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为什么要厌离娑婆?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核心是愿,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什么要厌离娑婆?印祖用一种非常有表现力的文句来说,厌离娑婆,就像监狱里面的死囚犯,希望赶紧出离牢狱一样迫切。我们就是三界内的囚徒,三界就是大牢狱,我们在三界牢狱里面出不去,不能自己做主。而且我们身体也像一个牢狱,我们的心性透不出来。种种苦难的煎熬、种种业力的系缚,无常的逼迫……这些都是很苦的,我们不得自在、不得自由。由于我们一念无明,自己堕入到牢狱里面,现在有个机会可以从牢狱里面逃出来,我们就要赶紧出来!
但问题是我们迷惑颠倒,在牢狱里面呆久了,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囚犯,忘记了自己的真正家乡——极乐世界,反而把三界牢狱当成是自己的家乡,还不想出离,真是可怜悯者。《法华经》里面的火宅喻、穷子喻,实际上是给我们传达一个事实,真实的情况是三界如火宅,众生如囚子。然而我们这些人,还在这个火宅里面玩耍、享乐,还在火宅里做各种各样的所谓“事业”。在外面的父亲看到后急坏了,就急切呼唤自己的子女出来。但子女不听话,觉得呆在里面还很好,很快乐。于是父亲只好巧设方便,循循善诱,就说:“你们出来吧!我这里有更好的玩具,有鹿车,有牛车。”子女们听说外面有更好玩的东西,才争先恐后出去,是这样离开三界牢狱的。
无始劫来,我们受尽了无量的轮回苦,却没有一念厌离心,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认识不到三界是苦难的牢狱。所以我们能不能明白、接受这个事实真相,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是否知道自己是牢狱里面的囚犯,拖着沉重的镣铐,每天经受苦毒的拷打,没有片刻的自由。我们一旦认知到真相,对这个三界牢狱的厌离、出离之心就油然而生,愿意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回归极乐世界。
这个时代的共业就是这样恶劣,你也没有办法阻挡。想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猛利的出离心,感叹“归去来,魔乡不可停”啊!无量劫的生死轮回,无有休止啊,“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般城(极乐世界)!”
在当今中国,杀盗淫妄是这样普遍;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看到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你才知道什么是“法弱魔强”,那真的百分之百是魔乡啊!不容一刻停留啊,这种火宅感,已经是猛然的点上了烈火,已经烧到面前了!
“三界无趣,犹如魔窟,险恶苦毒,不可久住!”你能思维到这一点,而且生命是这样的无常,这样的危脆,明天是不是活在这个世间都没有把握的时候,你还打什么妄想啊?赶紧念阿弥陀佛,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啊,把自己交给阿弥陀佛,随时启程往生净土。
三界如魔窟,五阴皆是魔;欲逃出魔掌,唯有念弥陀!
《大智度论》曰:“除诸法实相外,其余一切法,尽名为魔。”
第六天魔王,住在欲界六欲天的最顶上,率领其它魔王、魔民为其眷属,控制了三界。
《兄弟抄》中说:“此世界是第六天魔王之领地,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为彼魔王之眷属”,尤其是第六天魔王,嫉妒众生成佛,而执拗地妨碍。又云:“第六天魔王,入一切众生之身,使为怨于佛不使其说。”
《瑜珈论》云:“魔事者:若于利养、恭敬、称誉,心乐趣入。或放逸、悭吝、广大希欲、不知喜足。忿恨、恼覆、矫诈等,皆是魔事。”
你唯一的希望就是佛号!
往生必须有三种忆念:第一个,你对娑婆世界要厌离,你要告诉你自己,娑婆世界绝对不能再受生了,因为它充满了过失,后患无穷,所以你一定要有厌离娑婆的决心。
第二个,你要能够欣求极乐,你要有一种往生净土的愿望。你想要投生的一种希望、一种动力,你不可以说: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那就完了!一定要去!要有一种愿力——坚定的愿力;
第三个,你要告诉你自己:你唯一的希望就是佛号!就当下这个阿弥陀佛的圣号,对阿弥陀佛的音声这个所代表的佛号,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好好跟着佛号的节奏、跟随佛号的脚步,不要再跟随妄想了。
所以你能够做出三种忆念:忆念娑婆、忆念净土、忆念名号,你提起一句佛号,那叫做“即众生心,投大觉海”,顺从本愿,感应道交,这就是为什么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