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净土宗祖师关于自力与他力的譬喻

(2023-09-11 15:16:13)
分类: 净土故园
净土宗祖师关于自力与他力的譬喻

   难行易行,自力他力,为净土宗对一代时教总的分判。欲学净土者,不可不知此义也。欲明二法之难易,须先明自力他力之胜劣。欲明自力他力,须先明了何者为力?所谓「力」者:功德力量也,即断惑之力,出生死之力。小而言之,即有了生死出三界之力(小乘);大而言之,即有成佛道度众生之力(大乘)。欲达此目的,有二种力:谓自力他力。自力者:即依自修行力,断惑以了生死也。(若无了生死之力,纵有修为,如五戒十善等,仍是有漏人天福业,非此所言之自力也。)他力者:即乘佛愿力了生死也。自力之道以戒定慧为本,常人多易理解。他力全是佛境界,唯信乃入。因其绝思绝议,故使本为易行之道,反成难信之法。可知常言之「信佛」是何其难,是以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证诚劝信,以消十方众生「我知我见、我执我慢」之障。如何彰显他力,使三根普被之道大明于世,自为弘扬净土诸大善知识之竭力用心处。古大德除以经论要义详明之外,更巧以譬喻别显之,将他力超胜绝伦之义简易平实地展现于吾人面前。使难信之法,易于趣入。虽愚夫愚妇,亦可因喻得解。总而论之,其喻有五:

   一、乘船渡海喻:

  此一喻古德多有发挥,最早出自龙树菩萨,其《易行品》言: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自力修行即如陆路步行,勤行精进,久乃可得。他力往生即如水上乘船,以信方便,易行疾至。此喻贯穿于净土法门整个弘传过程中,而将此喻发挥至极者,即印光大师,其《文钞》多有阐发。引用二言以明之:

  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二、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沉,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沉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

  沙子虽轻,入水即沉。石头虽重,乘船可度。自力他力之难易不待言而明矣。故知:无论沙子石头,皆得乘船,方可安然到达彼岸,任意使用也。意谓无论有修无修,都得乘佛愿力,方可确保圆成佛道矣。十大行愿导归极乐,其深远意义即在于此。

二、乘轮王宝喻

  昙鸾祖师及印光大师皆有此喻:

  昙鸾祖师《往生论注》言:

  如人畏三途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四天下。如是等名为自力。
  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

  印光大师言:

  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
  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

  观二位祖师之言,即知所谓自力者,藉三学而得解脱也。即能持戒、修定、得通、游四天下。所谓他力者,即乘弥陀愿力得解脱也。其喻曰:虽是劣夫,跨驴不上,若乘转轮王行宝,即可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劣夫喻无戒定慧之人,业障深重之人,转轮王宝,即喻弥陀愿力。无自力之行人,只要乘弥陀愿力,即可往生净土而超越生死,纵然业力深重,烦恼未断,亦毫无障碍。如善导大师所言:「诸邪业系,无能碍者。」

三、顺水扬帆喻:

  古德云:「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即顺水扬帆之喻,明念佛一法轻松自然,不费丝毫之力,并能快速到达彼岸。安乐易行之道,大显其中。印光大师显此义言:

  净土法门:契理契机,用力少而成功易,如风帆扬于顺水,以仗佛力故也。
  其他各宗:用力多而成功难,如蚁子上于高山,全凭自力故也。

  两相比较:仗佛力者,用力少而成功易;仗自力者,用力多而成功难。我们是愿如蚂蚁一般一步一步往上爬呢?还是顺水扬帆,早归家乡?久劫轮回养成的习贯,已使我们有时难免会陶醉于爬山的感觉,感叹于那难能可贵的勇猛精神。只是不知何时才能爬上那高高的山顶(印光大师言:当在驴年),不得不苦了阿弥陀佛十劫的期盼。

四、如照山水喻:

  印光大师言:

  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
  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

  通途者,自力难行道;特别者,他力易行道。自力修行如画山水,一笔一画而渐次成就(渐教);他力修行如照山水,一照俱了,当下圆满成就,所谓一念具足无上功德也(顿教)。如是巧喻,将二法一渐一顿,一难一易,显彰无遗。

五、太子堕地喻:

  印光大师言:

  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
  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

  世之士人,须由自己的艰辛努力,方可混得一官半职。太子堕地,即可承绍大统,贵压群臣,为一切臣宰所恭敬也。喻净土一法,仗他力者,圆成佛道,力超众圣。二法之「难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

  如是众喻,无不阐明净土法门之易行易往,他力本愿之圆顿直截。所谓「至简至易,至顿至圆」也。若如此明了之譬喻仍难信入,则无可奈何矣! 
 
 


                        印光大师仗佛力往生净土的精辟妙喻

 
   印光大师开示说:“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上·复陈慧新居士书)。佛力不可思议,这正是净土难信的地方。印光祖师常以譬喻来说明佛力之重要,对治我们狂妄或卑劣的习气。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了生死,仗自力了生死。非一生两生能了。证初果人,尚须七生天上,七生人间,方证四果,四果则了生死矣。未证初果之人,升沉不定。今生修行很好,来生造大业者,百分之九十多。证初果人,纵令以威力逼令造业,宁肯舍命,不肯造杀、盗、淫、等恶业。若不出家,亦娶妻室,若令邪淫,宁死不从。此人虽未了生死,决定不会下降。未证初果者则不定。纵一生两生不造业,决难永不造业。故知仗自力断惑证真之难,难如登天矣!

  净土法门,上自等觉菩萨,不能出于其外;下至逆恶罪人,亦可入于其中。其功德利益,出于一代时教之上。以一代时教,皆仗自力,以出生死。净土法门,未断惑者,仗佛慈力,即可带业往生;已断惑者,仗佛慈力,遂得速登佛地。此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以常途教道,相为并论也。以故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悉皆显阐赞导,普劝往生。(印光大师文钞增广正编卷二·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古今多有深入经藏,彻悟自心,于此法门,不生信向者,以死执仗自力通途之教义,论仗佛力特别之因果之所致也。使知此义,则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以此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也。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下·无量寿经颂序)

  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使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往生极乐世界,虽一丝烦恼未断,然已圆证三不退,位齐等觉;非己之功,全仗弥陀愿力加持!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1、轮船运石喻

  阁下既相信光,当依光所说,方有实益。否则虽有信心,但作种未来之善根而已。吾人在生死轮回中久经长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灭尽烦恼惑业,以了生脱死,其难愈于登天。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沉,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沉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沉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阁下但生信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再起别种念头。果能如是,寿未尽则速得痊愈,以专一志诚念佛功德,便能灭除宿世恶业,犹如杲日既出,霜雪即化。寿已尽则即能往生,以心无异念,即得与佛感应道交,故蒙佛慈接引往生也。阁下若信此话得及,则生也得大利益,死也得大利益。
   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纵生到至极尊贵之非非想天,天福一尽,仍复轮回六道。若具志诚恳切念佛,纵将堕阿鼻地狱,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万不可卑劣自居,谓我业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则决定不能生矣。何也?以心无真信切愿,无由感佛故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2、乘轮船渡海喻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由迷悖自性,以致轮回生死,无有了期。如来欲令复本心性,随顺机宜,说种种法。然欲仗自修持力,于现生中,做到真穷惑尽,以出轮回而了生死者,末世实难多见。唯修净土法门,无论上中下根,老幼男女,但具真信切愿,以至诚心,念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待至临终,即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则万不漏一。以仗佛慈力,获此巨益,如乘轮船以渡海,非自己本事能然也。以故历代诸菩萨祖师善知识,悉皆极力提倡此法,以其是了生死之捷径,成佛道之要法故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岳运生居士往生记)

3、乘转轮圣王轮宝喻一

  佛法深广,犹如大海,虽法身大士,尚不能穷源彻底,况博地凡夫乎。然如来以大慈悲,欲令一切若圣若凡,同于现生,出离生死,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如跛足懦夫,终日难行数里,若乘转轮圣王轮宝,不须崇朝,即可遍达四大部洲,二者迟速,天渊悬殊。凡夫未断惑业,固无了生死分,若以信愿念佛,感佛慈悲摄受,即于现生,往生净土,超凡入圣,登不退地。较彼唯仗自力,修戒定慧,以期业尽情空,了生脱死者,殆非譬喻言说所能形容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嘉兴真如寺开念佛堂专修净业缘起疏)

4、乘转轮圣王轮宝喻二

窃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吾人既无立地成佛之资格,又无断见惑任运不造恶业之实证,若不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则恐尽未来际仍在三途六道中,受生受死,莫由出离也,可不哀哉。愿我同人,咸生正信。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近代往生传序)

5、乘转轮圣王轮宝喻三

  真如法性,生佛体同。迷悟攸分,苦乐天殊。故我世尊特垂哀愍。虽于尘点劫前,早成佛道。又复悲运同体,慈起无缘。不违寂光,示生浊世。出家修行,成等正觉。拯彼迷流,同登觉岸。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随顺机宜,循循善诱。大机则示以五蕴皆空,六尘即觉,毕竟一法不立,直下万德圆彰。小机则曲垂接引,为实施权,令其渐培佛种,以作得度因缘。如上随机所说种种法门,虽则大小不同,权实各异。皆仗自力,断惑证真,方出生死。故于如来普度众生之怀,未能究竟舒畅。由是于诸法外,又复特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指极乐世界,以为本有家乡。指阿弥陀佛,以为无上慈父。令其发菩提心,持佛名号,以深信愿,求生西方。果能拳拳服膺,念兹在兹。则以己信愿,合佛誓愿。生佛相契,感应道交。现生则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临终则蒙佛接引,托质宝莲。其有惑业已断,则即登补处,速证佛乘。纵令博地凡夫,通身业力,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既往生已,即得迥出凡流,高预海会。惑不期断而自断,真不期证而自证。此之法门,全仗佛力。喻如跛夫日行数里,若乘转轮圣王轮宝,则顷刻之间遍达四洲。是轮王力,非己力也。毕世修行者,固然如是。即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若能志心念佛,即得蒙佛接引。良以佛视众生,犹如一子。于善顺者固能慈育,于恶逆者倍生怜愍。子若回心向亲,亲必垂慈摄受。又复众生心性,与佛无二。由迷背故,起惑造业,锢蔽本心,不能彰显。倘能一念回光,直同云开月现。性本不失,月属固有。故得历劫情尘,一念顿断。喻如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此实一代时教最妙之法,上圣下凡共由之路。遍透九界之机宜,极畅如来之本怀。猗欤懿哉。何可得而思议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陕西南五台山大觉岩西林茅篷专修净业缘起记)

6、乘转轮圣王轮宝喻四
(印光大师续编卷下·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问,相信借仗佛力,如催眠之自己催眠,则较被人催眠为难,故知自力不如他力。(三)答,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如跛夫自行,日难百里。净土法门,仗佛慈力,便可带业往生。如跛夫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遍达四洲。何可以催眠之事以证。

7、乘转轮圣王轮宝喻五

大觉世尊,愍诸众生,迷本妙心,轮回生死。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众生机,说种种法。虽大小偏圆不同,权实顿渐各异,要皆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究竟成佛而已。然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佛本怀。又为末世众生,业障深厚,智慧浅薄,寿命短促,知识稀少,匪仗佛力,决难现生了脱。于是特开一总摄初中后法,普被上中下根之净土法门。俾彼已证法身者,速成佛道。未断烦惑者,亦出轮回。其为利益,超出一代时教之上。以一则专仗自力,一则兼仗佛力。譬如跛夫,尽日只行数里,若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洲。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也。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下·企庐莲社缘起)


8、乘转轮圣王轮宝喻六

  大觉世尊,愍诸众生,迷本妙心,轮回生死。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众生机,说种种法。虽大小权实不同,偏圆顿渐各异。要皆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究竟成佛而已。然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佛本怀。又为末世众生业障深厚,智慧浅薄,寿命短促,知识稀少,匪仗佛力,决难了脱。于是特开一总摄初中后法,普被上中下根之净土法门。俾彼已证法身者,速成佛道。未断烦惑者,亦出轮回。其为利益,超出一代时教之上。以一则专仗自力。一则兼仗佛力。譬如跛夫,尽日只行数里,若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洲。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也。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三·乐清佛教净业社缘起)

9、乘转轮圣王轮宝喻七

  大觉世尊,调御众生,随机说法。虽大小偏圆不同,权实顿渐各异。要皆为令众生亲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然此佛性,即心本具。非从外来,不自他得。如取家宝,受用现成。故其证也,乃极易事。无奈众生久居生死,迷惑甚深。喻如宝镜历劫蒙尘,欲令即复本体,彻现照天照地之光明,固非一日二日揩磨之功所能得也。如来悲心真切,知众生自力亲证之难。纵有修持,以烦惑未断,再一受生,不免复迷。从兹堕落者多,超升者少。于是特开信愿念佛法门。俾彼已证法身者,速成佛道。未断烦惑者,亦出轮回。较彼唯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其难易盖天渊悬殊也。以一则专仗自力。一则兼仗佛力。譬如跛夫尽日只行数里。若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洲。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也。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三·沪西念佛社缘起)


10、坐火轮船过海喻一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通通皆须做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其难也难如登天。现在全世界,恐亦难有几个做得到的人。若志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唯有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轮船过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汝父女二人,当依我语,则可不虚此生此遇矣。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上·致戚友卿先生书)

11、坐火轮船过海喻二

  闻居士久已念佛,不知曾注意于信,愿,求生西方否。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瞋,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上·与张静江居士书)

12、乘轮渡海喻一

   阁下既看文钞,宜依之而行,则决定会得大利益。切勿因读大乘经,或遇宗教密等等知识,喜其法门广大深妙,与其开示亲切高妙,遂舍净土而修其它法门。则不至徒有种了生死之因,决难即生得了生死之果矣。何以故,以一切法门,皆须自力修持到业尽情空时,方可了生死。否则任汝功夫深,见地高,功德大,倘有一丝一毫烦恼未尽,则仍旧仍是轮回中人。既在轮回中,则从迷入悟者甚少,从迷入迷者甚多。又不知还能遇佛法否。即遇佛法,不遇净土之法,则仍旧出苦无期。仗自力则举世难得一二,仗佛力则万不漏一。净土法门,以自己之信愿持名感佛,佛则以誓愿摄受。譬如乘轮渡海,非己力之所可比也。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复宁德晋居士书一)

13、乘轮渡海喻二

若依余法门,皆仗自力。如渡海然,有翼者固能飞渡。能浮者,已不足恃,况不能浮者乎。仗佛力,则如乘轮渡海,须臾即达彼岸。又如平民致身贵显,殊非易事,而王子甫诞,即为储君。此其间自力他力,难易得失,不可同时而语也。   (印光大师文钞文钞三编卷四·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14、驾慈航喻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多。要了脱生死,究竟如何了脱呢。惟有念佛法门,真信切愿,精进念佛,求生净土。佛法之中,方便多门,参宗学教,都可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为参宗研教,都要务到极处,如实修证,才有希望。这是全仗自力,谈何容易。念佛是攸赖佛的愿力加被。是兼仗佛力,自然确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飞渡。仗佛力如驾慈航。飞渡难免堕落之虞。驾慈航决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难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别底了。总而言之,仗自力参禅悟道,了生死,未证到家,总是不易了。念佛求生净土,只要信愿真切,行持坚固,就有了脱的功能。  (印光大师文钞文钞三编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15、虫咬竹竿喻

   为什么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称为横超法门?古人有个譬喻,把我们具足惑业的凡夫,比做一条虫,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节,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这个虫子要想出来,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竖出的,一个是横超的。竖出的,是自下至上,一节一节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节咬破了,才能够出来。这是比修别的法门,定要断尽见思烦恼,才能出三界的。见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这许多的品数,就比做一根竹子的节数。那虫向上直钻出来,就叫做竖出。例如一个断见惑的初果圣人,要经过七生天上,七生人间的长久时劫修习,才能证阿罗汉,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反人间,才能证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尽,还要在五不还天,渐次修习,才能断尽思惑证四果。这才算是出三界的无学圣人。如果是钝根的三果,还要生到四空天,从空无边处天,以至非非想处天,才能证四果。这竖出的法子,是如此艰难久远的。横超的,就是这条虫子,不向上面一节一节咬,只向旁边横咬一孔,便能出来。这样的法子,比那竖出的,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亦复如是。虽没把见思烦恼断除,但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临终就能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他生到极乐世界去。到了这个清净国土,见思烦恼,不断而自断了。何以故,以净土境胜缘强,无令人生烦恼的境缘故。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尘沙无明,成就无上菩提,何等直捷简易的事。所以古人说,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16、穷子回家喻
 譬如穷子,自迷家乡,一旦得人指示,当即直求归路,断不肯仍旧循乞,孤露他方也。(印光大师文钞增广正编卷二·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譬如穷子,获昔宝藏,得本无得,欢喜无量。既悟佛性,当行佛行,严净毗尼,衾影致慎。发慈悲心,及孝顺心,自利利他,同出苦轮。能如是者,名真佛子。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下·梵网经菩萨戒集证序)
  揭佛日于中天,普照大地;授穷子以果觉,令绍法王。

   近来世乱已极,天灾人祸,频叠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具正知见者,皆知此世界非安隐处,西方极乐世界,乃我本有家乡,于是作归家计,同修净业。又虑临终自力薄弱,无人辅助,及眷属无知,破坏正念,以致仍留此界,不克往生,由是大家提倡饬终助念之事。若绍兴、余姚、云南、上海各佛学会,或订立章程,或阐发利弊,必期于令命终者决定得生西方而后已。此心此事,诚堪钦佩!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二·饬终津梁序)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