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世间真相,走向解脱之路
(2023-10-16 13:53:44)分类: 圣贤遗教 |
觉悟世间真相,走向解脱之路
《坐禅三昧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导师说难遇, 闻者喜亦难;
大人所乐听, 小人所恶闻。
众生可愍伤, 坠老死险路;
野人恩爱奴, 处畏痴不惧。
世界若大小, 法无有常者;
一切不久留, 暂现如电光。
是身属老死, 众病之所归;
薄皮覆不净, 愚惑为所欺。
汝常为老贼, 吞灭盛壮色;
如华鬘枯朽, 毁败无所直。
释:三界大导师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坐禅三昧经难值难遇。听到这部经的人能生起欢喜心也是极难的。发大心趣求无上佛道的人才愿意听闻,而心量狭小不愿意趣求无上菩提的人就不愿意听闻。众生是非常值得怜悯和哀叹的,坠堕在生老病死的险恶之途中,成为生死旷野中恩爱的奴隶,处在令人畏惧之处却不知道恐惧害怕。不管世界是大还是小,世间一切法都没有长存不灭的,一切法都不久留,都是暂时出现然后像电光一样迅速消失。
这个无常的色身属于生老病死一切烦恼之所聚集处,薄薄的皮肤覆盖着肮脏不净之物,愚痴的人就被这样的不净色身所欺骗。你们常常被衰老之贼吞掉了健康盛壮的身体,就像花蔓枯萎腐朽毁坏以后,没有一点价值。
顶生王功德, 共释天王坐;
报利福弘多, 今日悉安在?
此王天人中, 欲乐具为最;
死时极苦痛, 以此可悟意。
诸欲初软乐, 后皆成大苦;
亦如怨初善, 灭族祸在后。
是身为秽器, 九孔常流恶;
亦如那利疮, 绝治于医药。
骨车力甚少, 筋脉缠识转;
汝以为妙乘, 忍着无羞耻。
死人所聚处, 委弃满塳间;
生时所保惜, 死则皆弃捐。
释:昔日有顶生转轮圣王,统治四天下以后,上天与欲界天主释提桓因共坐一座,分领天界,果报殊胜福德广大,可是现在他在哪里呢?此顶生王在人天当中娱乐资具最为殊胜,死亡之时却是极度痛苦。从这里应该悟出一个道理,一切世间的五欲之乐最初可能是舒适快乐的,后期全部都成为极大的痛苦。就像冤家相遇时,最初都是和善的,可是灭去九族的祸患却紧追在后。
这个五阴色身是充满肮脏之物的器具,九孔常流恶露不净物,也就像恶疮一样,再也没有医药可治。用骨头做成的车其拉力太小了,筋脉缠绕几个识心就这样运转着,你们都以为它是非常美妙的撵御车乘,一直忍受着折磨却毫不感到羞耻,最后丢弃在死人所聚集之荒野坟墓间。活着的时候百般保护爱惜,死后可就全部都丢弃掉了。
常当念如是, 一心观莫乱;
破痴倒黑暝, 执炬以明观。
若舍四念止, 心无恶不造;
如象逸无钩, 终不顺调道。
今日营此业, 明日造彼事;
乐着不观苦, 不觉死贼至。
匆匆为己务, 他事亦不闲;
死贼不待时, 至则无脱缘。
如鹿渴赴泉, 已饮方向水;
猎师无慈惠, 不听饮竟杀。
痴人亦如是, 勤修诸事务;
死至不待时, 谁当为汝护?
释:你们应当常常要有这样的念头,专心一意的观行此法莫要心思散乱,一定要破除愚痴迷惑颠倒的黑暗大宅,手执智慧的火炬以明眼来观察。如果舍离四念处的止观修行,心就会无恶不作了。就像一头大象逍遥放逸没有钩锁,始终不能顺从调象师所指之路而行。今天做这样的事,明天经营那样的事,乐着所作之事,而不观察其中的苦,不知不觉中死亡之贼就到来了。
一生一世当中匆匆忙忙的营造自己的事业,其他之事也同样操心费力。可是死亡之贼不等时节,来到之时你们就再也没有逃脱的机会了。就像野鹿渴时奔赴泉水之处,正在喝着刚刚找到的泉水,可是猎师竟然一点也没有慈悲恩惠心,不等野鹿喝完水就把野鹿杀掉了。愚痴的人也是这样,精勤的造作诸事业,死亡来临时不选择时机,到时候谁能来保护你们。
人心期富贵, 五欲情未满;
诸大国王辈, 无得免此患。
仙人持咒箭, 亦不免死生;
无常大象蹈, 蚁蛭与地同。
且置一切人, 诸佛正真觉;
越度生死流, 亦复不常在。
以是故当知, 汝所可爱乐;
悉应早舍离, 一心求涅槃。
后舍身死时, 谁当证知我?
复得遇法宝, 及以不遇者。
释:人心都期望得到大富大贵,众生贪着五欲之情永远不知道满足。所有的诸大国王之辈,没有一个能免得了此之生死过患的。那些山中的长寿仙人,拿着加持了咒语的宝剑而练功修道,也免不了生生死死之事。一旦无常的大象一脚踏来,众生都像蚂蚁一样贴伏在地上。普通人且不说了,诸佛已经成了无上正等觉,已经超越了生死流,还是照样不常在世间存在。因此你们应当知道,你们觉得所有可爱可乐之人事物,都应该早早的舍离,一心求取涅槃之乐。最后舍身死亡时,谁能知道我是遇到了佛法之宝藏,还是没有遇到?
久久佛日出, 破大无明暝;
以放诸光明, 示人道非道。
我从何所来? 从何处而生?
何处得解脱? 此疑谁当明?
佛圣一切智, 久远乃出世;
一心莫放逸, 能破汝疑结。
彼不乐实利, 好着弊恶心;
汝为众生长, 当求实法相。
谁能知死时, 所趣从何道?
譬如风中灯, 不知灭时节。
至道法不难, 大圣指事说;
说智及智处, 此二不假外。
释:久远时劫才能遇到一尊佛出世,打破世间巨大的无明黑暗,为众生放射出智慧的大光明宝藏,指示给众生什么是正道和非正道。众生于是心里生起疑问:我从哪里来,从什么处而出生,在哪里能得到解脱,这些疑问谁能给我破解?佛是世间的大圣人,是一切智人,久远时劫才能出现在世间,你们应当一心谛观思惟不散乱,就能破解你们的疑结。
你们过去世时都不喜欢真实的利益,心行渺小弊恶,你们现在是众生中的长者,应当追求实相之法。谁能知道自己死亡之时,所投奔的是哪一道,譬如风中的孤灯,不知道什么时节就灭了。能通达到菩提大道的佛法并不是很难,佛陀大圣把这些路途都已经铺设好了,告诉大众说获得智慧以及智慧所行之处,都不在心外而求。
汝若不放逸, 一心常行道;
不久得涅槃, 第一常乐处。
利智亲善人, 尽心敬佛法;
厌秽不净身, 离苦得解脱。
闲静修寂志, 结跏坐林间;
捡心不放逸, 悟意觉诸缘。
若不厌有中, 安睡不自悟;
不念世非常, 可畏而不惧。
烦恼深无底, 生死海无边;
度苦舡未办, 安得乐睡眠?
是以当觉悟, 莫以睡覆心。
于四供养中, 知量知止足。
释:如果你们修行能一心精进不放逸,常常专一其心修行佛道,不久就能证得大涅槃,到达第一永久的常乐之处。利根有智慧的人应当多亲近善知识,尽心尽力恭敬佛法,厌离污秽肮脏的色身,才能离去苦难得到解脱。悠闲自在静静的修行,淡泊明志,常常在树林间结跏趺坐,收敛自心不放逸,体悟我所说法义,觉悟一切境缘的虚幻。
心如果不能厌离三界有,心安理得的大睡,自己不觉悟,不念着世间无常,对于可怕的世界也不知道畏惧。烦恼深重得没有底边,生死的大海也就无边无际。自己能度生死苦海的法船还没有造好,怎么能安心的贪于睡眠。因此应当觉悟,不要再用睡眠来遮盖自己的修道之心,应当于饮食卧具医药四种供养中善知止足,不要有过分需求。
大怖俱未免, 当宜勤精进;
一切苦至时, 悔恨无所及。
衲衣树下坐, 如所应得食;
勿为贪味故, 而自致毁败。
食过知味处, 美恶都无异;
爱好生忧苦, 是以莫造爱。
行业世界中, 美恶无不更;
一切已具受, 当以是自抑。
释:对于生死的巨大恐惧和担忧都没有免离时,应当勇猛精进的勤于修行。不要等到一切苦难都来临时,悔恨交加,躲避不及。你们应当穿着出家衣树下端坐,思惟佛法,按照自己所应该得到的饮食而食,不要因为贪求美味的缘故,而毁坏了自己的道业。饮食过后就知道,一切味尘无论好坏都没有差别,不要挑剔饮食之味,有所喜爱,就有忧苦,所以不要造作贪爱之业。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中,好坏之事没有一样没有经历过,一切事情全部都领受过,因此应当降伏控制自心,不要再多有贪求。
若在畜兽中, 唌草为具味;
地狱吞铁丸, 燃热剧迸铁。
若在薜荔中, 脓吐火粪屎;
涕唾诸不净, 以此为上味。
若在天宫殿, 七宝宫观中;
天食苏陀味, 天女以娱心。
人中务贵处, 七馔备众味;
一切曾所更, 今复何以爱?
往返世界中, 厌更苦乐事;
虽未得涅槃, 当勤求此利。
释:你们过去生中,曾经托生到畜生野兽之中时,吃野草作为最美的饮食;托生到地狱中时,吞噬铁丸作为饮食,那铁丸燃烧得那么剧烈而滚烫,还往外迸发火星,可是由于恶业你们不得不食;托生到恶鬼中时,以人类吐出的脓痰、猛火、粪便、尿液、鼻涕等等为最美的饮食而食。托生到天上的七宝宫殿中时,食奶酪上味儿的天食甘露等,有天女以共相娱乐。托生到人中富贵人家时,食七种珍宝,具足一切色香美味。种种这一切,你们都曾经经历过,现在为什么还要因为贪爱而往返六道之中,再经受种种苦乐之事?你们现在还没有证得涅槃乐,应当精勤努力,以求获得此种殊胜的利益功德。
前一篇:善导大师是修行人的模范与导师
后一篇:说僧过即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