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净土法门千稳万当
(2023-08-29 15:40:01)分类: 净土故园 |
印光大师:净土法门千稳万当
此一段光明(妙明真心),非因非果,非圣非凡,非断非常,非生非灭,亘古亘今,照天照地。佛未出世,祖未西来。人人具足,无余无欠。无奈众生在迷,怀宝受困。反承此照天照地之光,起惑造业,轮回六道。于是世尊欲施济度,示成正觉。当其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时。乃浩然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于是随机施化,对病发药。由众生根器不等,故其所说,或渐或顿,或实或权,种种不同。虽则设诸方便,无非曲诱众生,令其各各彻证此之心光,究竟成佛而已。所谓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始则千机并育,终则一道同归也。
又以钝根众生,现生不能了脱。则轮回生死,了无底止。以故特开一信愿念佛法门,俾未断惑者,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已断惑者,仗佛慈力,速证法身。普使上中下根,若圣若凡,同证真常,诞登彼岸。极畅如来出世之本怀,彻获众生本具之佛性。猗欤佛恩,穷劫莫赞。及至大教东流,遂以此法,目为莲宗。以其念佛求生西方,莲华化生,得预莲池海会,亲炙弥陀世尊,及观音势至,诸上善人故也。
自后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此所见所成,乃指吾人即心本具之天真佛性而言。令人先识其本,则一切修证等法,自可依之进趣,以至于修无可修,证无可证而后已。非谓一悟即成福慧两足,圆满菩提之究竟佛道也。喻如画龙点睛,令其亲得受用耳。由是腾辉震旦,炳焕赫奕。即心即佛之道,非心非佛之法,遍布寰区。天机深者,于一机一境,识其端倪。则出词吐语,自离窠臼。入死入生,了无挂碍。得大解脱,得大自在矣。倘根机稍劣,纵得大悟,而烦恼习气未能净尽,依然还是生死中人。出胎隔阴,多致迷失。大悟者尚如是,况未悟乎。固宜专心致志于仗佛慈力之净土法门,方为千稳万当之计也。
圆照刘居士,宿根深厚,现行精纯。于禅净两宗,各得其旨。而尤以念佛法门,为究竟自利利人之道。每有所感,辄形诸诗歌。笔而录之,得一百零八首。题其名曰摸象。盖以道大无方,岂凡庸一言可以道尽。不过取其意之所适而已。其子及族人,欲后世咸所禀承,拟列诸家谱。令(光)叙其大旨,用告来者云。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三》:刘圆照居士摸象诗序
学佛绝不能离开净土法门
传印法师
释迦牟尼佛示生人间,说种种法,度脱众生,无非为了怜愍我等凡夫,迷昧自心,沉没六道,妄受生死剧苦。佛陀兴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救拔我等,观机施教,应病与药,为对治众生无量烦恼,广说无量法门,总括起来,不外乎律、教、禅、密、净五宗。所谓律为佛身,教即佛语,禅是佛心,密以“陀罗尼”总持身口意三业而与佛陀不思议境界直下相应。佛陀以此而成就自己,亦以此而化度众生,众生若能依之修行,便得转染成净,转凡成圣。
然而要知道,按一般通途法门,须断见惑才能证得初果预入圣流;思惑断尽,才能证得四果,了脱三界生死。这在你我这样根器的凡夫,于此生中,可以说是断难企及的。佛陀为畅度生本怀,由彻底悲心,无问自说,宣示普摄群机乃至包容五逆十恶众生的净土法门,凭仗信愿行力,感应阿弥陀佛,纵无力断惑,亦能往生;一念恳切投诚,即得诞登彼岸。一生彼土,即获得永不退转。如是殊勋,旷劫莫举。
对一般通途法门,净土为特别法门。而此法门,甚深难测。不仅一般泛泛的信徒,即使深通宗教的大知识家,也往往犹疑或忽视。净土法门,其事虽简而至妙,其理虽近而至深。由于念佛一法,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全体是佛境界。究其实际,如是境界,虽等觉菩萨,尚不能知其少分,况凡俗之流!我等但肯仰信佛语,依教奉行,必获实益。
要知道,律为教禅密净的基础,如果不严持戒律,则教禅密净的修持功德无由建立,譬如宫殿楼阁建造在沙滩上,未成即坏;净土为律教禅密的归宿,譬如百川万流,统归大海。古德说,净土法门“似地均擎,如天普盖”,“统摄律教禅宗,普被上中下根”,“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如同我们生活离不开空气,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前一篇:印光大师谈金刚经
后一篇:印光大师:往生的条件是信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