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名念佛即是实相念佛
(2023-01-12 10:09:35)| 分类: 圣贤遗教 | 
【钞】四种念佛,如前序中说。一称名。二观像。三观想。四实相。称名者,即今经(佛说阿弥陀经)。观像者。谓设立尊像。注目观瞻。如法华云。起立合掌。一心观佛。即观相好光明现在之佛也。若优填王以栴檀作世尊像。即观泥木金铜铸造之佛也。故云观像。观想者。谓以我心目。想彼如来。即观佛叁昧经。十六观经所说。是也。实相者。即念自性天真之佛。无生灭有空能所等相。亦复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是名实相。所谓我欲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是也。此四者,虽同名念佛。前浅后深。持名虽在初门。其实意含无尽。事一心则浅。理一心则深。即事即理。则即浅即深。故曰彻前彻后。所以者何。理一心者。一心即是实相。则最初即是最后故。
蕅益大师云:“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尊隆于教乘,举扬于海会,沁入于苦海,慈契于寂光,所以万德钦承,群灵拱极。当知佛种从缘起,缘即法界。一念一切念,一生一切生。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乃至受忏授记,摩顶垂手。十方三世,莫不遍融。故此增上缘因,名法界缘起。”(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
【注释】拱极:如众星悉皆拱卫北斗星。
译文(大安法师)
阿弥陀佛本从法身垂示十劫成佛之迹,必定与众生广结法缘,令未种善根者种,已种者增长,已增长者成熟,已成熟者解脱,不断佛种,若世间出世间之功德利益,悉皆不可思议。信愿持名,横超生死,圆证三不退,补处菩萨甚多。乃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中,最胜尊隆,十方诸佛于本土同音赞叹宣说。释尊亦遍洒净宗甘露法雨,流入娑婆苦海众生的心中,令其信愿持名,念念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由事持而达理持,则慈契于寂光真如实相。所以十方诸佛万德慈尊,悉皆伸出广长舌相,钦承赞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皆拱卫阿弥陀佛,如众星悉皆拱北。十方无量菩萨亦皆愿生极乐,亲觐弥陀。
当知众生本具之正因佛性,必藉了因佛性之慧解与缘因佛性之修持,方能开启。了因之慧解与缘因之修持,即是全体法界。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故念一佛,即念一切诸佛;极乐是法界藏土,故生极乐一土,即生一切诸佛国土。极乐净土中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乃至阿弥陀佛接受吾人忏悔,授他方菩萨成佛之记,予众生摩顶加持,垂金色手臂接引众生,一一无非全体法界,一一皆横遍十方,竖穷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互遍互融,事事无碍。故此念佛增上缘因,有大力用,得生净土,即名法界缘起正理。
印光大师:论持名念佛通实相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堕。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印光大师文钞·与徐福贤书)
“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增广卷第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
一心持名,为千稳万当之行。待至心归于一,净境自会现前。 (印光大师文钞·复黄玉如书)
即持名而实相
观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无躁妄欲速之心,有镇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则损多益少。至于实相念佛,乃一代时教,一切法门,通途妙行。如台宗止观,禅宗参究向上等皆是。所谓念自性天真之佛也。
楞严一经,实为念实相佛之最切要法。然又为持名念佛,决志求生极乐,无上大 教。何以言之,最初征心辨见,唯恐以妄为真,错认消息。迨其悟后,则示以阴入界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乃知法法头头,咸属实相。既悟实相,则觅阴入界大之 相,了无可得。而亦不妨阴入界大行布罗列。所示二十五圆通。除势至圆通,正属持名,兼余三种念佛之外。余者总为念实相佛法门。以至七趣因果,四圣阶位,五阴魔境。无非显示于实相理,顺背迷悟之所以耳。
如是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非再来大士,孰能即生亲证?以此之难,固为持名念佛之一格量劝赞。了此而犹欲仗自力以断惑证真,复本心性。不肯生信发愿,执持佛号,求生西方者,无有是处。以实相遍一切法。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能得苏东坡,曾鲁公,陈忠肃,王十朋等之果报,犹其上焉者。
了生脱死一事,岂可以志大言大而成办乎哉?!宜自详审。是知实相之理,不可不知。息心研究楞严,则凡圣、因果、迷悟、修证之若事若理,明如观火。而自力佛力,持名实相之利益大小,亦明若观火。固当若自若他,皆期以即持名而实相。决不致以好高务胜,离持名以修实相。致使徒有修心,而无证果也。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复吴希真居士书二)
念念返究自心
甚矣,佛恩之广大深远,莫能形容也。一句染神,永为道种。譬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能如是生信,是谓正信。尔宜勉之。
又善得益者,无往而非益。甘受损者,无往而非损。今之人每以世智辨聪之资,研 究佛学。稍知义路,便谓亲得。从兹自高位置,藐视古今。且莫说现今之人,不入己目。即千数百年之高僧,多有古佛再来,或法身菩萨示现者。彼皆以为庸常,不 足为法。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听其言,高出九天之上。察其心,卑入九地之下。如是习染,切宜痛除。否则如贮醍醐于毒器中,便能杀人。
若能念念返究自心,不但如来所说诸法,即能得益。即石头碌砖,灯笼露柱,以及遍大地所有种种形色音声,无非第一义谛实相妙理也。谓古今无人者,何曾梦见。祈谛信而勉行之。
(增广文钞·复吴希真居士书三)
宣化上人:阿弥陀佛万法王
阿弥陀佛,虽然仅四个字,可是包括所有佛法。释迦牟尼佛所说每一部经典,都是有人请法,惟独弥陀经没有人请法,为不问自说。为何没有人请法?因为没有人明白这种法。净土法门,表面上看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阿弥陀佛'四个字,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典。我在几十年前,念佛有感,而作了一首偈颂:
阿弥陀佛万法-王
行人但能专持诵
阿弥陀佛虽然只是一句佛号,但是你能念佛的名号,一切法你都能明白了,所以说‘阿弥陀佛万法-王'。‘五时'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是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教。这五时八教都在阿弥陀佛这四字里包藏著,所以修行的人只要能专心诵持阿弥陀佛名号,一定能到常寂光净土的不动道场里。
一般人误认为:念佛是老太婆所作的工夫,有智慧的人就不该修行。这是错误的思想。
有偈云:
十方三世佛
九品度众生
在将来末法时期,佛法会断灭,一切经典都会消灭,为什么?
黄念祖:持名念佛通达实相念佛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花了五劫的时间才想出这“四十八大愿”,想出这个极微妙的法门,这个法门“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潜通佛智就是与佛智相通,暗暗地合乎道妙,巧入无生就是得无生法,证“无生法忍”,正所谓“花开见佛悟无生”。有人就是不能相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其实能真正事念的人,一样可以达到“理一心”。为什么?因为事念照样可以暗合道妙!持名念佛的人,通过念佛不知不觉中也就能达到“实相念佛”,念得自己万缘放下什么都不想了,就是一句佛号,明明朗朗现前,无住而又生心,这是极殊胜的“实相般若”,能在暗中就通了、就合了。所以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就在于此。
黄念祖:净宗之妙,全在于此!
法藏菩萨陈明‘非我境界’后,乃启请世间自在王如来,为之广说诸佛之无量胜妙刹土。我若得闻如是等等妙刹及其摄取之法,我当思惟修习,誓当圆满我之所愿。——《大乘无量寿经解·至心精进第五》
念佛法门具有《法华经》“因果同时”的殊胜——莲花独有之妙,花正开时,其实莲蓬宛然显现于中。花果表示修因时即结果时,称为因果同时;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时即成佛时。同时出现,花正开时,小莲蓬已现,花瓣落后,莲蓬渐长,渐渐莲子充实,可以种植,这是莲蓬完全成熟了。但此莲蓬即是初开时所见之莲蓬,决非他物。所以说花果同时。这是非常直捷,非常殊胜,非常圆顿的妙法。
《弥陀要解》中有现成的两句,正好作一个对联:“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这两句可以概括净土宗的殊胜奥妙。
“事持”就是不论是谁,老老实实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事持,事上你是这么持名了。理持呢?须要契于实相,住于般若。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从容中道,这叫理持。
所以四种念佛——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实相念佛的功德最高,凡夫就觉得无从下手——但是你不知道,这个奥妙在你持名念佛中,如果老老实实,绵绵密密,清清净净,不知不觉,不知不觉,你也就达到了实相念佛!
念佛法门最不可思议就在这个地方,所以称为究竟的方便。
所以说“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因为你就是清清净净的,别的都放下了,若能“净念相继,能所两忘”就是理持。理念就是念实相,也即是实相念佛。
实相的功德不可思议。以忏罪来说吧:“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忏罪者,端坐念实相。”说明实相能消众罪。《观经》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大家想想看,八十亿劫是多长的时间,生死重罪是何等的重罪!《观经》指示,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除!这是由于念佛暗合道妙,暗合实相,所以功德不可思议!
《金刚经》的关键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大菩萨的境界。但是凡夫就不可能做到了,不但凡夫不可能,二乘都不可能了。因为凡夫只是念念不停地生凡心,没有一个时间能无住。成了阿罗汉就“无住”了,但是他不再生起度无量众生的心,所以阿罗汉能“无住”但不能“生心”。
再往上到了台宗别教三贤位的菩萨(三贤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所以我们成佛共四十二个位次。十信还不算贤人,要到十住。初住到十住,十个住的位次,十个行的位次,十个回向的位次,这是三十个位次了。这称为三贤。再登初地,初地到十地,又有十个位次,四十个位次。上头还有等觉、妙觉。四十二个位次。)到了地前的三贤位,他们有时“生心”,有时“无住”,生心的时候不能无住,无住的时候不能生心。
只有在别教(天台宗判分佛教为四教:(一)藏教小乘、(二)通教通于大小两乘、(三)别教纯大乘、(四)圆教一乘)登地的菩萨,才能在生心的时候就无住,无住的时候就生心——所以说这是大菩萨的境界。
可是我们用念佛法门,正当念佛时你一切都放下了,什么世间的人我是非,出世的法执这些东西都放下了,你就“无所住”哇;可是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自然相继,这个是“生心”。就暗合“无住生心”的甚深般若。
再前进一步,蕅益大师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在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所以这一句佛号即是佛的果觉。念佛是从佛果起修,以佛果觉作我因心,自然因果同时。(念佛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所以净土宗也是果教派。夏师曾说,净土即是密教的显说。又说,称名即是持咒。所以前段赞咒也即是赞叹佛号。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圆摄万类。最上的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与华严会上五十二位次的法身大士一致发愿求生净土:“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安乐刹就是极乐国)。这是普贤菩萨所发求生西方净土的愿。
文殊菩萨,大智文殊菩萨的发愿一样,把这七言偈改成五言:“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大智的文殊,大行的普贤都以往生极乐为志愿。所以对至高无上的上上根也不屈才。
再下呀,不但五逆十恶都能往生,连动物,连地狱中的众生都能往生!
动物往生,我要举夏老师的例子,他在闭关的时候,成天绕佛念佛,绕了佛之后坐下来念,念了之后穿上鞋下去绕。后发现有一个老鼠,在老居士绕佛时就跟着绕,等老居士坐到座位上,盘腿一坐,两只鞋就放下去了,是两只很大的鞋,那老鼠就坐在两只鞋当中,它也端坐。等到起立绕佛,这个老鼠又跟着他绕,成为常规,天天如是。可是有一天先师起来了,一看那只老鼠没有动,碰一碰老鼠还不动,再一看,老鼠端坐死去。这只老鼠,它能跟着人绕佛,跟着人坐下来,人起来它又跟,最后就安然在两只鞋中间坐化了。至于它是否会念佛,无从证明,但它能在关房中,紧跟先师同坐同绕,最后安然坐化,决定是深入净土法门。
还有经上说的,地狱的众生,只要他肯念阿弥陀佛,在他业障消除的时候,在刚出地狱的一刹那,就成就清凉华菩萨。
所以净土法门普被三根,统收万类,这个法门十分殊胜!
—黄念祖居士《心声录·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净空法师:遇到净土法门真是大福报、大因缘
「持名即是念实相。一超直入妙庄严路。如是之道,法尔自然」,黄念祖这个总结得好,持名就是念实相,持名就是念自性,为什么?阿弥陀佛本来就是真如自性。这句话是梵语,可以翻成中文的,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无所不觉。我们本性就是无量觉,所以它是念本性,不是念别人。无量觉念无量觉回归无量觉,你不念无量觉你就会有妄想,有一些邪知邪见,那你就回不了无量觉,只有用无量觉来帮助我们回归无量觉。这方法妙绝了,一般人想不到,阿弥陀佛想到了,就用一句名号,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有缘众生,这多难得。
一生当中能够亲近一尊佛不得了了,乃至於亲近一个菩萨、一位阿罗汉,这福报都很大。在极乐世界,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亲近十方一切诸佛,你说他修多大的福报;听一切诸佛讲经说法,那是修多大的智慧。所以要修大福报、大智慧只有到极乐世界,这能不去吗?除极乐世界没地方,哪有这么好的地方?所以这个是一定要知道。
念佛即是大圆通法门(大安法师)
《念佛圆通章》表明大势至菩萨专修念佛法门,契入圆满周遍的实相。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全心贯注佛号,以一精明统摄六根。就叫根大圆通。他与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辉映成趣,相得益彰。以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的方法,修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的功夫。观世音菩萨是“入流亡所”,不顺流闻外面的声尘,而是逆流内照自己的闻性。大势至持念佛号,返念念自性,不藉助任何其他法门,单持佛号,自念自听,转凡夫之根身器界为佛法界,悟入法性。证知势至的“反念念自性”与观音的“反闻闻自性”相得益彰。 
 
名号即是实相
“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实相身。
这个名号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真实智慧就是无量光。
无为法身就是无量寿。
无量光寿的融合就是实相,
就是一真法界,就是佛性。
所以这个名号全体都是实相!
依正庄严,实相正印
净土法门所展示的全体是实相,全体是涅槃,全体是一真法界!
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都是实相,不是现象界的一些助于我们感官快乐的对境。所以这个体性是很重要的。了解了这部《阿弥陀经》是以实相为正体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去理解蕅益大师谈的:把这个实相的一真法界的体性,显现为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
这种实相的体性,显现为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这个实相的展开,那就森罗万象。实相的圆融无相是不可言说,实相的缘起那是穷劫难尽。
能说这个经典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的功德,能度众生的两土世尊、所度的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众生能信的心和所信的净土妙法,能厌离的能愿心——“能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和所愿的极乐世界,能持修净业的身、口、意三业以及所持的弥陀名号,能往生净土的信、愿、行三资粮和所往生的极乐世界四种净土,能赞叹这部经典的释迦牟尼佛乃至十方诸佛,以及所赞的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名号功德,等等等等,都是“实相正印之所印”。这就是很奇妙了。
这些净土法门所展示的事相,全体是实相,全体是涅槃,全体是一真法界。我们观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实际上就是观察我们当下一念心性。观察佛的境界,以佛的境界作所缘境,以真如熏无明,就能够打开心量,伏灭烦恼。所以读《阿弥陀经》,读《无量寿经》,观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极为殊胜的修行观察法门。因为它全体都是实相!
因赅果海,果彻因源
怎么理解“因赅果海,果彻因源”?由于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功德在我们念佛的因心里面,所以我们当下念佛、观佛的因心里面就“赅”——含摄着、包裹着果海,就是阿弥陀佛果地像大海般的功德是在我们能念的心里面完全含摄的、包括住的(就像国王把天下所有财产打入一张银行卡)。
这“因赅果海”。为什么能念佛的心就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就是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那种大海般的一切种智,从我们每一声佛号里面展示出来。
阿弥陀佛建立净土,建立名号,四十八大愿每一愿的施设都是为了众生,不是为了自己。所以他由愿所引导的大行——六度万行,也是完全为了众生,从这里理解“果彻因源”。阿弥陀佛果地上的一切功德,彻到了我们众生因地当中的本源心地。那么这个源也表明阿弥陀佛的加持力源源不断,像无尽的宝藏。
弥陀名号的十二光如来,当我们每一声称念的时候,十二光如来的无边光、无碍光、智慧光、欢喜光……都在加持着我们,它是不间断的。
耳根圆通,自念自听
 
 
 
名号具足阿弥陀佛的全体功德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是应我们众生种种不同的根机,应病施药,由方便法契入到实相之门。在所有的法门当中,首先要明心,禅宗也把“明心见性”作为纲要。不能明心,不能见道,就没有办法去修道。那么要明什么心?《楞严经》首先开示:心有两种。一种是无数劫以来,我们的攀缘心这样的识心,我们常常把这个心认为是自己,把它看作是真实的,所以就认贼为子,就受它欺骗,总是以这个攀缘的心——识心,作为真实的东西,而这恰好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另一种是妙明真心,清净本然,不生不灭。这种涅槃的心才是我们解脱的地方,才是我们的本地风光,才是我们要修行的至道。首先要明了这个。不明了这个,用识心、生灭心去修行,就叫“煮沙永远不能成饭”。一切外道不能明了这个真实心,所以他修行永远得不到解脱。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摘自《楞严经》《彻悟禅师语录》)
我们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所展示的无尽的庄严,尤其是忆念这句名号和持念这句名号。【这句名号就是佛心,就是涅槃妙真如心,所以当下我们凡夫的生灭心就安住在清净心上,安住在真如之心上】,就能够以巨大的能量使我们得禅定,得三昧,现前见阿弥陀佛。如果现前不能见阿弥陀佛,也能够带业往生,到西方净土,莲华绽开,见阿弥陀佛。这个“现前当来”,现前是现生得念佛三昧见佛,当来就是未来往生净土,见阿弥陀佛。无论是现前还是当来,必定是可以见阿弥陀佛。这时候所见的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性的弥陀,就是这个妙真如心。所以念佛一法是单刀直入,不假方便,不需要借助参禅、止观、持咒,就是一句名号解决问题。“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把我们的妙真如心、如来藏心打开。这就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入到无生法忍。所以说,念佛就是明心之最要,还有比这更直接的吗?“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不是一般的禅,而是无上的,无与伦比的,最深邃的,最微妙的禅。
禅是什么?禅是佛心。我们在念名号的时候,这个名号就是佛心,就是无上深妙禅。我们已经安顿在这个禅上,佛心上,这就叫“此身已在含元殿,何必觅人问长安”,你已经在皇宫里面最核心的含元殿里面了,还需要去问长安在什么地方吗?就好像我们已经在北京的中南海,还需要到处打听北京在什么地方啊,怎么走啊?没必要。
实相念佛就是这种离开生灭、有无、能所的对待,契入到自性清净心,所谓自性天真佛,这是实相念佛。一般宗门下的,就是直接指向这个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实相念佛。
这句名号可以让我们顿超三界六道轮回,让我们快速成佛,所以这句名号是无量功德所成就的,含摄着所有的法门,这样的一个修行的方法。因此我们理解祖师,特别是蕅益大师,特别强调,信愿持名念佛一法,是圆收圆超一切法门。圆收一切法门,表明竖与一切法门浑同,那么圆超一切法门,是迥异一切法门呀,横与一切法门迥异,它有大不可思议的秘密存在,这个秘密,就是这句名号是法界的秘密呀!因为诸佛如来,阿弥陀佛这种法身的功德,报身的功德,涅槃的功德,是无形无相的,无形无相的功德传达给我们众生,一定要借助一个有形相的,有音声的,有相的中介来传达,用有相来寄托无相,是这么一个关系!
我们修通途法门,要讲到怎么契入到无念、无相、无住的心体去,那么对我们来说很难,因为我们的心,念念都是攀缘啊!所以念佛法门就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进入无念并不是凡夫的水平所能做到的,你还是有念,但这个念,原来是念五欲六尘,现在就念这句名号。五欲六尘,你越念越轮回,念这句名号,这句名号是佛心,是清静,是般若,所以越念越让我们醒过来。就住在这个相上,这个相是清净的相,这个相当体就是空性。所以就住相证果,证到菩提正果,无相的功德借助有相的行为来寄寓。因此念佛法门有个特点,指方立相,住相证果呀!
 

 加载中…
加载中…