉于长夜;发于言论,著为文钞。其开示于人也,直心直语,句句皆药石之谈。其流通于世也,为偈为文,字字等珠玑之灿。觉民导世,拭翳指迷。具大辩才,上智下愚皆摄受;得正知见,佛法世谛以融通。语其功德,则运智运悲,救灾救难;布衣粗食,宁节口体之供;舍物损资,不事衣钵之蓄。自他等视,胞与为怀。义粟仁浆,难众得资生之益;恩膏惠泽,灾黎怀感德之心。其修持净土也,自行化他,数十年如一日,匪独面命耳提,亲承法益,乃至闻风仰德,感化殊多。”

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评价说:“博通教义,兼达宗门,诚为一大通家也。”“师(指印光大师)志行纯笃,风致刚健,亲其教、览其文者,辄感激威德力之强,默然折服,翕然崇仰,为莲宗十三祖,洵获其当也。”

传印法师评价说:印光法师乃是近代绝无仅有的一位彻悟自心、圆悟藏性而为我国佛教界所公认奉为净土宗第十三祖。作如来使,代佛宣扬;其所行者,如佛所行;其所说着,如佛所说。实为近世乃至未来人天导师,为令末世众生度脱生死苦海作舟航。遗著辑为《印光法师文钞》,字字珠玑,语语见谛,为正法眼藏,作人天眼目;诸佛度生,无越乎此。吾人何幸,得觏斯法;倘遇而不信,则失之须臾,沉沦永劫矣!

近代著名思想家、社幷会活动家梁启超居士给大师文钞题词说:“古德弘法,皆觑破时节因缘,应机调伏众生。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

儒学大师和佛学家马一浮居士题词说:“印光法师,此宗尊宿。俯提弱丧,罄吐诚言。辞致恳恻,与莲池为近。”

著名刻经家、华严学者徐蔚如居士评价说:“严净毗尼,贯通宗教,笃志净业,自度度他,凡所为文,皆从性海中自在流出,而仍无一语无来历。”“名言精理,语语根据大教,与从上祖师,如出一冶。”

大安法师:在净宗祖师里面,我们尤其要依止印光大师。何以故?第一,是由于印光大师距离我们的年代最近,是1940年往生的。所以他所针对的一些问题,所契机开显的一些道理,对我们现代人可能更亲切一点。所产生的疑惑、问题也更有共通性。其二,是印光大师本身就继承着净宗十三代前面祖师的所有的思想,又以儒家文化在世间善法的善巧方便,来加以弘扬。这一点对现代人尤其重要。我们中国从“五四”以来,特别是文革以后,儒家文化跟我们基本上非常隔膜,成断裂带了。如果儒家文化不能弘扬的话,谈佛法,谈念佛往生一法,就没有基础。所以这一块也要兼带去弘扬。现在政府也在重视儒家文化,但儒家从上个世纪以来,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它作为一个阶层,已经不存在了。任何一种学说,一种宗教,都需要一个载体,就是人。儒家的阶层不存在了,所以儒家的这种文化理念,行为方式也就很难具有它的活力。所以我常想,我们佛教还要承担一点弘扬儒家文化的职责,因为佛教还有四众弟子作为他的载体。那这一点,印光大师也敏锐地发现这一点,要求我们佛教界四众弟子一定要重视儒家。不弘扬儒家就不能弘扬佛教。反过来说,不能了解佛法,也就很难理解儒家。儒、佛相合则双美,相悖则俱损,这一点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印祖呢,他作为第十三代祖师,他是以专修专弘净土法门来示现的。在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劫运的中国,所示现出来的一个形象,确实是具有他的悲心和智慧:通达儒、道、释三家的学问,又深知世道人心。所以我们要把《印光法师文钞》作为无尽的宝藏,视同佛说,销归自性,依教奉行,我们就能得到莫大的利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