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陀向他父亲推荐的法门,一定是最好的法门!

(2025-03-03 13:01:16)
分类: 人生感悟


释迦牟尼佛劝他父亲修什么法门?
 佛对他的父亲,父子至亲,他成佛了,他劝他父亲修一个法门,这一定是最殊胜的法门,如果不是最好的法门让父亲修,那对不起父亲。这是给我们做了个榜样,释迦牟尼佛劝他父亲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佛对他的姨母、对他的父亲,都劝他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看了这个就不再怀疑,这个法门是佛劝他父亲修的。此乃世尊大慈至孝,劝父之言,唯劝念佛。可见种种行门,非不殊胜,但非凡众之所能修。
  《念佛三昧经》:“佛告父王,一切众生,生死中念佛之心,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
 
佛陀向父王推荐念佛法门  

佛在《念佛三昧经》中,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佛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
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
佛告父王:如伊兰林,方四十由旬。有一科牛头栴檀,虽有根牙,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噉其花果,发狂而死。后时栴檀根牙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希有心。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念佛必得护念。所言伊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言栴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才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道绰大师《安乐集》:佛陀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观佛三昧经》(卷一)云:「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障,开智慧眼,生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若总相,若别相,无问佛身现在过去,皆能除灭众生四重五逆,永背三途;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三者、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 
   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 
   佛告父王:如伊兰林,方圆四十由旬;有一科牛头栴檀,虽有根芽,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啖其花果,发狂而死;后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希有心。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所言「伊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言「栴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才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问曰:计一切众生,念佛之功,亦应一切可知。何因一念之力,能断一切诸障,如一香树改四十由旬伊兰林,悉使香美也? 
   答曰:依诸部大乘,显念佛三昧功能不可思议也,何者?如《华严经》(晋译卷五九意)云:「譬如有人,用师子筋以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一切诸障,悉皆断灭。亦如有人,取牛羊驴马一切诸乳,置一器中;若持师子乳一投之,直过无难,一切诸乳悉皆破坏,变为清水。若人但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魔诸障直过无难。」又彼《经》(晋译华严经卷九意)云:「譬如有人,持翳身药,处处游行,一切余人不见是人。若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神,一切诸障,不见是人;随所诣处,无能遮障也。何故能尔?此念佛三昧,即是一切三昧中王故也。」 


释迦牟尼佛劝他父亲修什么法门?

释迦牟尼佛劝他的父亲修哪个法门?人间至亲无过于父母,儿女对父母的孝顺,总希望父母能得到最殊胜的利益,所以释迦牟尼佛劝他父亲修念佛三昧,就是修净土法门。
 「三者,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这都是大乘经里头的精华,如来果德,成佛这是果。菩萨还不算,菩萨纵然到最高位——等觉菩萨,还有少分性德不能现前。必须到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得干干净净,一丝毫惑业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果德圆满现前。那就是真如实相,第一义空,这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究竟的境界。

父王问为什么不教他修行?「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也就是说,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菩萨也没有办法搞清楚。不但一般菩萨不能接受,十地菩萨都有困难。经上常常说八地以上,真正讲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什么人具足接受的条件?八地以上的菩萨。菩萨阶位一共有五十一个位次(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十地、等觉),八地以上是最高的四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等觉,这最高的四个位次。好比五十一层大楼,最顶上的四层,他达到这么高的地位,佛给他讲这些,他们听得懂。七地以前还不能完全了解,所以不是所有弟子都能够修行的。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了解,净饭大王所说的,必须是后人所讲的上上根机的人。
所以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向他父王报告的,诸佛果德真是有无量深妙境界,一定要明心见性,你才能够证得。神通解脱,解脱是大自在,没有丝毫障碍;神通,没有一样事情他不能办的。这不是凡夫所行境界,所以劝父王行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不可思议,念佛三昧虽然不是最高的境界,它通。像海贤老和尚,只要具足三个基本条件,老实、听话、真干,传给你念佛三昧,你在一生当中就通了。多少时候通的?如果求往生,三年就通了。如果不求往生,希望做到一心不乱,大概十年到二十年肯定通了,关键是放下。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法身菩萨,就是明心见性。因为心性是本有的,心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本来具足,不是外头来的,你只要具备这个条件,你就能够得到,这是真理。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是佛对他父亲真正的劝请。我们看原文,「又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先说一切众生,在生死当中,念佛之心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人死了以后将来到哪里去,完全看你的念头。到哪里去,完全自己做主,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这一点一定要知道,你念什么就往哪一道去。你念佛,念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了。念其他的佛,去不了极乐世界,能不能到他的国土?不能。为什么?它还要条件,你不具足。这些条件都是要断烦恼,没有一尊佛国土是带著烦恼去往生的,没有。只有极乐世界,就这一家,其他的都要断烦恼才能提升境界,这个事就难了。
选自老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30集 

佛陀向父亲推荐念佛法门 
《念佛三昧经》中记载,佛劝父王修行念佛三昧。
佛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
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
佛告父王:如伊兰林(喻恶业),方四十由旬。有一科牛头栴檀(喻念佛心),虽有根芽,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噉其花果,发狂而死。后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希有心。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念佛必得护念。所言伊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言栴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才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净旻法师:佛陀向他父亲推荐的法门,一定是最好的法门!

释迦牟尼佛劝父王念佛求生净土,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净饭大王活了93岁,这是非常高寿的,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呢,他是报父恩回国省亲,见到了父亲净饭王,他就问佛:我应该修什么法门?佛就告诉父亲:修念佛法门,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后来释迦族很多人(《大宝积经》说是七万人)都跟净饭王一起往生净土的,这就是一个重要的示现。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净土法门最殊胜!
从人之常情来讲,儿子做裁缝,一定要做几件最好的衣服孝敬父母。儿子做医生,一定会有最好的治疗方案和最好的养生方案贡献给父母。这都是人之常情。那么作为佛来讲,他是一个大孝的人,他必然以最无上的法门来供养他的父亲,所以“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这绝对不能理解为净饭王根性比较低劣,只能念念佛。别的微妙法门他不堪去承受,或者说他还修不了,只能念念佛。那你这样说就是真的谤佛,谤佛的父亲。因为只有等觉大士才能示现成为佛的父亲,不是说张三李四都能去做佛的父亲、佛的母亲。佛母摩耶夫人,是千佛之母,过去迦叶佛、未来弥勒佛都要摩耶夫人去示现做他的妈妈。人间没有第二个女人有这种福报成为佛的母亲。所以,她45岁走千万不要认为说佛的妈妈这么没福报,这要看她到哪里去了,往生忉利天中。到底忉利天的福报大还是人间的五浊恶世福报大?
我们一定要相信释迦牟尼佛向父王推荐的法门,一定是众多法门中最好的法门,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尊重念佛法门呢?怎么可以轻慢它呢?这是佛向父亲推荐的法门,我就是从这个角度来信受和推广念佛法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