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2023-10-16 15:17:06)
分类: 世间如梦

怎样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即无住之义),如如不动(即无生之义)。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何以故”,即问不取于相之所以然。此所以然者有二义:一、因何而不取?偈语前三句已答。 二、何以能不取?则须综合全偈,而归重于第四句“应作如是观”。

一问:因何而不取?答:因一切有为法(生灭法、缘起法)事相,皆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变化无常,执捉不住。犹如梦、幻、泡、影、露、电,似有无实也。

二问:怎样能做到不取?答:应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梦、幻、泡、影、露、电观。知其虚幻不实,当体即空,故不生贪著,乃能不取也。

总而言之,金刚般若,无住妙旨,全在于“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而欲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全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学佛当从此观入门。此观正是金刚慧剑,无坚不摧,无暗不破也。故应如是受持、读诵、演说、流通此无上妙法也。 ——《金刚经讲义》江味农著

《楞严经》云:“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只是假象,实际上无生无灭,清净本然

  《华严念佛三昧论》载:“宋明州草庵道因修圆顿教观。晚主延庆。乾道三年四月十七日,别徒众曰:华严世界,洞彻湛明,甚适我怀,今将行矣。乃令举所述弥陀赞曰:“无边刹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莲花宫;莲宫周遍遍空海,空海独露弥陀容。阿弥陀佛不生灭,难觅难拈水中月;绝非离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说。我与弥陀本不二,妄觉生梦忽成异;从今扫尽空有尘,父子天然两相值。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业无瑕玷;我今以此念弥陀,不见弥陀终不厌。”赞毕,随众唱佛号数百,讽《观经》至上品上生,即敛念坐脱。极乐世界与华严世界,是同是别,诸有智人,急须著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3年10月1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