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严感应略记

(2025-05-14 09:40:29)
分类: 人文关怀
华严感应略记
目录
双童现瑞。天地呈祥。地震光流。感通玄悟。经辉五彩。神人警卫。天女给侍。冬葵发艳。瑞鸟衔花。神人延请。普贤授义。口获舍利。菩萨涌现。修罗退阵。证入无生。时雨霶流。华藏受生。神授华音。天宫请讲。洪水断流。神光屡现。地狱消灭。盥水济生。景云现瑞。异僧授旨。山神听经。金城辉映。龙光五彩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略记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 辑录

双童现瑞

晋佛度跋陀罗,初于道场寺译经堂前池中,每二青衣童子从池中出,捧以香花,举众皆见。以此经久在龙宫,龙王庆感传通,故为给侍。

天地呈祥。

唐实叉难陀,于证圣元年三月十四日辛酉重译。预于庚申日,天后梦遍天之内,皆降甘露。后一日壬戌,复降甘雨。新经初译,敕令藏和尚开讲。十二月十二日,讲至华藏世界海震动之文,讲堂内及寺院中,忽然震动。于时道俗数千共睹,叹未曾有。

地震光流。

西域记云:世亲菩萨,初以小乘为业。兄无著,托病而召世亲,因开大教。谓云:及吾未死之前,读吾所习经典。世亲即读华严,乃见毗卢法界,普贤行海,因生信悟。叹曰:可取利剑,断吾舌根,用明己赞小乘之失。兄止之曰:如人因地而倒,亦因地起。昔日以舌毁于大乘,今可将舌以赞大乘。遂入山披览大乘,造十地论。论成之日,大地遍震,光明洞然。

感通玄悟。

北齐太和中,第三王子于清凉山求文殊师利菩萨,焚身供养。随侍中官刘谦之睹焚身之事,奏乞入山修道。遂赍此经,昼夜精勤,礼忏读诵,心祈妙悟。绝粒饮水,垂三七日,形气虽微,丹恳弥劲。忽感髯髭尽生,复丈夫相,神彩通悟,洞晓幽旨。造此经论共六百卷。又后魏灵辨者,宿植胜善,及见华严,偏加钻仰。乃顶戴此经,入清凉山,乞文殊潜护。凡历一岁,足破血流,肉尽骨穿。忽闻空中谓曰:汝止之,但思惟此经。于是披卷,豁然大悟,造华严演义释文一百卷。

经辉五彩。

后魏安丰王延明、中山王元熙,并处心无上,稽首圆宗。尝以香和墨,写华严经一百部、金字经一部,皆五香为藏,七宝为函。静夜良辰,清斋行道,即放神光,五色烂然,照耀台宇。

神人警卫

僧德圆,常以华严为业,修一净园,树诸谷楮,并种香草,杂以鲜花。每一入园,必加洗濯,身着净衣,溉以香水。楮生三载,香气四达。后以写经,才书数行,每字放光,照明院宇。有神人执戟,现形警卫。又有青衣梵童,手执天花,忽申供养。

天女给侍

唐李长者,讳通玄。初至太原,寓高山奴家。每旦,唯食枣十颗,柏叶饼一枚。后舍去,路逢一虎,当途驯伏,如有所待。长者语言:吾将著论释华严经,汝当为吾择一栖止。虎负长者囊钵,行三十余里,至一土龛,便自蹲住。长者入龛,龛素无水。是夕,风雷拔一老松,松下出泉,清冽甘美。长者造论时,有二女,容华绝世,汲水焚香,供给纸笔。卯辰之际,辄具净馔,莫知去来。著论将终,便尔绝迹。

冬葵发

唐邓元爽,华阴人。证圣中,有亲故暴卒,七日复苏,云:冥中欲追爽,爽惧。或教写华严经,写竟,爽母墓侧先有蜀葵,至冬已瘁,忽花发,灿然荣茂。乡闾异之,闻于朝,旌为孝门。

瑞鸟衔花

僧法诚,隐居蓝谷。后于南岭造华严堂,图七处九会之像,专精供养。后感瑞鸟,形色非常,衔花入室,旋绕供养。

神人延请

隋禅定道场僧慧悟,京兆人,尝与一僧同隐终南。悟受华严,彼持涅槃,木食岩栖,各专其业。忽一人来请,就宅赴斋。二僧相推,人云:请华严法师。悟因随往,乃山神也。请千罗汉,皆推悟上座。食讫既去,神呼一童子令侍,乃入师口中,遂得仙。还归取经,辞其友人,渺然履空而去。

普贤授义

僧辨才,不知何许人。幼事裕法师,以华严为业。久而不悟,乃别护净,造香函盛经,顶戴行道。凡经三载,梦普贤指授玄义,忽尔成诵,焕若临镜。

口获舍利

唐樊玄智,安定人,弱岁归依杜顺和尚。顺令诵华严为业,仍依此经修普贤行。每诵经,口中频获舍利,前后数百粒。

菩萨涌现

唐崇福寺僧慧祐,戒行精苦,事俨和尚,专业华严。清晨良宵,焚香虔诚,诵出现品。忽见十余菩萨,从地涌出,现身金色,皆放光明,坐莲华座,合掌听诵,经讫便隐。

修罗退阵

于阗国沙弥般若弥伽薄,坚持戒行,专诵华严。忽有人合掌谓言:诸天请师,愿师闭目。俄至天上,天主跪而请曰:今方与修罗战,屡被摧衄,屈师诵华严经,望法力加被。师乘天辂,心念华严,以诸天众,对彼勍敌。修罗见之,忽然溃散,须臾送归,身染天香,终身不灭。

证入无生

解脱和尚,姓邢氏,代州五台县人。七岁出家,初从慧超禅师,超器之。后于五台专诵华严,依经作观,求见文殊。文殊现身诲云:汝今不须礼觐于我,应自悔责,必当大悟。因反求,乃悟无生,感诸佛现。为说偈曰:诸佛寂灭甚深法,旷劫修行今乃得。若能开晓此法眼,一切诸佛皆随喜。解脱问:寂灭之法,若为可说,得教人耶?诸佛即隐。复有声告曰:方便智为灯,照见心境界。欲空真实法,一切无所见。又在路思欲焚香,空中声曰:合掌以为花,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烟布。诸佛闻此香,寻声来相度。众等勤精进,终不相疑误。故谓偈赞排空也。

时雨霶流。

僧道英,姓陈氏,蒲县人。年十八,亲为之娶,五载同居,誓不相触。后从并县炬法师听华严经,便落发,入太行山柏梯寺修行止观。属亢旱,讲华严经以祈甘泽。有二老翁,各二童侍,时来听讲。英异而问之,乃知海神,因曰:今为檀越请下微雨。翁敕二童,童即从窗孔中出,须臾大雨霶霈,远近咸赖焉。

华藏受生

隋灵干,狄道人,依衍法师出家。十八能讲华严,常依经作华藏观及弥勒天宫观。至疾革,目上视,若有所见。僧童真问之,答曰:尚见青衣童子引至兜率,而天乐非久,终坠轮回。莲华藏是所愿也。言已气尽,须臾复苏。真又问:今何所见?答曰:见大水遍满,华如车轮而坐其上,吾愿足矣。

神授华音

宋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探匣取经,即得华严。后谯王请讲,以未通华言,因礼忏虔请观音,以祈冥应。遂梦神人执剑,持一人首,而为易之。豁然便觉,备悟华言。遂讲大经,累数十遍。

天宫请讲

魏勒那摩提,中天竺人。博文赡学,明悟禅理。初至洛阳,译十地论。帝每令讲华严,精义颖发。尝处高座,忽有持笏执柬者,形如尊官,云:天帝来请法师讲华严经。都讲、维那,咸亦须之。讲席众僧,一时同见。师熙怡微笑,告众辞诀。卒于法座。其都讲等,同时入灭。

洪水断流

杜顺和尚,姓杜氏,讳法顺,京兆杜陵人也。以华严为业。尝居山,将种葵,地多虫蚁,师乃巡疆定封,虫俱外徙。三原县民从生聋哑,师乃召之与语,应言即愈。因诣南山,值横渠涨溢,止之断流,徐步而过。将终之日,普会有缘,声色不渝,言终而逝,灵应非一。别传云是文殊化身。

神光屡现

唐法藏,字贤首,母梦异光而孕。后遇俨法师于云花寺讲华严经,师乃往诣。中夜见有神光来烛庭宇,师叹曰:当有异人发弘大教。及明,遇俨和尚,自是服膺,深入无尽。又后于云花寺开讲,有光明现从口出,须臾成盖,众所知见。

地狱消灭

纂灵记云:京兆人王明干,素不修善,因患暴死,将入地狱,见一僧教之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诵此偈者,能排地狱诸苦。其人诵已,乃入见王,王遂放免。当诵偈时,声所至处,受苦之人,皆得解脱。此晋经文,与今唐经下二句稍别。

盥水济生

僧伽弥多罗,师子国人,证第三果。麟德初,来震旦,高宗甚加敬重。后往清凉,敬礼文殊。至西太原寺,时属诸僧诵华严经。问:是何经?答曰:华严。肃然改容曰:不知此地亦有是经。合掌赞叹曰:此大方广,功德难思。西国相传,有读此经,以水盥掌,水沾虫蚁,其舍命者,皆得生天。

景云现瑞

唐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会稽人,姓夏侯氏。生于玄宗开元戊寅。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四十齿,目光夜发,昼乃不瞬。德宗建中二年,下笔着疏,先求瑞应。一夕,梦金容山峙,光相莹然。既觉,知是光明遍照之征。自是笔无停思,历四年而文成。又梦化身为龙,矫首南台,尾矫北台,宛转凌虚,须臾变百千数,蜿蜒青冥,分散四方而去。识者以为流通之像。初为众讲,感景云凝空,盘旋成盖。疏钞之外,复撰手镜一百卷、纲要三卷、正要一卷、玄镜一卷、镜灯说文一卷、三圣圆融观一卷、七处九会图心说文一卷。敕有司铸印,迁国师号清凉。开成三年三月六日示寂。生历九朝,为七帝门师。春秋一百有二,僧腊八十有三。全身塔终南山。未几,有梵僧至阙,表称于[葸-十+夕]岭见二使者凌空而过,以咒止而问之。答曰:北印度文殊堂神也。东取华严菩萨大牙,归国供养。有旨启塔,果失一牙,惟三十九存焉。遂阇维舍利,光明莹润,舌如红莲。仍谥号清凉国师之塔。

异僧授旨

唐法空,隋末雁门郎将也。弃家诣清凉深谷,常诵华严唯心作佛之偈。后遇异僧,授以般若玄旨,豁尔心空,临终坐逝。

山神听经

曹城慧灵丘李氏子,其亲祷于五台山而生。既长,辞亲诣五台真容院,从法顺和尚披剃。尝诵华严于李牛谷,草木为食。每诵经时,有五七儒服者坐听,数持异花鲜果以献。师怪而问之,答曰:某山神也,蒙师法力,无以为报,愿充执侍。师不乐,遂舍其处。

金城辉映

金苏陀室利,中印度那兰陀寺僧,诵持华严。年八十五,航海来礼五台,每一台顶诵华严十部。禅寂七日,定中见金城绀殿,宝莲香水,珠网交辉,诸天童子游戏其中。后于灵鹫峰化去,得舍利八合,璀兰如珠。

龙光五彩

元华严菩萨,讳正顺,尉州高氏子。从五台寿宁用公祝发,结庐深树,唯阅华严,数盈千部。每入华藏观,三五日方起。世号华严菩萨。将示寂,门人乞偈。师曰:历劫本无去住,应用何思何虑。转身踏破虚空,一切是非莫顾。言讫而逝。是日灵几上现龙,五彩飞光,烛于庭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