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净业障经论梦幻观
(2024-12-10 15:35:14)分类: 圣贤遗教 |
佛说净业障经论梦幻观
佛告比丘:“诸法虚诳,如野马(即阳炎)故。诸法如梦,本性自然逮清净故。诸法究竟,如水中月、泡沫等故。诸法寂静,无生老病死诸过患故。诸法无取,非是色法,不可见故。诸法无聚,如虚空故。诸法无性,过诸性故。诸法甚深,过虚空故。诸法广大,无处所故。法无所作,究竟寂故。法无所依,境界空故。法无根本,毕竟空故。法离盖缠,烦恼结使不可得故。法离炽然,性不生故。法无障碍,本性净故。诸法无报,犹如影故。诸法如幻,不如如故。法无所依,妄分别故。诸法流转,而诸众生着诸边故。诸法不起,诸缘各各性相违故。法无染爱,无所属故。法无秽污,一切结使不可得故。诸法无垢,净过空故。法无微相,相寂静故。诸法调柔,性不生故。诸法如如,初中后际无差别故。诸法解脱,不相属故。诸法无闻,如瓦砾故。诸法非色,同虚空故。诸法平等,无积聚故。法不可持,犹如虚空不可执故。诸法无得,智者推求不可得故。法无扰动,三世净故。法无扼缚,破闇冥故。法无荆棘,离诸缠故。诸法安隐,如涅槃故。法无怖畏,过诸畏故。法无彼岸,无此岸故。诸法无量,过算数故。诸法无相,其相空故。诸法无作,断诸愿故。诸法无行,行虚诳故。法无戏论,灭觉观故。法无窟宅,离住处故。法无有浊,常清净故。法同涅槃生不可得,空无有故。比丘当知,诸法如是不可宣说,是故我昔坐于道场得无所得,无有一法有出有没、有缚有解,亦无有法有障有缠、有忧有悔。所以者何?诸法清净无杂秽故。”
尔时诸佛即时同声说是偈言:
“‘诸法同镜像, 亦如水中月,
凡夫愚惑心, 分别痴恚爱。
法无作无处, 如虚空清净,
亦无有觉知, 虚诳不牢固,
于内求恚爱, 未尝有得者。
凡夫生染爱, 实无有染着,
如于眠梦中, 染著于诸色,
亦如刀割物, 而刀无所知。
凡夫亦如是, 愚惑妄分别,
于爱生染着, 于恚增诤讼。
世间犹如梦, 空无不牢固,
如焰空中云, 痴爱寂无相。
诸法如草木, 心不在内外,
爱非寿命人, 自性无所有。
凡夫见诸法, 计从因缘生,
无作不可取, 性离常寂静。
诸法犹如幻, 凡夫生取着,
幻性无坚固, 贪瞋痴亦然。
诸法常无相, 寂静无根本,
无边不可取, 欲性亦如是。
众生如镜像, 计著于我所,
离如妄分别, 无坚固可取。
诸法如影响, 欲恚无处所,
如幻梦水月, 实无染恚者。
境界不真实, 空无不可取,
分别法无主, 根本常寂静。
譬如幻化人, 无有贪恚痴,
幻梦等诸法, 其边不可得,
如月现于水, 而不在水中。
凡夫染痴恚, 痴爱恚无性,
贪瞋恚愚痴; 诸缘常空无,
无众生寿命。 虚无常寂静,
无眼亦无耳, 鼻舌亦复然;
凡夫痴无智, 虚妄生牢固。
如虚空无边, 无尽无去来,
诸法亦如是, 如手摸虚空。
种种分别法, 实无分别者,
凡愚计诸阴, 而实无有生。
我观一切法, 性相无所有,
无生亦无灭, 未曾有聚散。
诸法性解脱, 寂静无处所,
无能悕取者, 解此名为智。’
尔时林中万二千天子,闻说是偈即时皆得无生法忍。勇施比丘见诸化佛神通变现,于诸法中思惟选择,离诸盖缠得无生忍。
佛告文殊师利:“汝观是法能令众生离诸业障,受行淫法断人命根能令现身得无生忍。所以者何?能观三界如影、响故。犹如幻师观于幻人,无有障碍。诸凡夫人于无有法妄生分别,堕诸恶趣,受无量百千万苦。”
《佛说大方等顶王经》论梦幻
佛告善思:“诸法皆空,虚无不真,犹如幻、化、泡沫、芭蕉、影、响、野马(阳炎);(亦如)梦中所见,本无从来、去无所至;犹如虚空,忽现云雾尘烟灰等,托现虚空不能为垢,忽然便灭,虚空自然亦无所净。有道无道世俗慧明,普解自然乃无所著。了无所了,乃应道慧无上正真,无所恐畏,心不怀懅(惧)。”
佛复告善思:“色、痛、想、行、识(五阴),空、本无所有;眼、耳、鼻、口、身、心(六根),空、本无所有;地、水、火、风(四大),空、本亦无形;因缘合成,犹如五事,成其屋宅。何谓为五?一曰材木,二曰瓦草,三曰土堑,四曰人功,五曰泥水,以是五事乃成为屋。本各别时都无屋名。因缘合成,身亦如是。五阴缘对便有四大,因名曰身。地水火风各缘来合,犹屋四柱四壁皆因缘会,合成散坏皆无处所,犹如梦中见屋宅城郭、树木华实、流水田地、犁牛诸种,下其五谷,各随时生,人主用意获之自给。心神无明,不达一切三界皆空,因倚望求便生意识,十二牵连往来周旋,轮转无际劳于神识,沉迷五趣无懈息时。不解本空如梦所见,觉不知处何所归趣?至成正觉,乃了五趣本无处所,独步无畏。”
佛复告善思:“色空不可得,痛、想、行、识空亦不可得;所谓空者,色则为空,无复异空,痛、想、行、识空,无复异空,四大、五阴、十八诸种、三界本空,十二因缘无则为空,无复异空。现世度世、有为无为,四大皆空,无复异空。色如聚沫、痛痒如泡、思想如芭蕉、生死如梦、识如幻、三界犹化、五趣如影,所以如影,从缘对生。三界本末,欲界、色界及无色界,心意所为,犹如画师治素壁板,因缘合成,犹如飞鸟飞行空中,菩萨如是,行无望想,旋到十方;犹日宫殿行于虚空,不污众冥,菩萨如是,独步三界心无所著;去淫、怒、痴三毒窈冥,犹如莲华生于泥中不与其合,菩萨如是,在于生死,成最正觉,心净如空,永无所著度脱一切。”
佛复告善思:“一切诸法犹如幻化,幻化本空悉无所有,迷惑愚俗自计己身及与他人,悉有所有故沈五趣,敢能晓了是悉无所畏;诸法本末无有内外,以了如是心不怯弱。不难三界三界悉空,若有菩萨晓是本无,独步三世而无所难,达于生死犹如虚空,无形本亦无名,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形无名。用无明故驰逸三界,转轮无际,犹如五事住于虚空不能为垢。自然之故心本清净,权未即解便有三毒,五阴六衰客尘所蔽,虽有是非不污本净,心亘开达,畅三世空便入大道。”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说梦幻观
译经三藏惟净等奉 诏译
“诸长者!汝等当知,眼既如是,耳鼻舌身意其义亦然,总略乃至彼一切法应如是知。诸愚夫异生,于彼一切所欲法中而生爱着,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又复于彼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蕴),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十八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六大),此等法中所欲爱着,乃至一切有为无为名相法中所欲爱着。是故诸长者!汝等勿于所欲法中生爱着,于妻子舍宅财宝等法勿生贪取,当发净信舍家出家。得出家已不生乐欲,无乐欲故圆具净戒,修持清净波罗提木叉之法,圆满洁白法式仪范,乃至小罪犹怀大惧。诸长者!若如是学,即得戒蕴具足。戒具足故,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无所取。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蕴)而无所取,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十八界)而无所取。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而无所取。总略而言,于彼一切法都无所取。以无取故即无减失。
“如实了知于空法, 知诸法空皆无实,
我得安乐离忧门, 亦得无动最上乐。
若能如是正了知, 即知一切法皆空,
由斯解脱诸苦因, 是故诤讼无所立。
因诸所欲生执着, 执故而生诸娆恼,
执者即是取之名, 因取故生于三有。
有故有生即轮转, 三有止息即不生,
老病死法亦随无, 毕竟不受无常苦。
眼根色境二种缘, 眼识生缘为三事,
若不和合破散时, 如无薪火义如是。
如是所生一切法, 互相和合故有生,
作者受者二俱无, 正道常现诸所作。
内外诸法所成身, 是中应知我空法,
愚人颠倒执着心, 于我我所不知故。
眼内无法而可有, 于外亦复无所得,
无我无作寿者无, 应知诸法亦如是。
非眼遍思欲解脱, 耳鼻舌身意亦然,
色等无转无作门, 当观诸法亦如是。
如大海水起聚时, 暂生泡沫而无实,
谛观眼等亦复然, 无坚无力如泡沫。
五蕴自性假和合, 如彼聚沫无坚力,
解脱一切娆恼门, 及彼生老等忧恼。
汝于我教出家已, 了知一切法如幻,
不虚受彼信施心, 复能普供十方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