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父指引归净土

(2025-08-01 18:16:19)
分类: 净土故园

佛父指引归净土

  悟真寺释惠镜,平素修苦行,欣慕净土,自己造了释迦、弥陀两尊佛像,供养礼拜。他六十七岁那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梦见一位金身和尚问他说:“你想去净土见佛吗?”他回答说:“很想见。”和尚给他一只钵,只见钵里面广阔庄严,黄金为地,宫殿楼阁,重重无尽,菩萨海会围绕着正在说法的世尊。他忽然觉得和尚在前面领路,自己跟在后面,渐渐走到世尊面前,和尚不见了,他便合掌站立。世尊对他说:“你认识带你来的和尚吗?他就是你所造的释迦佛像。你认识我吗?我就是你所造的弥陀佛像——释迦佛如像父亲,我像母亲,你们众生像孩子。譬如孩子掉进深泥里,父亲从深泥里把他抱上岸,母亲在岸上和家里给他洗涤污垢,另换新衣,养育教诲,不让再堕入污泥。释迦如来教化浊世众生,指引净土道路,我居净土,摄取念佛众生,使不再退转。”他听后欢喜踊跃。醒后,对净土信心更深,愿心更切。不久,他又梦见尚来跟他说:“你再过十二年,当生极乐净土。”后来果然到七十九岁时往生,附近的人都看见无数圣众,从西方来迎接他,空中的音乐声,大家都听得见。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

释惠镜造释迦弥陀像见净土感应录

   悟真寺释惠镜,本淄州(今淄博淄川)人也。出家已后,蔬食苦行。颇有工巧能,心欣净土。自造释迦弥陀二像,供养礼拜。生年六十有七,正月十五日夜,梦有一沙门,身黄金色。谓镜曰:“汝欲见净土否?”答:“唯愿得见。”复问:“欲见佛否”答:“唯愿欲见。”时沙门以一钵授镜,曰:“汝应见之钵内。”即向钵内。忽见广博庄严净土,以众宝庄严,黄金为地,金绳界道,宫殿楼阁,重重无尽。诸天童子,游止其中。声闻菩萨海会众围绕世尊(阿弥陀佛),而为说法。尔时,沙门在前,惠镜在后,渐进佛前。至佛所已,忽然不见沙门。惠镜合掌而立。佛言:“汝识前导沙门不?”答:“不知。”佛言:“汝所造释迦像也。”又复:“识我否?”答:“不识。”复曰:“汝所造阿弥陀像是也。释迦如父我如母。娑婆世界众生如赤子。譬如父母有多子,幼稚无识,堕于深泥。父入深泥,抱持其子,置于高岸。其母在岸,抱持养育。教诱不还本泥、本我等亦然。释迦教化娑婆浊恶愚痴众生,为开避引导,示其净土路。我在净土,摄取不退还。”(此义正合《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惠镜闻之语,欢喜踊跃,欲见如来。忽然无所见。梦觉,身心安乐,如入禅定。弥信礼供二如来像。又复梦见前沙门,告镜曰:“汝十二年后,当生净土。”闻是语已,昼夜身心不怠。七十有九而卒。邻房僧,梦见百千圣众,自西来迎惠镜去。微细音乐在空。一时闻者多矣。

 

出离三界、跟佛回家!

 

学佛20多年之后我才悟到这个天大的秘密:《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两篇经文揭露了一个宇宙级大秘密:原来,我们是沦落三界牢狱的乞儿,跌落六道深渊的痴儿,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慈母,释迦牟尼佛是慈父,极乐世界是我们的老家。正所谓:
 极乐世界是我家,阿弥陀佛是我妈。母子离散被拐卖,流浪苦海渺无涯。生死轮回无数劫,忘记自己还有家。弥陀十劫呼唤我,今生发愿必回家!

 

  很多很多的人虽然也念佛,但并不愿意求生净土,这就是违背佛愿,与佛不相应,所以越精进越容易着魔。

只有深入经藏,通读佛经,才真正明白佛教的真义,就是《法华经》七喻所指示的出离三界、跟佛回家。

《往生经》: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这部经讲述了不可说阿僧祗劫以前,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过去生中的一段因缘,在告诉我们:

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慈父慈母,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犹如坠落井底的幼儿,慈父释迦牟尼佛亲自进入井底(五浊恶世)救其子置岸上;慈母阿弥陀佛在岸上(西方净土),抱取我们、养育我们;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如同朋友,守护我们不再坠落井中(不退转)

“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仰惟释迦于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唯可勤心奉法,毕命为期。舍此秽身,即证彼法性之常乐。”——《观经四帖疏·玄义分》

两相对照,结论跃然而出: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就是如来真实义祖师西来意

三界如陷阱,净土是上岸。乘弥陀愿力,必生安乐国!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赞叹观世音菩萨:“善哉!善哉!诚如所言,往生因缘,一一如斯。汝等当知,如今日者,我及阿弥陀一化(一同度化众生)始终也。譬如父母,有一子,幼稚堕井底,其父入井底,救其子置岸上,其母在岸,抱取养育,诸亲属助母养志,结朋友仪,不还本井秽中。我如慈父,五浊众生如堕井底,阿弥陀如悲母在岸上,如净土;观世音等如朋友;得不退,如不还。当知(释迦牟尼佛)入娑婆五浊秽中,教化六道愚痴众生,令生净土,弥陀接引不舍,观世音大势至守护,令不退还,皆依往昔誓愿因缘也。”

尔时,阿弥陀如来无数百千圣众,现空中,说偈言:

善哉释迦文,在浊利众生,闻名见身者,决定成佛道。

往昔因缘故,今来现空中,欲生我国者,必来迎西方

 尔时,释迦牟尼佛赞阿弥陀,说偈曰:

善哉两足尊,能利娑婆界,证明真实法,慈悲施一切。

若有重业障,无生净土因,乘弥陀愿力,必生安乐国

若人造多罪,应堕地狱中,才闻弥陀名,猛火为清凉。

若念弥陀佛,即灭无量罪,现受无比乐,后必生净土! 

  尔时,观世音从座而起,说偈言:

 二尊如日出,能破生死闇,显示往因缘,经劫不败亡。

 我念无量劫,在于绝岛侧,发心时因缘,常在补陀落。

 昔在生死时,二尊为父母,今在净秽土,互助化世间。

  尔时,大势至说偈言:

  我从初发心,随二尊不离,今闻昔因缘,能知缘不已。

  我动一足时,三恶离苦恼,若生净土时,授手迎西方。

  尔时,总持自在王亦复偈说言:  我昔为朋友,今日能知之,当来得闻者,决定生净土。 

楞严经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释迦弥陀此遣彼唤,岂能不去!

大安法师

   “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仰惟释迦于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唯可勤心奉法,毕命为期。舍此秽身,即证彼法性之常乐。”——《观经四帖疏·玄义分》

    这段疏文叙说净土法门的施设,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佛法的纲宗可概述为教、理、行、果。佛现量契证真如理体,由此理体应众生根机施设教法。众生依教法来修行证入佛果。于此佛的实智与权智,密意弘深,施设的教门妙合天然,不可思议。

莲宗教理行果之奥义,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的菩萨与“十圣位”之十地菩萨,以其智慧,欲测度净土教海奥藏,亦无能企及。更何况我等初信位之下的轻毛凡夫(十信以下称为信外轻毛,凡夫心力怯弱,譬如任随风吹之轻毛,忽东忽西,进退无定),障重福薄,智慧全无,更无从了达莲宗幽深的宗旨趣向。是故,我等众生于此净土法门宜生谦敬仰信之心。

然于此大不可思议之净土法门,吾人当从何入手呢?善导大师慈悲地告示吾人:从仰信下手,惟佛语是从。释迦牟尼佛在此娑婆秽土,发遣我等众生,疾速离开此三界火宅、五浊恶世,劝勉吾人“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无量寿经》)。吾人当以智慧观照五浊恶世的种种危象,诸如八苦交煎、邪见炽盛、灾难频仍、饮苦食毒(无食品安全)、竞相争利、不孝不忠、欲海狂澜,此乃我等众生三毒烦恼所感召,亟须时时觉照,成就厌离心。

正当吾人随顺悲父释迦牟尼佛之发遣,恳求出离五浊之际,阿弥陀佛即如慈母,手持莲华前来接引吾人往生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配合默契,彼唤此遣。阿弥陀佛十劫以来在极乐世界不断地呼唤着我们回归,然吾人业障覆心,有耳如聋,未曾闻到。释迦牟尼佛也是八千次来到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乃至示现百千万亿身,随形六道,悲心发遣吾人速离三界火宅,回归极乐净土。

  然我等众生刚强难化,不信不听,故令至今尚在轮回六道,备受众苦。今世幸得人身,幸闻净土法门,了知弥陀、释迦的彼唤此遣,亟须撩衣便行,不容一刻踌躇,以决定往生净土为生命之鹄的(目的)。

   在此苦难的世间,人命短促,国土危脆,苦空无常,梦幻泡影,无可眷恋。唯当精勤,奉行念佛一法,唯此为大,尽形寿执持名号,以此作为本命元辰,以此安顿现前狂野之心,以此契入弥陀愿海,以此领略本地风光。如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执持佛号,尽其一生,将佛号持至纯熟。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决定兑现其临终接引愿,携观音、势至及西方无量圣众,前来接引吾人。吾人当下舍弃此业报污秽之身,神识升入莲台,莲华闭合,弹指间即随阿弥陀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莲池,华开见佛,即可证入法性之常乐我净,得阿鞞跋致,疾速成就大乘佛果。

   善导大师以简洁的文字,将净土之应化因缘以及净土之胜妙,画龙点睛地予以彰显。第一序题门法义高度概括的标显,令《观经》之纲宗秘髓得以显豁畅达。开门见山,拨云见月,真实不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