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大梦何以醒?
(2024-09-26 11:17:08)分类: 世间如梦 |
生死大梦何以醒?
假如有觉醒的人把他唤醒,那便容易了。
长劫生死大梦,实在不容易醒来。阿弥陀佛来唤醒我们,生到净土才是真正悟道。
只要没生到净土,所谓的“开悟”都是假的,如梦中说梦。
只要能生到净土,便是长劫生死大梦觉醒,彻底告别三界梦乡,一生成佛。
人生如梦,梦境非真,一切山河大地、宇宙万有、各色人物皆非真实,执著无益。人生大梦中,唯一大事是如何醒来。
“南无阿弥陀佛”便是醒梦之晨钟,觉者之呼唤;极乐世界便是觉者真境,绝非梦乡。
念弥陀,生极乐,才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
怎样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即无住之义),如如不动(即无生之义)。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问:因何而不取?答:因一切有为法(生灭法、缘起法)事相,皆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变化无常,执捉不住,犹如梦、幻、泡、影、露、电,似有无实也。
二问:怎样能做到不取?答:应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梦、幻、泡、影、露、电观。知其虚幻不实,当体即空,故不生贪著,乃能不取也。
总而言之,金刚般若,无住妙旨,全在于“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而欲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全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学佛当从此观入门。此观正是金刚慧剑,无坚不摧,无暗不破也。故应如是受持、读诵、演说、流通此无上妙法也。 ——《金刚经讲义》江味农著
《楞严经》云:“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只是假象,实际上无生无灭,清净本然。
“梦幻观”是契入真心最重要的法门
仔细想想,任何时侯,任何人、事、物,发生的任何事,全部都观作一场梦,全部的的确确就是一场梦而已!这个殊胜的见解一旦真的入心,就会生起一种怎样的心灵觉受啊!真的是立即就心无一丝挂碍,远离了一切颠倒,当下,心就立即得大自在,大解脱!
开始时需要提起正念作意观想,但是随着修习的纯熟,慢慢地就会契入空性。
别的观法,可能还需要一些特殊的经历、特殊的要求,但是梦幻观基本没有这些要求。因为,谁没有做过梦啊?一旦发现心有执着,一旦发现“八风”吹起的妄念,马上忆持梦醒后的体验,把刚经历的一切,全部当作一场梦就好了!谁又会对一场梦而起过份的执着呢?
更进一步的,不仅刚经历的一切是梦,就是当前的一切,也是在梦中,最后就是时时都在梦中,当前一切都是梦幻一般,唯有真心,唯有觉性,光明历历地觉知着这些。
睡眠中做的梦,不过是梦中之梦罢了!实际上,当前现实中的一切,与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梦里发生的事,你怎么说它有?又怎么说它无?你说它有,它了无实质、无法把捉。你说它无,它又在发生着,并且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作用,可是醒来一看,一切又都最终了无痕迹。
慧可大师临刑前吟诗:“四大本无我,五蕴亦是空。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修习梦幻观到最后完全可以达到这种状态!
如梦观要片刻不离的修(麦彭仁波切)
醒梦辩论歌·幻乐众音
麦彭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
问:为什么要在一切境上做如梦观?
答:一切境本是如梦如幻、无而现的假像,不论何时何处,你不观如梦,就会被假像骗走,从这里就有了执著、烦恼、有漏业和未来的生死;你观如梦,就能离开执取。所以,迷悟染净在一念分判,不观就是迷、观就是悟,不观就是染、观就是净,不观就执求、观就能放下,这有多么重要!有句话说:“因地而倒,因地而起。”(你在哪里倒下,就在哪里站起来)因为过去就是在一切显现上颠倒的,所以现在要在一切显现上生起觉悟。就像生存时时不能离开空气,修般若的人时时不能离开观照。所以道歌最后说“不许离”,就是过去片刻不离、事事不离执显现为实有的颠倒心,让它完全翻过来,变成片刻不离、事事不离“这一切都是梦幻”的观照。这样观照恒时相续,就可以让如梦观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