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说观世音三昧经(精校本)首发

(2023-04-13 16:32:03)
分类: 圣贤遗教


 佛说观世音三昧经(精校本)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羅勒國,栴檀精舍中,與諸菩薩眾,三万人俱,二千五百羅漢,四部之眾,天龍八部皆來雲集。爾時世尊入於三昧,寂无言說。時諸弟子,心生疑惑,怪佛所以,各自相謂:云何世尊默然,永无言說?我等徒眾,有何利益?
   爾時,阿難從座而起,叉手前白佛言:巍巍天尊,其意難測。我等今日請何等法?問何等事?思何等義?受何利益?佛今默然,更無言說,三界眾生增益邪見,便自相向,悲涕流淚。哀哉歎曰:今日如來,入於三昧,何時醒寤?
   於時,世尊即放眉間白豪一光,照曜十方,遍恒沙界。時諸弟子,心生歡喜,得未曾有,各各恭敬,立住一面。 
   爾時,佛告諸弟子,聽我所說。一切大眾,各皆合掌,聽佛所說。 
    佛言:我觀三界,空无所有,亦无堅固,復无有實,亦无停息。諸法空寂,因緣故有,和合則生。亦可演說,亦不可說。
    爾時,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法若可說,便應不无。不无之法,便應可說。佛言:善哉!緣合則有,緣散則離。諸法如是,從緣而生,緣灭則盡。觀世音菩薩白佛言:如佛所說,實不虛也。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向所說,甚難思議,亦難測度。如佛所說,實將無虛,今便問佛,云何名斯經?
   佛告阿難,此經名《觀世音三昧經》。我於往昔為菩薩時,常見過去佛讀誦斯經。今吾成佛,亦復讀誦,未曾休息。我今成佛,良由此經。此經明聖,難可比度。喻如日光,能照幽冥,此經亦爾。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此經者,真我弟子。流通正法,法將明矣。三寶不灭,興隆正覺,盲冥受悟。若有眾生,得聞此經,念而不忘,五劫不堕阿鼻地獄。當知此《觀世音三昧經》正是良藥,救人苦難,拔除煩惱,千劫万劫,不堕惡趣。當知斯經,名大法王,化人受道,百千万億。此經難聞,亦復難見。譬如摩尼寶珠,其明甚盛,照百千界,人見歡喜,都无憂惱。此經亦爾,若人得聞,必離惡道。
    爾時阿難,重白佛言:云何行此經,復何應現?佛言:阿難,若欲行此經,應淨房舍中,懸諸幡盖,散花燒香,端坐七日,念无異想,誦此《觀世音三昧經》。爾時觀世音,即自現身,其形紫金色,身長丈二,項背日光。其色似白銀,手捉蓮花,現其人前。七日之中,日有一事。初一日時,現栴檀勳陸香,使行人聞之。二日之時,於夜半中,現大光眀,行人得見,心大歡喜。三日之時,現一蓮華,大如車輪,其花甚盛,猶白銀色。四日之時,現天人身,身長一丈,身著天衣,現彼人前。行人見已,同共娛樂,論說諸法。五日之時,即自現身,證得三昧,自見過去,生死劫數。六日之時,復現天宮,五色雜寶所作,有四菩薩端坐說法。行人見已,漸漸心明。明徹十方,即大歡喜,奉心敬禮。七日之時,觀世音菩薩,即自現身,其光晃曜,明過於日。行人見已,心甚荒迫。觀世音菩薩即舉左手,摩行人頂,心得安隱。復舉右手,指於西方妙樂國土,行人尋時,即見西方无量壽國。國土清淨,琉璃寶樹,華園浴池,處處皆有。行人見已,煩惱消除,无明根拔。此諸行人等,世世所生,常與觀世音相值。復見閻浮提雜類國土,猶如掌中阿摩勒果。復見東方阿閦佛國,不動如來,登王高坐。其諸菩薩,多有眷属,為人說法。其地平正,名花浴池,處處皆有。復見北方欝單越國,彼土人民,壽命長遠。永无正法,可以習誦。命終之時,當堕惡趣。復見上方,香積佛國,蓮華林茂,經行禪室。悉為香華,多饒菩薩。復見下方,百千万國,金剛精舍,金剛諸園,金剛城,金剛座。其諸菩薩,悉在座上,為人說法。行人見已,即得六通,具八解脫,得无礙智。飛到十方,随意即至。千劫万劫,百千億劫。度人無量,得神通力。具陀羅尼,辯才无滯,樂說甚多。當知此經,是大威力。七日七夜,讀誦此經。如前所說,都无虛事。若有虛者,我即妄語。諸餘經典,皆不可信。
    阿難從座而起,合掌讚佛:世尊金剛慧,出語皆真實。一切諸眾生,頗有能信者。若不信此經,將堕惡道中。巍巍天中天,頗有不歸佛。我見魔波旬,稽首來宗仰,今說觀世音,三昧正經典。

    爾時佛告阿難,此經亦名安隱處,亦名脫苦,亦名歡喜,亦名離惱患,亦名除疑惑,亦名離惡道。若有比丘,犯四重禁,五无間罪。若比丘尼,犯八重禁,放恣精神,串縱六情,破壞正法。若有優婆塞、優婆夷,犯五逆罪。若能行此《觀世音三昧經》者,如向所說,眾罪悉滅无餘。亦見十方淨妙國土,如前所說,等无有異。佛告阿難,若人受持讀誦斯經典者,應持此呪。此呪難聞,亦復難遇。若持此呪,應断酒肉,不食五辛,貪瞋恚怒,悉為當断。諸婬女色,悉復不為。清淨梵行之人,乃能受持斯經神呪。

   南无佛陀(一)觀音大呪(二)南无達摩(三)觀音明呪(四)南无僧伽(五)觀音神呪(六)拘摩頼陀(七)陀波當(八)阿違鄧(九)豆唐(十)頼波陀(十一)頼摩尼伽尼伽(十三)陀多達多(十四)阿由陀(十五)阿覆唐(十六)丘唐(十七)阿兜耶(十八)覆兜耶(十九)阿由提(廿)斯摩頼陀(廿一)浮多耶(廿二)伽陀波(廿三)伽陀利(廿四)波神佉(廿五)佉陀那唎(廿六)伽陀波(廿七)莎呵。
   如此神呪,諸佛如来,皆當讀誦,不獨我也。佛告阿難,若有受持讀誦斯方等經,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於我滅後,開化十方。一切眾生,使得聞之。皆離惡道,終不堕地獄、餓鬼、畜生。持此經者,若入大水,水即乾竭。若入大火,火即消灭。若遭大賊,刀箭即折。若遭縣官,枷鏁即裂。若入地獄,苦毒變樂。若有眾生,欲得天眼通者,天耳通者,他心智通者,宿命通者,漏盡通者,身中通者,當持此經,七日七夜,自觀身中,內外穢惡,流溢不淨,即得六通,无礙解脫。欲得離地獄者,不作畜生者,欲得見十方世界者,欲得長壽者,欲得值佛聞法者,欲得淨妙國土生者,欲得捨惡身者,欲得捨女人身者,欲得遠離八難者,欲得作沙門者,欲得中國生者,欲得生天者,當持此經,讀誦受持。持是經者,慎莫放逸,必如所願。

    爾時阿難,從座而起,而白佛言:觀世音有何神力,威神乃爾。佛今稱歎,其德不輕。佛告阿難,我今道實,其事不虛。我念觀世音菩薩於我前成佛,号曰正法眀如来、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无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我於彼時,為彼佛下,作苦行弟子。受持斯經,七日七夜,讀誦不忘,復不念食。不念五欲,即見無量百千諸佛在我前立,於斯悟道,今得成佛,号曰釋迦牟尼。受持斯經,猶故讀誦,况復今日,汝等諸人,宜應受持,莫令懈怠,何以故?觀世音菩薩有大威神力故,現神通力故,救眾生故,度苦難故,現紫磨身故,欲使行人得成道故,當知此《觀世音三昧經》,甚難思議,不可分別。汝等阿難,於我灭後,急應流通此經。
    此經出時,當有衆魔、比丘及比丘尼,毀破諸戒,无法自持。猶如天牛獐鹿,无法自持。徒為沙門,飲酒食肉。昏婬五欲,不自制断。猶如外道,无戒可持。命終當堕阿鼻地獄,億劫受罪,出為畜生。如斯人輩,不信此經。自相謂言:此經非佛所說,魔所說耳。便相告語,焚燒此經,競共破壊。如斯人輩,增益惡道,千劫万劫,終无有得復人身時。諸三昧經,何其復聞,唯有須陀洹人,乃至十住菩薩,當信此經,流通此經。

    佛告阿難,此經出時,當衆法明時,白衣賢者,生天无量,受道万億。當有出家比丘比丘尼,甚不精進,多貪財物,聚積穀帛,多作生業,養育畜生。常與獵師、婬女、國主、酤酒、屠兒、魁膾(kuí kuài刽子手),以為親厚。如斯人輩,永不見佛。若能讀誦受持斯經者,罪漸漸自然灭盡。若不讀此經,必當堕惡道。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佛告阿難叵思議,光明甚盛照十方,摧灭三界魔波旬,拔除苦惱觀世音。
普現一切大神通,受持斯經讀誦持,不堕惡道離諸見,七日七夜菩薩現。
  手摩行人頂上時,行人心中无有疑。掃地清浄嚴一房,思惟觀音三昧經。
  即現十方如眼前,備足六通一時間。受持斯經解苦空,觀三界理明眼澈。
永離苦難三惡道,讀誦斯經是真實。除五盖心離四魔,得離生死煩惱河。
於時踊躍得身通,稽首禮佛觀世音。三昧方等度諸人,其不信者堕惡道。
   說此偈時有一樹,葉如車輪枝敷茂,普覆十方盖大千,花中化佛異同音。
  其形甚好身紫金,演說法味義甚深。各各赍花下散佛,普及大衆觀世音。
   作天伎樂出妙聲,於時十方佛来聽。魔王荒迫心中驚,釋迦如来乘空行。
觀音菩薩即現身,於時大衆悟道真。度脫衆生果報因,同時讚歎奇哉佛。
現金色身作十力,行人脩道得如是。阿難稽首過去佛,於先灭度今已出,号觀世音大菩薩。
稽首无上天中天,大勢菩薩觀世音,能度十方苦難人,我今稽首難思議。
 普現十方魔皆知,摧灭魔宮碎殿時。是故稽首正法王,哀哉无量事難當。
  拔地獄苦生天宮,今故稽首現世間。威神无量淨國土,得離生死未来苦。
   爾時,佛告阿難:汝當受持此經,開化聾盲,使得聞見,必得悟道。若有人能受持此經,當得五種果報。何等為五?一者離生死苦,灭煩惱賊;二者常與十方諸佛同生一處,出則随出,灭則随灭。生生之處,不離佛邊;三者弥勒出世之時,常為(龙华)三會初首;四者不堕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中;五者生處常值浄妙國土。是為五種果報。
   佛告阿難:世有五種人不得成佛。一者邊地,國王常懷怒惡,興師相伐,國國自相戰鬪,共相煞害。晝夜思惟,念欲相欺。以是之故,常生難處。二者栴陁羅人,心中常念,食噉人血,行於冢間,覓人死尸,无時停息。三者破戒比丘及比丘尼,於佛法中,是破戒賊。心懷嫉妒,加誣他人,狂生是非。自稱譽好,道他人惡。見善不說,自惡不道。猶无一念,心生悔情。四者多婬之人,不避親疏,道俗尊卑,晝夜思念,无時停息。无有一念,念衆善法。五者出家還俗,毀壞道法,向世間人,稱說言語:道佛无聖,佛无神力,佛不能得度人。由毀謗故,堕惡道中。逕歷諸趣,常懷苦惱。若能受持《觀世音三昧經》者,改往脩来,受持斯經,七日七夜,讀誦通利,衆罪消盡,如向果報。復能終生行道,誦習斯經,未曾廢忘。若忘失者,我於夢中,即教此人,還令得故。即說偈言:
   佛告諸比丘,我念過去世。苦行超九劫,初得菩提心。
   誦習此經典,於其七日間。即得見十方,過去未来佛。
悉現在我前,受持觀世音。三昧方等經,由是成正覺。
  普現金剛身,觀見三界事。猶若如掌中,有見地獄苦,救濟令得出。十力四无畏。得悟神通力,遊騰遍十方,或大還復小。今見觀世音,如我等无異,俱時成正覺。

   爾時大衆,諸天帝釋,及於天人,聞斯經已,恭敬起立,繞佛三匝,即悟須陀洹道。五千比丘,道成阿羅漢。二百五十比丘尼,道成阿那含。時衆人民,皆悟无上正真之道。天龍鬼神、四輩弟子,咸皆歡喜,作礼而去。

观世音三昧经
简介
《观世音三昧经》,佛教经典。译者不详。一卷。是宣扬观世音信仰的重要经典。经中谓观世音在释迦牟尼之前早已成佛,过去佛及释迦作菩萨时均诵此经。又述供养诵读此经的方法、功效等。本经最早见录于隋《法经录》,被判为伪经。《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视为正经,编入藏内。《开元录》将其编入“疑惑再详录”。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此经在历史上影响颇大,多种佛教章疏均曾引用,对中国观世音信仰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 

《历代三宝记》“大乘修多罗失译录部”中首次提及此经,后由其他的经录分别记载于“疑伪部”或“失译部”中,但未被历代大藏经所收录。现于敦煌遗书中发现残卷三份,编号分别为北8280、北8281、S.4338,另在日本京都博物馆保存有奈良时代的唯一完整的抄本。本经主要内容为观修禅定达到觉悟和消除罪障的方法。
  经文文义有四:首叙提及经名,释迦文佛入于三昧禅观之中良久默然,与会大众不解其义,阿难为利益众生故,祈请佛陀开示要义,佛陀垂悯众生宣说诸法空寂之理,此时唯观音大士悟达佛陀所说空理,并提及《观音三昧经》名,宣说过去诸佛皆依此经成佛。其次释迦文佛证明观音所言如是,观音过去为释迦师,因行苦行,受持此经七日七夜,现见十方诸佛,悟道成佛。其次宣说禅修的具体方法,首先行者于精舍内燃香散花等做前方便,后诵此经,止息妄念。七日之中,禅观不懈,初一日中现檀熏香,使行者闻之;次日现大光明,使行者见之;三日现大莲华,犹如车轮;四日示天人身,现行者前;五日行者即现自身,证得三昧,能见过去无量生死劫数;六日现见四大菩萨,端坐说法;至七日时,现见观音大士,放大光明。七日之中,其所见境,皆随禅观浅深的次第,所现境界逐渐朗然清晰。其次宣说佛说此经陀罗尼咒,劝勉受持及其功德。最后宣说受持此经得五种果报,一者离生死苦,二者常与十方诸佛同生一处,三者弥勒出世常与三会,四者不堕三恶道处,五者生处常值净妙国主。
本经详尽的描述了诵持此经于禅观中亲觐观音大士,大士所现紫金色身、光明无量,并手摸其顶加持行者;再者重塑大士乃正法明如来的过去身份,亦为释迦之师。这为弘扬观音信仰起到了推动作用,在隋唐时期吉藏、智者等大师多次在注疏时提及此经。

  此版本系法印師兄根據“國家圖書館善本佛典”數位版, No. 8817 佛說觀世音三昧經 第 D11 冊,及三種敦煌版本,及官網上的日本的卷子,共五個版本,参校整理之版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