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穷子喻与净土法门

(2024-08-01 16:57:36)
分类: 净土故园

穷子喻与净土法门

净土妙喻——穷子喻(朱景东)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何谓果地觉?即佛之知见,亦即佛果地之无量功德;何谓因地心?即众生对佛之知见的信心,亦即众生对诸佛如来将果地功德无条件地惠于吾人的信心。就净土法门而言,印光大师云:“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者,以阿弥陀佛所证之菩提觉道,即阿弥陀佛一句万德洪名,包摄净尽。念佛众生,果能恳到执持忆念,则以弥陀果德,熏染自己业识妄心。熏之久久,业尽情空。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全众生心,成如来藏。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如是如是。”

 

  净土法门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理则,全体是佛果地所证境界,末法众生,狭劣无识,难以了达;净土法门称佛名号即得往生之事相,不断烦恼证涅分,带业往生,妙因妙果,非通途教理所能诠释,末法众生,障深慧浅,难以生信,故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称叹净土法门,乃极难信之法。

 

  今略述《法华经》中穷子之喻,会通于念佛法门,愿于净土起信,有所裨益。

 

  穷子喻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犹如慈悲父母忆念舍父出逃的浪子,无时不在企盼浪子回家,继承家业。法华会上,释尊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直揭诸佛度生之本怀。与会大众,悉皆授记作佛。大富长者(喻佛)善巧方便,以羊车鹿车牛车(喻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诱引诸子(喻众生)出离火宅(喻三界)。然后,各赐诸子大白牛车(喻大乘佛果),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证知释尊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

 

  尔时慧命须菩提等上首弟子,从佛所闻未曾有法,欢喜踊跃,恭敬礼拜,以譬喻向佛禀陈自己的信解。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国,至五十岁。

 

  ——此喻凡夫无明不觉,轮转六道。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财宝无量,其诸仓库,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喻佛德无量)。父每念子,心怀悔恨,冀子得归,委付财物,无复忧虑。尔时穷子展转来到父亲所居城邑,遥见其父,而不相识,见其有大势力,居所富丽堂皇,即怀恐怖,疾走而去。

 

  ——大福长者,乃穷子之父,此喻阿弥陀佛实吾人大慈父。阿弥陀佛有无量功德,有大慈悲,有大愿力,而此功德愿力皆为救度我等而施设,喻如慈父冀子得归,委付财物,无复忧虑。而我等无明障深,于净土法门不生信愿。

 

  尔时大富长者,于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即遣旁人,急追将还。尔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内心惶怖,昏厥于地。父知其子志意下劣,不敢认父,继承豪富家产,遂令使者以冷水洒面,令子醒悟,遣令自由。穷子欢喜,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此喻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含摄阿弥陀佛积功累德所积无量功德宝藏,即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结晶,亦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今诸佛欲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此是阿弥陀佛之本愿也。

 

  而九界自力众生志意下劣,于此圆顿念佛成佛之法不能信解也,故释迦本师随顺众生根机意乐,于观经会上,开定散二门,示净业三福,委曲劝进诸念佛人,念佛求生净土。

 

  尔时长者密遣二人,以高薪诱引其子,来长者家作除粪之务。长者怜愍儿子自甘低贱,冀其自知门第种姓的高贵,即脱璎珞上妙之服,更着粗弊垢腻之衣,与儿子一道共作除粪之劳,于二十年中,常令儿子除粪,循循善诱,渐令儿子管理珍宝库藏。穷子下劣之心,长期未能转变。复经少时,父知儿子渐以通泰,自鄙先前狭劣之心,成就大乘志向。

 

  ——大富长者以高薪诱引其子来家作务,比喻诸佛劝进众生念佛,求福求慧求生净土。穷子二十年中常务除粪之劳,比喻众生自甘低贱,虽然也在念佛,只知追求世间福报、衣食温饱,此与净业三福中的第一世善相应;

  穷子渐渐学习管理珍宝库藏,比喻众生渐渐生起出离心,发愿求生净土,此与净业三福中的第二戒善相应;

  穷子自鄙先前狭劣之心,心志渐以通泰,比喻众生志慕大乘,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求生净土,此与净业三福中的第三行善相应。

  而阿弥陀佛慈悲随顺众生心愿,随顺众生之世善、戒善、行善,分别惠与世福、戒福、行福,由此俾令众生对阿弥陀佛之信心渐次增上,渐次坚固。

  长者临欲终时,而命其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来集,即自宣言:诸君当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舍我逃走,竛竮辛苦五十余年。我实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库自然而至。须菩提等上首弟子禀白:“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我等皆是佛子。”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

 

  ——大富长者临终付嘱财物,譬喻阿弥陀佛宣说本愿,众生但能信愿念佛,必能往生成佛;弥陀本怀,从始洎终,无非此愿。穷子闻言生大欢喜,譬喻众生于净土法门,信心决定,从此永无疑惑,获大安心,得大安乐,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上述譬喻表法义趣甚为深邃,与净宗理念不谋而合。阿弥陀佛怜念救度十方众生,犹如大富长者忧念救助其子。阿弥陀佛五大劫的思惟肇愿,无量劫的积功累德,圆成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功德庄严,十劫以来都在盼望着吾人前去受用继承。终日垂金色臂,接引念佛众生;时时望众生求生净土,如慈母倚门望子。而众生不肯念佛,遂致弥陀慈父垂手徒勤、倚门空望。吾辈众生心志陋劣,不敢担荷念佛往生速疾成佛的圆顿大法,每以凡情揣度:业力凡夫只是信愿称名,就能往生到弥陀净土,快速成佛,哪有这等便宜的事?如是陋见,恰如历劫流浪三界的穷子不敢认领父亲的宝藏一样。对此可怜愍的下劣凡夫,释尊令其修持渐法,执除粪之务,笃修净业三福,培植福德,福厚则心灵,待至慧光渐发,堪能荷担念佛出世大法时,释尊便不失时机,无问自说,称性宣说念佛法门,令其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净土,证不退转,直至无上菩提。十方众生闻信净宗念佛妙法,表证当人成佛的机缘成熟,实乃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也。一念净信,弥陀慈父即可委付当人佛地功德法财,穷子骤能豪富,即大欢喜,得未曾有。经云:“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十方众生闻信弥陀名号,发愿往生彼土,即可领纳阿弥陀佛无上功德,获得疾速成佛之大利。不断烦恼而得涅,念佛他力果地法门实乃大不可思议之大安乐法门。

天竺(印度)三藏皆修净土法门

 

释慧日,姓辛,东莱人。唐中宗时,得度。见义净三藏,诣西域求法,心慕之。于是泛舶渡海,经三年,得达天竺,礼如来圣迹,寻求梵本。慧日既阅历艰苦,深厌阎浮(娑婆世界)。因思何国何方,有乐无苦,何法何行,能速见佛?遍问天竺三藏,皆劝修净土法门,慧日闻已顶受。渐至北印度健驮罗国,王城东北有大山,山上有观世音像,有至诚祈请者,每见大士现身。慧日至山,叩头七日,又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夜,观音于空中现紫金身,长一丈余,坐宝莲华。垂右手摩慧日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唯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到彼国已,见佛及我,得大利益。汝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说已忽灭。慧日既困惫,闻已,精神顿壮。及登岭东归,计行七十余国,阅一十八年。开元七年,达长安,诣阙(皇宫),献佛真容、梵夹等。赐号曰慈愍三藏。慧日勤修净业,唱导一时。著《往生净土集》,行于世。天宝七年卒。将终,见莲华在前,状如日轮。  (出《宋高僧传》,《佛祖统纪》)

 

《大乘入楞伽经》偈颂品第十之一:

  “十方诸刹土, 众生菩萨中,

   所有法报佛, 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 极乐界中出,

   于方广经中, 应知密意说。

   所有佛子说, 及诸导师说,

   悉是化身说, 非是实报佛。

《入楞伽经》卷第九:

   报相佛实体, 及所化佛相,

   众生及菩萨, 并十方国土,

   习气法化佛, 及作于化佛,

   是一切皆从, 阿弥陀国出

   应化所说法, 及报佛说法,

   修多罗广说, 汝应知密意。

   所有佛子说, 及于诸如来,

   是皆化佛说, 非淳熟者说。

 

200多部佛经谈到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的梵文为sukhvati,音译苏诃帝、须摩提、须阿提。指西方阿弥陀佛之净土。又称极乐、安养、安乐、清泰、无量光明土、无量寿佛土、莲华藏世界、安养世界、安养净土、安乐国、极乐国土、西方、西方净土、极乐净土等。须摩提之译名为妙乐,谓诸事具足圆满,惟有乐而无有苦。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光、无量寿等名。关于极乐净土,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经典中有详细解说。现存佛经中对此有论述者,有200多部(详见《阿弥陀佛圣典》)。此外,于中国、韩国、日本等处的历代著作与极乐世界变相之图画、雕像等,更是不计其数。余经中,虽有文殊、药师、弥勒诸净土之说,然于人间广为流传,且最有缘的则当属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以下诸经所记载的极乐世界与弥陀名号之文,它们只是浩如烟海的佛经中的一小部分。从中可以看出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药师佛等等都对西方极乐世界极力的赞叹与护持。读之可使初学佛者和对极乐净土有怀疑者信心大增,发愿往生,一生成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