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祖师关于自力与他力的譬喻
(2023-09-11 15:16:13)分类: 净土故园 |
净土宗祖师关于自力与他力的譬喻
此一喻古德多有发挥,最早出自龙树菩萨,其《易行品》言: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自力修行即如陆路步行,勤行精进,久乃可得。他力往生即如水上乘船,以信方便,易行疾至。此喻贯穿于净土法门整个弘传过程中,而将此喻发挥至极者,即印光大师,其《文钞》多有阐发。引用二言以明之:
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二、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沉,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沉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
沙子虽轻,入水即沉。石头虽重,乘船可度。自力他力之难易不待言而明矣。故知:无论沙子石头,皆得乘船,方可安然到达彼岸,任意使用也。意谓无论有修无修,都得乘佛愿力,方可确保圆成佛道矣。十大行愿导归极乐,其深远意义即在于此。
二、乘轮王宝喻
昙鸾祖师及印光大师皆有此喻:
昙鸾祖师《往生论注》言:
如人畏三途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四天下。如是等名为自力。
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
印光大师言:
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
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
观二位祖师之言,即知所谓自力者,藉三学而得解脱也。即能持戒、修定、得通、游四天下。所谓他力者,即乘弥陀愿力得解脱也。其喻曰:虽是劣夫,跨驴不上,若乘转轮王行宝,即可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劣夫喻无戒定慧之人,业障深重之人,转轮王宝,即喻弥陀愿力。无自力之行人,只要乘弥陀愿力,即可往生净土而超越生死,纵然业力深重,烦恼未断,亦毫无障碍。如善导大师所言:「诸邪业系,无能碍者。」
三、顺水扬帆喻:
古德云:「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即顺水扬帆之喻,明念佛一法轻松自然,不费丝毫之力,并能快速到达彼岸。安乐易行之道,大显其中。印光大师显此义言:
净土法门:契理契机,用力少而成功易,如风帆扬于顺水,以仗佛力故也。
其他各宗:用力多而成功难,如蚁子上于高山,全凭自力故也。
两相比较:仗佛力者,用力少而成功易;仗自力者,用力多而成功难。我们是愿如蚂蚁一般一步一步往上爬呢?还是顺水扬帆,早归家乡?久劫轮回养成的习贯,已使我们有时难免会陶醉于爬山的感觉,感叹于那难能可贵的勇猛精神。只是不知何时才能爬上那高高的山顶(印光大师言:当在驴年),不得不苦了阿弥陀佛十劫的期盼。
四、如照山水喻:
印光大师言:
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
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
通途者,自力难行道;特别者,他力易行道。自力修行如画山水,一笔一画而渐次成就(渐教);他力修行如照山水,一照俱了,当下圆满成就,所谓一念具足无上功德也(顿教)。如是巧喻,将二法一渐一顿,一难一易,显彰无遗。
五、太子堕地喻:
印光大师言:
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
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
世之士人,须由自己的艰辛努力,方可混得一官半职。太子堕地,即可承绍大统,贵压群臣,为一切臣宰所恭敬也。喻净土一法,仗他力者,圆成佛道,力超众圣。二法之「难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
如是众喻,无不阐明净土法门之易行易往,他力本愿之圆顿直截。所谓「至简至易,至顿至圆」也。若如此明了之譬喻仍难信入,则无可奈何矣!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古今多有深入经藏,彻悟自心,于此法门,不生信向者,以死执仗自力通途之教义,论仗佛力特别之因果之所致也。使知此义,则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以此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也。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下·无量寿经颂序)
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使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往生极乐世界,虽一丝烦恼未断,然已圆证三不退,位齐等觉;非己之功,全仗弥陀愿力加持!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1、轮船运石喻
阁下既相信光,当依光所说,方有实益。否则虽有信心,但作种未来之善根而已。吾人在生死轮回中久经长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灭尽烦恼惑业,以了生脱死,其难愈于登天。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沉,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沉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沉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阁下但生信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再起别种念头。果能如是,寿未尽则速得痊愈,以专一志诚念佛功德,便能灭除宿世恶业,犹如杲日既出,霜雪即化。寿已尽则即能往生,以心无异念,即得与佛感应道交,故蒙佛慈接引往生也。阁下若信此话得及,则生也得大利益,死也得大利益。
2、乘轮船渡海喻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由迷悖自性,以致轮回生死,无有了期。如来欲令复本心性,随顺机宜,说种种法。然欲仗自修持力,于现生中,做到真穷惑尽,以出轮回而了生死者,末世实难多见。唯修净土法门,无论上中下根,老幼男女,但具真信切愿,以至诚心,念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待至临终,即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则万不漏一。以仗佛慈力,获此巨益,如乘轮船以渡海,非自己本事能然也。以故历代诸菩萨祖师善知识,悉皆极力提倡此法,以其是了生死之捷径,成佛道之要法故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岳运生居士往生记)
3、乘转轮圣王轮宝喻一
佛法深广,犹如大海,虽法身大士,尚不能穷源彻底,况博地凡夫乎。然如来以大慈悲,欲令一切若圣若凡,同于现生,出离生死,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如跛足懦夫,终日难行数里,若乘转轮圣王轮宝,不须崇朝,即可遍达四大部洲,二者迟速,天渊悬殊。凡夫未断惑业,固无了生死分,若以信愿念佛,感佛慈悲摄受,即于现生,往生净土,超凡入圣,登不退地。较彼唯仗自力,修戒定慧,以期业尽情空,了生脱死者,殆非譬喻言说所能形容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嘉兴真如寺开念佛堂专修净业缘起疏)
4、乘转轮圣王轮宝喻二
窃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吾人既无立地成佛之资格,又无断见惑任运不造恶业之实证,若不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则恐尽未来际仍在三途六道中,受生受死,莫由出离也,可不哀哉。愿我同人,咸生正信。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近代往生传序)
5、乘转轮圣王轮宝喻三
真如法性,生佛体同。迷悟攸分,苦乐天殊。故我世尊特垂哀愍。虽于尘点劫前,早成佛道。又复悲运同体,慈起无缘。不违寂光,示生浊世。出家修行,成等正觉。拯彼迷流,同登觉岸。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随顺机宜,循循善诱。大机则示以五蕴皆空,六尘即觉,毕竟一法不立,直下万德圆彰。小机则曲垂接引,为实施权,令其渐培佛种,以作得度因缘。如上随机所说种种法门,虽则大小不同,权实各异。皆仗自力,断惑证真,方出生死。故于如来普度众生之怀,未能究竟舒畅。由是于诸法外,又复特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指极乐世界,以为本有家乡。指阿弥陀佛,以为无上慈父。令其发菩提心,持佛名号,以深信愿,求生西方。果能拳拳服膺,念兹在兹。则以己信愿,合佛誓愿。生佛相契,感应道交。现生则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临终则蒙佛接引,托质宝莲。其有惑业已断,则即登补处,速证佛乘。纵令博地凡夫,通身业力,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既往生已,即得迥出凡流,高预海会。惑不期断而自断,真不期证而自证。此之法门,全仗佛力。喻如跛夫日行数里,若乘转轮圣王轮宝,则顷刻之间遍达四洲。是轮王力,非己力也。毕世修行者,固然如是。即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若能志心念佛,即得蒙佛接引。良以佛视众生,犹如一子。于善顺者固能慈育,于恶逆者倍生怜愍。子若回心向亲,亲必垂慈摄受。又复众生心性,与佛无二。由迷背故,起惑造业,锢蔽本心,不能彰显。倘能一念回光,直同云开月现。性本不失,月属固有。故得历劫情尘,一念顿断。喻如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此实一代时教最妙之法,上圣下凡共由之路。遍透九界之机宜,极畅如来之本怀。猗欤懿哉。何可得而思议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陕西南五台山大觉岩西林茅篷专修净业缘起记)
6、乘转轮圣王轮宝喻四
(印光大师续编卷下·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问,相信借仗佛力,如催眠之自己催眠,则较被人催眠为难,故知自力不如他力。(三)答,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如跛夫自行,日难百里。净土法门,仗佛慈力,便可带业往生。如跛夫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遍达四洲。何可以催眠之事以证。
7、乘转轮圣王轮宝喻五
大觉世尊,愍诸众生,迷本妙心,轮回生死。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众生机,说种种法。虽大小偏圆不同,权实顿渐各异,要皆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究竟成佛而已。然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佛本怀。又为末世众生,业障深厚,智慧浅薄,寿命短促,知识稀少,匪仗佛力,决难现生了脱。于是特开一总摄初中后法,普被上中下根之净土法门。俾彼已证法身者,速成佛道。未断烦惑者,亦出轮回。其为利益,超出一代时教之上。以一则专仗自力,一则兼仗佛力。譬如跛夫,尽日只行数里,若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洲。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也。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下·企庐莲社缘起)
8、乘转轮圣王轮宝喻六
大觉世尊,愍诸众生,迷本妙心,轮回生死。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众生机,说种种法。虽大小权实不同,偏圆顿渐各异。要皆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究竟成佛而已。然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佛本怀。又为末世众生业障深厚,智慧浅薄,寿命短促,知识稀少,匪仗佛力,决难了脱。于是特开一总摄初中后法,普被上中下根之净土法门。俾彼已证法身者,速成佛道。未断烦惑者,亦出轮回。其为利益,超出一代时教之上。以一则专仗自力。一则兼仗佛力。譬如跛夫,尽日只行数里,若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洲。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也。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三·乐清佛教净业社缘起)
9、乘转轮圣王轮宝喻七
大觉世尊,调御众生,随机说法。虽大小偏圆不同,权实顿渐各异。要皆为令众生亲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然此佛性,即心本具。非从外来,不自他得。如取家宝,受用现成。故其证也,乃极易事。无奈众生久居生死,迷惑甚深。喻如宝镜历劫蒙尘,欲令即复本体,彻现照天照地之光明,固非一日二日揩磨之功所能得也。如来悲心真切,知众生自力亲证之难。纵有修持,以烦惑未断,再一受生,不免复迷。从兹堕落者多,超升者少。于是特开信愿念佛法门。俾彼已证法身者,速成佛道。未断烦惑者,亦出轮回。较彼唯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其难易盖天渊悬殊也。以一则专仗自力。一则兼仗佛力。譬如跛夫尽日只行数里。若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洲。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也。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三·沪西念佛社缘起)
10、坐火轮船过海喻一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通通皆须做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其难也难如登天。现在全世界,恐亦难有几个做得到的人。若志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唯有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轮船过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汝父女二人,当依我语,则可不虚此生此遇矣。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上·致戚友卿先生书)
11、坐火轮船过海喻二
闻居士久已念佛,不知曾注意于信,愿,求生西方否。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瞋,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上·与张静江居士书)
12、乘轮渡海喻一
13、乘轮渡海喻二
若依余法门,皆仗自力。如渡海然,有翼者固能飞渡。能浮者,已不足恃,况不能浮者乎。仗佛力,则如乘轮渡海,须臾即达彼岸。又如平民致身贵显,殊非易事,而王子甫诞,即为储君。此其间自力他力,难易得失,不可同时而语也。
(印光大师文钞文钞三编卷四·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14、驾慈航喻
15、虫咬竹竿喻
16、穷子回家喻
前一篇:梦参法师:明心见性不等于成佛
后一篇:法显从斯里兰卡带回哪些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