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佛劝父亲和族人皆修净土法门

分类: 人文关怀 |
释迦佛劝父亲和族人皆修净土法门
释迦牟尼佛劝他的父亲修哪个法门?
父王问为什么不教他修行?「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也就是说,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菩萨也没有办法完全搞清楚。不但一般菩萨不能接受,十地菩萨都有困难。经上常常说八地以上菩萨,真正讲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什么人具足接受的条件?八地以上的菩萨。菩萨阶位一共有五十一个位次(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十地、等觉),八地以上是最高的四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等觉,这最高的四个位次。好比五十一层大楼,最顶上的四层,他达到这么高的地位,佛给他讲这些,他们听得懂。七地以前还不能完全了解,所以不是所有弟子都能够修行的。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了解,净饭大王所说的,必须是后人所讲的上上根机的人。
所以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向他父王报告的,诸佛果德真是有无量深妙境界,一定要明心见性,你才能够证得。神通解脱,解脱是大自在,没有丝毫障碍;神通,没有一样事情他不能办的。这不是凡夫所行境界,所以劝父王行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不可思议,念佛三昧虽然不是最高的境界,它通。像海贤老和尚,只要具足三个基本条件,老实、听话、真干,传给你念佛三昧,你在一生当中就通了。多少时候通的?如果求往生,三年就通了。如果不求往生,希望做到一心不乱,大概十年到二十年肯定通了,关键是放下。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法身菩萨,就是明心见性。因为心性是本有的,心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本来具足,不是外头来的,你只要具备这个条件,你就能够得到,这是真理。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是佛对他父亲真正的劝请。我们看原文,「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先说一切众生,在生死当中,念佛之心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人死了以后将来到哪里去,完全看你的念头。到哪里去,完全自己做主,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这一点一定要知道,你念什么就往哪一道去。你念佛,念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了。念其他的佛,去不了极乐世界,能不能到他的国土?不能。为什么?它还要条件,你不具足。这些条件都是要断烦恼,没有一尊佛国土是带著烦恼去往生的,没有。只有极乐世界,就这一家,其他的都要断烦恼才能提升境界,这个事就难了。
选自老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30集
释迦牟尼佛劝他父亲修念佛法门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生死中念佛之心,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
佛陀向父亲推荐念佛法门
佛在《念佛三昧经》中,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佛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
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
佛告父王:如伊兰林,方四十由旬。有一科牛头栴檀,虽有根牙,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噉其花果,发狂而死。后时栴檀根牙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希有心。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佛陀向他父亲推荐的法门,一定是最好的法门
净旻法师
释迦牟尼佛劝父王念佛求生净土,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净饭大王活了93岁,这是非常高寿的,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呢,他是报父恩回国省亲,见到了父亲净饭王,他就问佛:我应该修什么法门?佛就告诉父亲:修念佛法门,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后来释迦族很多人(《大宝积经》说是七万人)都跟净饭王一起得生净土的,这就是一个重要的示现。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净土法门最殊胜!
从人之常情来讲,儿子做裁缝,一定要做几件最好的衣服孝敬父母。儿子做医生,一定会有最好的治疗方案和最好的养生方案贡献给父母。这都是人之常情。那么作为佛来讲,他是一个大孝的人,他以最无上的法门来供养他的父亲,所以“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这个绝对不能理解为净饭王根性比较低劣,只能念念佛。别的微妙法门他不堪去承受,或者说他还修不了,只能念念佛。那你这就是真的谤佛,谤佛的父亲。因为只有等觉大士才能示现成为佛的父亲,不是说张三李四都能去做佛的父亲、佛的母亲。佛母摩耶夫人,是千佛之母,过去迦叶佛、未来弥勒佛都要摩耶夫人去示现做他的妈妈。人间没有第二个女人有这种福报成为佛的母亲。所以,她45岁走千万不要认为说佛的妈妈这么没福报,你要看她到哪里去了,往生忉利天中。到底忉利天的福报大还是人间的五浊恶世福报大?
我们一定要相信释迦牟尼佛向爸爸推荐的法门,一定是法门中最好的法门,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尊重念佛法门呢?怎么可以轻慢它呢?这是佛向父亲推荐的法门,我从这个角度来信受和推广念佛法门。
佛劝父王及七万释迦种族往生净土
当世尊为净饭王种种方便宣说是法时,净饭王与在场的七万释迦种族都成就无生法忍,于佛菩提心不退转,未来当得成佛。
世尊看到这些释迦种族的人都已具足深信之后,即便微笑,于是马胜比丘就问佛:世尊为众生故示现微笑,愿听佛宣说开示如是微笑之意,以此解开大众心中疑惑。大家都有疑问:为何如今佛在此释种之前而现微笑?若得世尊解说开示,则必令大众心得欢喜而安住佛法。诸佛弟子得知如是意后,必定坚固本誓愿而速得通达无上智慧,请世尊慈悲为大众宣说此意,以解众疑,令得欢喜。
于是佛就回答马胜比丘说:我为这些释种显现微笑,是因为他们已成就决定智,能体悟诸法空相,皆悉因缘所起,非有实体,所以对如来真实义深信不疑,令心安住无尽佛法。如是大众依无所得而精勤趣向无上菩提,速得通达一切法。在人间命终之后当往生极乐世界,亲近供奉无量寿佛。往生极乐世界后由无量寿佛本愿之故,一切无畏而速得成就无上菩提。以神通力前往十方佛刹供养无量诸佛积累资粮。一心安住而能供养十方诸佛,怜悯十方众生之故求趣无上道。如是经历无量劫前往十方供养无量诸佛人天导师,圆满福慧资粮,最终当得成佛。如是诸佛成佛之后度化十方无量众生,令其发心趣向佛道乃至成佛,又能度化十方众生。所以在其佛土的众生都当成佛,如是诸佛没有声闻弟子,都是大乘菩萨行人趣向佛道者。
如是一一诸佛寿命一劫,正法住世无量阿僧祇劫,佛灭度之后,具足大智诸菩萨众,持如是正法度化世间众生。经过亿岁乃至无量阿僧祇。是诸佛子教化无量众生,令得趣入无上道,所说之法与第一义谛大空相应。令一切众生安住不放逸行而修集如是不可思议空寂之法,速当成就一切智智,而于不放逸行心生向往。
一切人天大众,听到世尊开示此等释种趣向成就如是无量功德,皆悉踊跃欢喜,因此发心志愿趣向无上佛道。
《大宝积经》里讲到,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净饭王,与七万释迦族人闻法解悟,得无生法忍。然后,佛现微笑说偈语:“释种决定智,是故于佛法,决定心安住,人中命终已,得生安乐国。”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净饭王与这七万释迦族人,在人间寿命尽了,命终以后,都会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也是“面奉无量寿”。见到阿弥陀佛,也能很快成就无量佛果。这是在《大宝积经》上讲的。
这就说明,念佛法门的的确确是非常殊胜,非常可贵,佛也是劝自己最亲的父亲——净饭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说明这个法门一定是最好的,如果不是最好的,不会劝自己的父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佛经当中,涉及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经典很多很多。日本人专门从佛经当中,把所有佛经当中涉及到西方极乐世界,涉及到阿弥陀佛的经典,收集整理了一部经典,叫《阿弥陀佛圣典》,收集了很多很多净土经典。
佛陀教导净饭王等七万释种得生极乐国
——大宝积经 菩萨见实会:
尔时世尊知诸释种得深信已而现微笑。尔时慧命马胜比丘以偈问曰:
十力一切智,何因现微笑?愿说彼笑因,断世诸疑网。
佛为释众故,而现微笑瑞,为诸人天众,速除诸疑网。
得闻大雄说,世间离诸疑,其心皆欣喜,安住佛法中。
世尊诸子等,得知微笑事,坚固住誓愿,智慧必通达。
唯愿尊导师,断除大众疑,众等除疑已,必得广大乐。”
尔时世尊以偈答马胜曰:
诸法(生灭法)不可得,释种皆得知,是故于佛法(不生灭法),决定心安住。
名称大释种,依于无所得,当得上菩提,晓知一切法。
人中命终已,此释种决定,得生安乐国,面奉无量寿。
住安乐国已,无畏成菩提,能趣十方界,供养无量佛。
安住一佛土,能供十方佛,愍诸众生故,而求无上道。
游历诸佛国,供养彼佛等,皆已神力到,随佛所出处。
无量僧祇劫,供养诸导师,以种种妙供,后当成佛道。
一一成佛已,能度无量众,令得成佛道,复化诸众生。
彼国众生辈,皆当成佛道,彼诸世尊等,不度声闻众。
一一诸佛等,俱寿一劫岁,彼佛正法住,无量阿僧祇。
彼佛灭度后,大智菩萨众,持法化于世,亿岁阿僧祇。
彼诸佛子等,教化无量众,置于无上道,说法悉空寂。
令住不放逸,修集空寂法,能得一切智,乐不放逸事。”
闻是释种趣,世尊所说者,天人咸欣喜,志求于佛道。
——大宝积经 菩萨见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