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谈发愿
(2024-11-08 10:23:59)分类: 净土故园 |
太虚大师谈发愿(上)
(太虚大师《往生净土法门略说》节选)
信愿行三个字,完全显出净土法门的重要事行。若没有信心,则不与弥陀佛土发生关系,亦不能接受此法之意旨。所以修净土法门,先从“信心”起。有了信心必须要发愿,没有坚决的志愿,则不易成功其往生。同时还要有行。行,即是止恶行善,持名念佛。有此力行,则可以达到最高目的地,以完成所信愿之事。
信心立矣,若不发愿,如有病人于此,虽得灵丹妙药,已知服之必能却病延年,身轻力健,设若不愿身轻力健却病延年,或复妄谓我今无病多寿,身体康强,无需乎此,置之不服,则不能得健康安乐延生之效。此亦如是,若不愿离娑婆、愿生极乐,则还与此法门为无关系。故信立当济之以愿,约之愿亦有三:
(一) 念念厌离娑婆秽土而欣往安乐净土
释迦牟尼佛乘大悲救苦之愿,为此娑婆秽土中之教主,圣口叮咛,劝吾人厌弃脱离此娑婆秽土,而欣慕往生彼安乐净土。吾人唯能顺佛之教,依教奉行,乃得谓之皈依佛法,不辜负佛恩耳。
(二) 愿早往生净土得断无尽烦恼而成无上佛陀
在此娑婆世界,虽发成佛之心,恶缘充满,善缘稀少,修行甚难,多有退失,难得成佛。往生极乐世界,即具成佛之因,善缘具足,恶缘绝无,修行甚易,决不退失,皆得成佛!为成佛故,愿生净土,乃菩萨之大智心(大菩提心)也!若无此愿,虽得往生,未能即从上品生。
(三) 愿早往生净土得学无量法门而度无边众生
在此娑婆世界,欲一生中成就佛菩萨行,具足诸佛菩萨功德智慧,通达无量方便法门,善能随顺一切众生种种根机性欲而为化度,甚难甚难!然一往生安乐净土,花开见佛,证无生忍,即得深达实相,遍通法性,分身十方无量世界,普度无边众生。为度生故,愿生净土,乃菩萨之大悲心(大菩提心)也!若无此愿,虽得往生,未能即从上上品生。
念佛往生的原理(中)
(太虚大师《弥陀净土法门集》节选)
愿力──誓愿力──不可思议:就是由心力集中所发生的极诚挚的意志力。如念佛的人发愿往生净土,当时发愿,使心力集中在往生的誓愿,积久纯熟,成就为习所成的誓愿力,由此誓愿力所成功用,可以发现不可思议因缘力所生的果。如古时有二国王相争,一王打败,于是他集中心力,立誓发愿要作琰摩王,要制罚他的敌人。由他这种强的誓愿力,果然如他所愿,就成琰摩王了,可见愿力不可思议。
善法力和愿力,是人人可得到的,不必问用功的程度。如现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典中说:西方有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誓愿力所成的,他这世界是为摄受十方发愿往生的众生而设的,果真信佛的所说,信有弥陀愿力所成的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善法力。既知他这世界是为摄受十方发愿往生的众生而设的,所以只要信了佛的善法,誓愿依阿弥陀佛的愿力以往生,就能得往生。既这样容易,为什么其他的经中说:要修到地前四加行的菩萨,成就定慧,入初地时才能往生净土呢?那是就可思议因缘力所生的果而说的;若就不可思议力来说,就不然了,虽没有成就善根的,只要信善法力,同自心中恳切的愿力,就成了善根,就可与阿弥陀佛愿力相感通,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的,就成为自己的愿力所成的,极乐世界就有了分。举个很普通的例子来说明:如有一个大富翁,他立有一个遗嘱,说他所有的财产,帮助全世界的残疾人。那么残疾人就有享用富翁遗嘱财产的分了。发愿往生极乐的人,就有了极乐的分,亦复如是。
以上所说的善法力和愿力,与普通说的念佛法门三要素——信、愿、行,也不相违。依善法力就是信心,发愿往生就是愿力,信愿真正确定坚固,那么无论行的浅深,都能往生;不过,行的深,品位高。这念佛往生,是由不可思议因缘生果力建立的法门,所以是最殊胜的。一般念佛的人,要明白这种念佛的根本道理,然后再发心念佛,才不致受任何异说动摇。
太虚大师谈发愿(下)
(陈兵教授《太虚大师的净土思想》)
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净土宗法门,自宋代以来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不仅净土宗祖师积极倡导,各宗大德亦莫不推尊提倡。净土宗之兴盛,为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运动的重要方面,出了印光、夏莲居等大德,直到今天,汉传佛教徒中,修习净土法门者犹占多数。太虚大师虽然被作为主要弘扬法相唯识学、提倡人间佛教的新派代表,非净土宗大德,但对传统的净土法门提倡颇力,与被推尊为莲宗十三祖的印光大师为知交。他有不少关于净土念佛的专论和开示,如《佛说无量寿经要义》、《佛说阿弥陀经讲要》、《往生安乐土法门略说》、《往生净土论讲要》、《觉悟真我与往生极乐》等,其他讲修持的文字中一般也都谈到净土法门,其所说颇为详尽切实。讲西方净土,是大师有关净土的说法中讲得最多的。太虚大师关于净土法门的开示,皆依据净土经典,与历代莲宗祖师、当时印光大师等的说法无异,是很正统的传统净土法门。从大师的有关开示看,他完全够得上近现代杰出的莲宗大德。
西方净土法门之殊胜,主要在于往生即出轮回,得不退转。大师在《阿弥陀经讲要》中说:凡是往生西方的一切众生,都是不退转;而一切众生企求往生西方之目的亦在此不退转,此为往生净土最要义。《大乘伽耶山顶经讲记》说,发菩提心者虽可决定成佛,但依通常教门,要经三大阿僧课劫之长时间,历五十五位或四十五位之阶梯,行舍头目脑髓种种难行之事,故有退转之虞,因此需要速疾成佛之方便,以鼓励其萎弱畏退之心。净土宗横超三界,乃为应修菩萨行者此一要求而设的方便,虽言简便速疾可以横超,不过是超此世界而迁移一较便于修行的环境而已,并非往生即已成佛,仍须历位修习增进,以求圆满断智功德,方成佛果。平常所谓横超、竖超,其义并不准确。凡夫虽可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因带有漏业故,不能算出三界,不过彼世界环境好,有胜缘增上,使其易进不退而已。但与诸法门比较而言,净土念佛法门最为稳当,百丈禅师即谓“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当知一切法门,皆不离念佛,杂想纷飞众苦交逼之有情,虽知念念不忘佛之义,而未能真得念念不忘佛,无常一到,未免随业流转,乃教以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之法门,仗弥陀大愿,临终一生极乐,得与诸佛菩萨常会一处,胜缘增上,使之心心念念不忘失佛,直趋无上正觉,此尤稳当中之稳当也。
对念佛往生的原理,太虚大师作了明白的解释,他强调念佛人须明白念佛往生的根本道理,然后再发心念佛,才不致受任何异说动摇。《念佛往生的原理》说:五种不可思议力中的善法力和愿力,是人人可得到、不必要问用功的程度的。佛经中说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誓愿力所成,是为摄受十方发愿往生的众生而设,果真信佛所说,信有弥陀愿力所成的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善法力。既知他这世界是为摄受十方发愿往生的众生而设的,所以只要信了佛的善法,誓愿依阿弥陀佛的.愿力以往生,就能得往生。既这样容易,为什么其他的经中说:要修到地前四加行的菩萨,成就定慧,人初地时才能往生净土呢?那是就可思议因缘力所生的果而说的;若就不可思议力来说,就不然了,虽没有成就善根,只要信善法力,同自心中恳切的愿力,就成了善根,就可与阿弥陀佛愿力相感通,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的,就成为自己的愿力所成的,极乐世界就有了分。举例说,如有一富翁立有一遗嘱,说他所有财产用以帮助全世界的残疾人,那么凡是残疾人,就有享用富翁遗嘱财产的份了。发愿往生极乐的人,就有了极乐的份,也是这样。念佛往生,是由不可思议因缘所生果力建立的法门,所以是最殊胜的。《觉悟真我与往生极乐》说:照世间法止恶行善,固然获得福报,后世为好人或上天作神等,但总在三界轮回之中,福尽还堕,罪灭复升,时上时下,头出头没,终是危险!若要真实离苦得乐;求一万全之策,只有一个念佛法门,更没有再好了。平日知道止恶行善,更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往生。为什么?
因为阿弥陀佛原来造彼世界,并非专为自己享受快乐,是要接引十方苦恼的众生去同享快乐的。他既有此心愿,我们若又发心求往生,则佛的心与众生心两相感应,就如打电报一样,这边发机,那边就知道了,不费多少时间,又不需走一步路,只要你念他,他就决定来接你去生。以此言之,阿弥陀佛的大愿,譬如大轮船、大火车,不信念佛的人,是不肯上他的船和车,信念佛的人,如上了轮船、火车,无论什么不中用的人,卧在船车内不作一点事,也就到了。所以念佛这个法门,是千稳万当,不问上中下三等人都能修行的。
净土法门通常以信愿行三法为纲宗,太虚大师讲净土修持也以此为宗要,首先强调信愿为往生之因、能否往生的关键。《大乘宗地图释》说,净土宗法,重在愿心,只需切信其法而发深愿,誓必往生净土,乃至十恶重业,但凭愿力亦能往生。若无坚深信愿,虽慧福具足亦不能往生。故带业众生可由信愿往生,未具善根功德亦可发愿。由此愿力往生之特点,而得成净土极方便之法门,由信此法门而发愿,由愿起行,为此宗之要义。
世人有因恶报现前,怖畏惊悸而求生净土者;有因饥寒困苦生活之逼迫而求生净土者;有因老病等苦之所逼恼而求生净土者;皆以避苦趋乐之心理,为往生净土之动机。细考诸佛建立净土、释迦世尊说净土法门,虽附有令众生厌苦欣乐之意,然非佛建立宣说净土之本意。凡夫众生避苦趣乐之心,志在快乐,不求永断生死。佛之本意,在为真正发大乘菩萨心者安立宣说,此类众生不求来世福报安乐,不图自了三界生死苦恼,而为发普度一切众生发愿往生。故发愿往生,最好如经中所言,发菩提心宏誓愿,愿为普度众生、庄严国土而求往生,非仅仅为个人永享安乐。人问明代蒲益大师有何愿?师答:有二愿:一、愿以所修功德回向往生净土,二、愿生净土已,成就不退,而入娑婆普度一切众生。这说明修净土者,若以凡夫避苦趣乐之心、二乘自了之心以求往生,则不与佛本愿相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说:菩萨不为自己安乐而生净土,乃为亲近佛菩萨得不退转故而生净土,为分身十方普利众生而生净土。譬如吾人在不良善之社会、不安宁之国土,不能安心学习;若见某国秩序安谧、社会良好、学校完善,乃赴之留学,则容易学成,学成归国工作,改善祖国。菩萨生净土亦复如是,以五浊恶世,难如愿成就,故发愿往生极乐净土而求便于修行、较快成就。
《南普陀访太虚上人记》载大师教人念佛法要曰:念佛,行住坐卧、默念、低声念、高声念均可,必须恭敬诚恳,字字分明,行之既久,定能自蒙感应。由此乱心减杀而生定力,由定力而生智慧,由智慧而除烦恼了生死,往生净土,即所谓念佛三昧也。古来贤圣得念佛三昧而了生死往生净土者多矣,此法易行,较之禅功又少流弊。惟要每日有恒,不宜间断,无事时多念佛号,有事时但能诚恳十念,亦无不可。应起居有时,饮食有节,戒除昏睡,不间断功课。须调适身体,起居睡眠,均有一定,不得贪睡及起居无时。每日例课,勿论闲忙必须实行,不可间断。须知吾人日常用功,即为临终之用。人当临终时,所有业缘均随感而至,生西、坠落,争此片刻,危险万状。平日用功到家,此时定赖三圣接引之力,自能不被牵掣而得往生极乐。故平日不可不用功,用功不可不有恒,做到纯熟,临终自能镇定,一心不乱,决定生西!
凡有善利,无不兴崇,而一一皆发愿回向往生极乐,不求人天福报,则万善同归净土矣。
前一篇:昌臻法师谈发愿
后一篇:大安法师: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