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僧物罪,佛不能救
(2023-10-16 14:22:03)分类: 因果轮回 |
盗僧物罪,佛不能救
《方等经》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
《念住经》云:
“从佛法僧,虽只盗取少许也成重大罪业。如不与取佛法僧物,仍将彼等同类奉还,如盗佛与法,即可清净;如盗僧伽物,乃至未受用以前不得清净,因为福田极重的缘故。如盗食物,则会堕于有情大地狱;若非食物,则生于地狱的间隙、无间地狱、近边地狱等极黑暗之处。”
《观佛三昧经》云:“盗僧鬘物者过杀八万四千父母等罪。”
《皈依七十颂》云:“虽众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
《无垢经》云:“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
《日藏经》云:“有情谁人皈依佛,俱祗魔众不能害,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盘。”
《功德藏》云:“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宝蕴经》云:
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悉入大乘,具轮王位,每人都以器等大海、炷如须弥的巨大灯烛来供养佛塔,但他们所得的福报却比不上一位出家菩萨将小灯烛涂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的百分之一。
经云:“若布施之时,能以欢喜心与,恭敬心与,清净心与,不望报与,或所与者值菩萨圣僧(即所施的对境是菩萨圣僧),如彼良田,下种虽少,所收甚多。”
《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
《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
龙树菩萨的《养生篇》云:“
一切众生所有的功德和过失,都是以串习作为根本,所谓的习惯完全由自己决定,因此能在功德方面串习最为殊胜。”
《菩萨地论》云:“不要只是为了获得善报而行布施,一切的布施功德都应回向于无上圆满菩提之达成。”
《观佛三昧经》云:盗僧鬘物者过杀八万四千父母等罪。
《宝梁经》云:宁啖身肉,终不得用三宝物。
《方等经》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
《弥勒狮吼经》云:“宁可一日还俗一百次,戒律不清净之僧人切莫享用信财。”
《成实论》云:“宁止不行,勿行邪道,身坏命终,堕于恶趣。”
《大品经》云:“若人不信,谤大乘般若经,直堕阿鼻地狱,无量百千亿岁中受极苦痛,从一地狱至一地狱,若此劫尽生于他方大地狱中,他方劫尽,复生此方大地狱中。如是辗转遍十方界。他方劫尽,还生此间大地狱中。地狱罪毕,生畜生中,亦遍十方界。畜生罪毕,来生人中,无佛法处,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常痴狂騃,无所别知。”
佛言:休息绮语,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 天人爱敬;二 明人随喜;三 常乐实事;四 不为明人所嫌,共住不离;五 闻言能领;六 常得尊重爱敬;七常得爱乐阿兰若处;八 爱乐贤圣默然;九 远离恶人,亲近贤圣;十 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邬金莲花生大士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
持明无畏洲云:“知足即是布施度,彼之本体乃舍心,无愧三宝(在三宝前不惭愧)持戒度,不失慧念胜忍辱,一切助伴需精进,执现观圣(所执显现皆观为圣尊)静虑度,贪执自解智慧度。无有能思所思境,并非俗念离定解,乃为涅盘胜寂灭。此等一切不可说,愿汝铭记于心中。”
持明无畏洲云:“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
噶玛恰美仁波切的《极乐发愿文》云:“若人诽谤菩提萨埵众,较杀三界有情罪还重,发露忏悔无意所造罪”。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云:
“三种身善业: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不偷盗,断不与取,行持布施;不邪淫,断除邪淫,护持戒律。
四种语善业:不妄语, 断除妄语,说谛实语;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不绮语,断除绮语,精进念诵。
三种意业:不贪心,断除贪心,当持舍心;不害心,断除害心,修饶益心;不邪见,断除邪见,当依正见。”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云:
“不论是凡夫还是圣者,他们身心相续中所有的安乐感受,下至地狱众生得到一丝凉风的快感,都是往昔造集善业的结果,绝对不会有从不善业产生安乐的可能;相反,众生相续中所有的痛苦逼迫,上至圣者阿罗汉相续中的苦受,都是往昔造作恶业的结果,绝对不会有从善业产生痛苦的可能。”
《念住经》云:
“从佛法僧,虽只盗取少许也成重大罪业。如不与取佛法僧物,仍将彼等同类奉还,如盗佛与法,即可清净;如盗僧伽物,乃至未受用以前不得清净,因为福田极重的缘故。如盗食物,则会堕于有情大地狱;若非食物,则生于地狱的间隙、无间地狱、近边地狱等极黑暗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